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豫成就④|看“老家河南”如何描绘70年秀美绮丽的山河人文画卷

2019年08月29日14:5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政务记者 申华 孟媛)从“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商,到“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唐,再到“汴梁三月正繁华”的北宋……“老家河南”秀美绮丽的山河人文画卷,扑面而来。寄情山水,细品文化,今天带大家见识河南温文尔雅、秀丽多彩的一面。

  8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就“中原文化繁荣兴盛 ‘老家河南’出新出彩”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是“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

  文艺:“河南戏剧现象”唱响中原风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河南每年安排近1亿元资金扶持文艺创作和演出,豫剧《焦裕禄》《香魂女》《程婴救孤》《常香玉》《重渡沟》、越调《老子》、话剧《红旗渠》、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等一批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文艺精品在全国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实现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八连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八连冠、中国艺术节大奖七连冠和文华大奖六连冠,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省份,被誉为“河南戏剧现象”。

  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从图书匮乏到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从村头偶尔放几场电影到豪华影院看大片,从政府“端菜”到百姓“点单”……70年来,河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从“贫瘠困乏”到“琳琅满目”跨越。

  目前,全省建成各级公共图书馆160个,文化馆205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33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41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7万多个,基本上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这些公共文化机构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在文化惠民活动方面,我省自2008年以来,组织开展面向农村的“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为农村居民免费送戏送演出,连续多年开展了“春满中原”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百城万场”系列广场文化活动、“群星耀中原”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出彩河南人”群众文艺精品展演活动、“戏曲进乡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全省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万场以上。尤其在全民阅读方面,全省各地加快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和城市书房建设,将图书馆建到街道社区、公园、广场,建到群众家门口,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阅读风景线。

  文旅产业:从创业试水走向创意无限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有3000多家,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341.8亿元,增长10.6%,首次居中部六省第一位,高于我省GDP同比增长7.8%的速度。2018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7.86亿人次,同比增长18.15%,实现旅游收入8120亿元,同比增长20.28%,跻身中国旅游第一方阵。全省现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3个,已建成和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5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文化贸易类企业超过80家。并通过举办文创大赛、河洛文化大集、文旅惠民季、产业博览会等活动,搭建文创产品开发和消费平台,释放文化消费潜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70年来,河南文旅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实现了由“软实力”到“硬产业”的转变。

  全域旅游:好山好水“智慧游”犒赏各地游客

  在消费大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不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喜欢从景区走向社区,从繁华闹市走向乡野小巷,从购物场所走向文博场馆,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河南有26家单位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目前,新县、修武、济源已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围名单,正在等待文化和旅游部批复。至今年7月底,全省已运营的民宿有457家,共有房间数4788间、床位7609个,特色民宿蓬勃兴起。今年,在30个重点县,选择100个乡村,新运营100个民宿品牌。云台山云上院子在2019年全国民宿评比中排名第一。与此同时,我省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全域全息信息化试点,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目前,全省70多家4A、5A级景区规范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培育出一批以龙门石窟、云台山、红旗渠等为代表的智能化企业,30家景区获得钻级景区称号,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全省大部分4A级以上景区均已实现信息推送、导游导览、电子售检票、在线预定和一键救援等服务,“一机游”“码上游”和“刷脸游”广泛应用。

  文化遗产保护:让文物“活起来” 让非遗有传承

  从复古到复活,河南文物工作在涅槃中重生。河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气厚重,被誉为“中国历史的自然博物馆”。70年来,河南成功申报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丝绸之路、大运河等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13个、非遗传承人127人、非遗生态保护区1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中国传统村落204个。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居全国第二),可移动文物4783457件(居全国第四),有45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居全国第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0个,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当选中国八大古都。国家文物局公布和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3处,实施大遗址保护项目220个,建成安阳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抢救保护出土文物近10万件。建成中国文字博物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等三级以上博物馆347家,并将庙底沟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裴李岗遗址、大河村遗址、贾湖遗址串联成线,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致力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交流:“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

  1986年,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在安阳召开“国际殷商文化讨论会”,开了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先河。此后的岁月,河南的杂技、戏曲、歌舞、功夫、文物、民俗等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河南的窗口。

  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河南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每年组织实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百余项,成功实施“央地合作”计划和“欢乐春节”品牌项目,与亚洲周边国家及欧洲、美洲、非洲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原文化海外行”等成为全国对外文化交流亮点;全力打造以中国功夫为龙头产品的“中华源”(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品牌;在德国、卢森堡等19个国家及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系列主题推广活动;联合河北、山东等8省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赴西班牙、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推介功夫旅游。目前,少林海外文化中心已拓展至26个国家和城市,河南功夫正在成为继长城、熊猫之后第三张中国旅游名片。

  一图读懂:


相关推荐

 · 数说豫成就|人均GDP突破5万 河南发展改革工作70年亮丽“成绩单”

 · 聚焦河南教育70年历史变迁:从1所高校到141所高校 在校生从800人到220万人

 · 数说豫成就③|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变

 · 数说豫成就⑤|70年,河南人均期望寿命翻了一倍多 百姓享健康红利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