普洱市城郊茶园记者李平摄
2000年前,随着茶叶的落地生根,这里用20个世纪的时间沉淀,成为“世界茶源”。
2000年后,普洱市用多维度的领先来回应上天的馈赠:现有茶园面积301万亩,其中野生茶树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面积18.2万亩,生态茶园165万亩,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云南省前列。
支撑组成这一组组数字的,有岁月长河磨砺出的高光点:例如,在爱茶人口碑相传的“一生人一定要去”的景迈山,蕴藏着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和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
普洱生态茶山记者刘建华摄
支撑组成这一组组数字的,还有当代普洱人对绿叶的科技加持:例如,坐落于思茅区的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普洱茶创新技术中心、生产制造基地。通过采用生物提取技术萃取出茶叶的营养物质,“明星产品”帝泊洱茶珍蜚声行业内外。
一组组数字背后,更是普洱居民在呵护爱护“绿叶子”的同时,收获了沉甸甸的“金叶子”。
6月,行走在普洱北纬22度的茶山上,阳光从深深浅浅的树叶间探过,轻轻拍打在来访者脸庞,空气湿润得惹人沉醉,道路两旁是随风翻涌的碧波。
“以前,守着生态,守着绿色,往往也就意味着守着穷困。但是,在政府带领指导下,从砍茶树增加株距,以完成从台地茶到生态茶的转型升级,再从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和捕鸟,深林古树得以恢复,我们真正实现了因绿脱贫,因茶致富。”澜沧县芒景村村委会村民们生活的巨变,也是万千普洱茶农当下生活的写实缩影。
普洱市有机茶园记者杨峥摄
坚定走好绿色发展道路,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普洱知行合一。
一个典型的要绿色不要“黑色”,看长远发展不要眼前利益,成为当地普洱茶发展史中浓墨重彩一笔的典型案例就是,为有效保护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这一人类自然文化遗产,普洱市通过人大立法,禁止开采景迈山下储量达22亿吨的铁矿,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保护的同时,进步和创新从未停歇;导航已锁定,普洱正向着绿色有机扛旗进发。
2013年6月,普洱市仅有13户企业获得29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类别茶类、咖啡、果汁和酒类等4类;而截止目前,全市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企业122户证书172张产品281个,有机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位居全省第一,有机茶认证企业98户证书142张,认证企业及证书数均排名全国第一。
云南普洱茶创新工艺普洱太阳能洪培技术运用节能环保、提质增效记者杨峥摄
今年4月,当普洱市委书记向中国和世界宣告,普洱市有机茶产业联盟正式成立的绿色强音时,普洱市茶产业又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节点上。
一系列变化和动作的后面,是笃定发展有机茶目标后,普洱市坚持强化政策支撑,坚持创新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坚持不懈探索融合发展模式的多年努力所积聚的力量支撑。
“从2010年起,我们就连续通过欧盟、美国、日本、中国有机认证,常年出口欧美企业。作为云南省有机茶种植的先行者,历经20载努力,有机种植理念已根植在每个祖祥人心中。”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创始人董祖祥,已带领着公司在“有机”之路上前行多年,而以祖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成为“火车头”,带动当地普洱茶产业提速发展。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产品通过欧盟认证,远销国内外记者刘建华摄
面向未来,普洱市将用好无形资产,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让普洱茶成为云南的茶、中国的茶、亚太的茶、全球华人的茶、世界的茶。
在此过程中,普洱已给自己定下了短期“小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茶叶产量12万吨,总产值309亿元;围绕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目标,全面实施“科学普洱”行动计划。
云南网记者普腾中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