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芝圃塑像和芝圃亭 李永建摄
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旧址 李永建摄
□河南日报记者童浩麟 通讯员 李永建 叶中琳
杞县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作为我省13个一类革命老区之一,早在1925年8月杞县就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3800多名杞县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宝贵生命。
“豫东农民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就是在何氏宗祠打响的。当年豫东农民自卫军领导人吴芝圃和韩达生在这里宣布举行豫东农民武装起义。当时,1万多名农民自卫军把这个院子里水井的井水都喝干了。”7月8日,杞县邢口镇何寨村党支部书记何万朋提起革命先驱吴芝圃、萧人鹄、韩达生带领农民自卫军起义的革命故事时,依然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何氏宗祠位于杞县邢口镇何寨村,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始建于明,大修于清,现有山门1间、大殿3间、新建西厢房3间,是大革命时期豫东农民运动的策源地和武装起义的指挥中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7年3月,吴芝圃、韩达生等人在何氏宗祠召开农民自卫团代表会议,宣布成立豫东农民自卫军联合办事处,随后又在杞县傅集召开睢、杞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决定改编各县农民自卫团为国民革命军河南别动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准备举行武装起义。5月23日晚,萧人鹄、吴芝圃、韩达生等在何氏宗祠召开地委委员和各联队指挥官会议,组织红枪会武装1万多人,宣布举行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星夜奔袭并占领杞县县城。
此后,农民自卫军又相继攻克了通许、陈留、睢县、永城四座县城,建立了临时革命政权——治安委员会,这是豫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为以后豫东地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常听村里的爷爷们讲发生在这儿的革命故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非常不易,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12岁的何晴晴上小学六年级,暑假她经常和小伙伴们来何氏宗祠附近玩耍,听村里的长辈讲述上世纪初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面对凋敝的国家,像吴芝圃、韩达生一样无数爱国青年改天换地的英勇故事。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捍卫祖国和民族尊严而逝去的英烈。“吴芝圃是豫东农民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是我们傅集镇赵村人,1995年,在群众的要求和支持下,赵村党支部创立了芝圃学校,建立了芝圃亭,树立了纪念碑,举行了奠基仪式。”傅集镇赵村党支部书记闫振修介绍。
在闫振修指引下,记者来到杞县芝圃学校。阳光下,吴芝圃塑像和纪念碑,静静屹立在苍松翠柏旁。“纪念碑上的题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吴芝圃同志永垂不朽’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于1995年8月1日所题。”闫振修说,“题词高度概括总结了吴芝圃革命的一生。”
“豫东地区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革命时期,许多豫东地区的优秀儿女,血洒中原大地,我们永远怀念他们。”7月8日,吴芝圃的二女儿吴永杞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今天我们追忆豫东农民武装起义,不仅要学习和继承前辈们的革命精神,更要不忘初心,为建设富饶美丽的家乡,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