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拜师礼流行“清爽风”

2019年09月07日08:41

来源:大河网

孟祥礼叮嘱弟子们要把河南戏曲传承下去

孟祥礼把自己的恩师王善朴和师娘杨华瑞也请到了收徒仪式的舞台上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

  有道是“拜师学艺”,在一些讲究师承的传统艺术门类,至今保留着收徒拜师仪式。

  传统的拜师礼,是尊师重道美德的一种体现。对徒弟而言,是表明自己学艺的诚意和加以传承创新的志向;对师父而言,则是彰显尽心尽力“传道授业解惑”和发扬技艺的责任。

  9月10日教师节临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通过梳理采访发现,近年来,文艺界收徒拜师仪式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张声势的情景已经较少,取而代之的是简约仪式或者采用师徒演唱会、综艺演出、电影首映礼等“借台收徒”的新做法,淡化收徒的虚形式,强化艺术传承的真内核,不再为了形式而形式,而是让形式服务于内容。

  不少收徒仪式既保留了传统拜师庄重的仪式感,又除去了那些铺张浪费的繁文缛节,流行起一股“清爽风”。

  “借台”收徒别具一格

  “希望我的弟子们要精诚团结,把河南戏曲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我当年是接了我的恩师你们的师爷王善朴的‘锄头’在农村‘唱它一百年’,希望你们接过我的‘锄头’,继续在农村‘唱它一百年’。”

  8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的豫剧名家孟祥礼收徒仪式暨戏曲电影《女婿》首映礼上,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团长孟祥礼对弟子们谆谆寄语。当天,张红伟、马瑞、李新群等18名弟子拜在了孟祥礼门下。

  收徒仪式后,由孟祥礼主演的戏曲电影《女婿》首映。这部电影以首届全国道德模范、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焦煤集团矿工谢延信为生活原型创作,讲述了谢延信遵守对妻子的承诺,33年如一日照顾亡妻家人的感人故事。孟祥礼饰演的男主角谢延信多段情深意切的演唱,让徒弟们和观众都直抹眼泪。

  为何将收徒仪式和电影的首映放在一起?孟祥礼接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戏曲电影《女婿》讲述的是正能量的河南故事,收徒的意义也在于传承河南戏曲文化。把两件事情融为一体,既是我从艺40多年向父老乡亲做一个汇报,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徒弟们,作品最终都要接受观众的检验,希望他们努力用戏曲讲好河南故事,不断为观众奉献好作品。”

  事实上,这种“借台收徒”的形式,在河南文艺界正在被许多艺术家倡导并身体力行。

  2018年5月22日,同样是在河南省人民会堂,豫剧名家汪荃珍举办了“荃珍溢香问风华——豫剧名家汪荃珍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刘粉霞、王玉凤等20多名弟子登台献唱,同时拜在了汪荃珍门下,成为豫剧常派再传弟子。汪荃珍选择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这一形式收徒,意在继承常派“戏比天大”的艺魂,用实际行动践行“传承”二字,为徒弟提供舞台,让他们展示水平,向观众汇报。

  “一个好角儿,不是靠别人包装出来的,而是要在舞台上不断磨练才能成功的。”在汪荃珍看来,收徒仅仅是个形式,如何借助这个形式真正让徒弟们站在舞台中间,接受观众的检验,是她的初衷所在。

  而在今年7月23日,在郑州举行的丁德龙收徒仪式暨魔术交流会上,1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魔术人才拜在“变牌大王”丁德龙门下。这位曾在2013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河南魔术师,特别邀请著名魔术师邓男子、那笑男分别就电视魔术表演、舞台手彩魔术到场为徒弟开讲。

  一杯清茶师徒情浓

  对于前些年一些铺张繁复的收徒情景,许多人也不陌生。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4年前参加的一场民间书法家的拜师仪式,浮夸的场景至今印象深刻。

  星级酒店里包了一层宴会厅,师父师母台上太师椅就座,司仪端着红封皮的徒弟名册和礼单册念读,徒弟一一登台叩拜、敬茶,恭敬地送上拜师礼,钧瓷、珠宝、玉雕等琳琅满目的拜师礼让人眼花缭乱。仪式最终在一番“桃李满天下”的盛赞中结束,一次竟然收下百余位徒弟!随之宴席起菜,师徒们推杯换盏……

  类似的收徒仪式在前些年并不是个例,徒弟争相送贵重拜师礼物互相攀比,一次收徒上百人的情况也曾出现,甚至演变成了“徒弟借老师之名来抬自己的地位,老师广收门徒以壮自己的声威”。一时间,“收徒不传艺”现象让收徒拜师变了味儿。

  近几年来,这些场景逐渐变得鲜见。不少收徒拜师仪式既保留了传统收徒拜师庄重的仪式感,又除去了那些铺张浪费的繁文缛节,践行“传帮带”技艺传承老方法的同时,也树立起简约有内涵的新风尚。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近年来已成功举办了三次集体拜师活动,共有31名优秀青年演员、演奏员分别拜在尚长荣、李祖铭、夏慧华、刘秀荣、张春孝、杨乃彭等22位艺术家门下。每逢有大戏演出,都会把京剧名家邀请到郑州为演员指导,拜师学艺成果显著。

  去年在郑州举办的一次简洁的收徒仪式上,京剧名家送给青年徒弟的礼物一时间传为佳话。当时,天津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名家张幼麟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副耍牙送给爱徒李延柯,鼓励他努力学习,将京剧绝活耍牙这门绝技传承下去。京胡名家李祖铭将一把二胡、一把京胡送给徒弟王琨、陈思娴,希望弟子在演奏的道路上日益精进。京剧名家张克让把他的恩师马连良先生的剧照和演出录音送给徒弟赵岩,希望他仔细品味。

  在戏曲界,京剧名家尚长荣先生的收徒仪式深受大家称赞。他的收徒仪式不安排在酒店,而是在京剧院的会议室里举行,桌上只有一杯清茶,会后不设一桌酒席。徒弟行三鞠躬礼而不用行磕头礼,行礼后献上一束鲜花。环节简洁,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深入研讨,为人称道。

  看准苗子宁缺毋滥

  以前河南戏曲界的老一辈艺术家,很多收徒仪式都非常简单。豫剧大师陈素真的弟子吴碧波的大女儿刘沛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回忆了吴碧波拜师的经过。“当时我妈就是个小演员,没啥钱,连请老师吃顿饭的钱都拿不出来。陈大师说,‘不让你请客,我来请客’,请我妈在郑州德化街吃了顿西餐。我妈磕了头,就算拜了师。”

  “看准好苗子,收一个是一个,宁缺毋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素君也曾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收徒不在多,而在于传授真技艺。不一定拜师了才教,她的家中经常有各地慕名而来的戏迷、演员,无论是谁,只要爱戏想学戏,她都会一字一句地倾心指点。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