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李凤虎卢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动情地说,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情牵挂、亲切关怀,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让老区人民生活更幸福。
小康路上不忘老区人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人民。”省民政厅厅长鲍常勇介绍,省民政厅先后出台了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地高于国家扶贫标准,保障了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鲍常勇表示,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级民政部门将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县的资金、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县开展个性化、精准化帮扶,进一步增强革命老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财政厅持续加大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支持倾斜力度,2016年至2018年,累计补助该地区转移支付资金2124亿元(不含债券补助资金),年均增长11.3%,相当于该地区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的69.6%,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省财政厅预算局局长蔡令帅说,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实际,省财政厅将继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放,支持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不断增加转移支付补助规模,切实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倾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交通、农村基础设施、扶贫、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提升老区人民幸福指数
“金融扶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支撑,通过金融扶贫,让更多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卢氏县县长张晓燕说,卢氏县全力推进河南省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按照“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工作思路,通过构建“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张晓燕说,近3年来,卢氏县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改薄”项目资金10.39亿元,新建改建寄宿制学校60所;投入16.2亿元,建成乡村道路1774公里;投资1.76亿元,解决了20余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0.25亿元,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医疗服务全覆盖。下一步,卢氏县将继续完善金融扶贫模式,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上再下功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农村道路修通了,产业自然‘活’起来,村民就能富起来。”汝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黄彦顺介绍,汝阳县把建设好“四好农村路”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点工程来抓,已建成“两纵十横三环线”路网格局,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客车,一条条蜿蜒起伏的农村公路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幸福路,“下一步将推进农村公路通组入户,不断提升农村公路路网通达深度,更好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老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促进老区全面振兴发展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不仅要想办法让他们脱贫,更要实现稳定脱贫。”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独臂支书”李健身残志坚,不仅自己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还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截至去年年底,付楼村147户贫困户478人,已有133户450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48%。
“脱贫只是开始,实现乡村振兴、带领全村奔小康才是目标。”李健说,今后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让乡村风景越来越美。
老区红色文化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红旗渠精神为林州市全域旅游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红旗渠也成为林州市最响亮的旅游品牌。”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总经理林永艺说,林州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子融入林州旅游大格局。目前,以红旗渠命名开发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还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