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黄河 看生态·洛阳篇|让沿黄群众亲水乐水

2019年09月23日07:52

来源:大河网

  经过生态修复,吉利黄河湿地形成了水系成线、沼泽连片的美丽景观。杨永锋摄

  □河南日报记者 赵力文 田宜龙

  滚滚黄河冲出小浪底峡谷,就进入了河洛地区。在这片黄河及其支流洛河流淌过的冲积平原,原始农业率先发展,哺育了华夏早期文明。

  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大禹分九州等神话传说,蕴含着久远而神秘的文明密码。在这里,夏商周“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诞生了“最早的中国”。沿着洛河,在洛阳盆地东西不超过40公里范围内,考古发现了二里头夏都、偃师商城、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5座都城遗址。

  因水秀而文兴,河洛文化灿烂辉煌。近年来,历史文化悠久的河洛地区,经历着从治水到亲水乐水的嬗变,正着力描绘美丽生态的新画卷。

  万里黄河孟津蓝百年大堤成绿带

  9月16日,记者来到黄河孟津段。

  河面浩瀚,两岸植被茂盛,不时有鹭鸟飞过。令人诧异的是,这段黄河竟是清澈的,那条浊浪滚滚的泥水河,在这里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清水河。

  “自从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使用后,小浪底大坝上下游几十公里河段,也就是济源、孟津、偃师段的黄河大多数时间都是清的。”豫西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贺振华解释,这是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蓄水,加上以砂卵石为主的河滩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每年调水调沙时期,这段黄河一直都是“清河”。

  更为神奇的是,孟津段黄河时不时呈现出蓝色,恰似湛蓝的大海,当地人自豪地称之为“万里黄河孟津蓝”。

  不仅黄河变清变蓝,古老的黄河大堤也从去年开始悄然变化。

  从1873年修建民埝工程至今,孟津黄河大堤已屹立100多年,它既是沿岸群众的生命保障线,也是防汛抢险的交通线。经过多方呼吁和各级不懈努力,孟津黄河7.6公里堤顶道路于2018年全部实现了路面硬化。2019年4月,孟津县再次倡议实施黄河绿道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绿色骑行道路,并将孟津黄河大堤5.6公里堤段纳入其中。

  记者看到,如今大堤上的道路成了美丽的景观道,加铺了彩色沥青,路两侧种植黄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绿植,背河堤坡还分段种植了鲜花、草皮,同时在沿途安装了音响和监控系统等。

  至此,孟津黄河大堤告别了雨雪时的泥泞、晴朗时的尘土,成为黄河岸边一道美丽的生态景观线。在绿道上休闲遛弯,欣赏变清的黄河,也成了附近居民享受生活的方式。

  白鹤镇的居民赵东坡一家三口,沿着绿道,来到名叫“孟津黄河驿站”的文化亭,看看廊柱上题写的黄河文化诗句,其乐融融。赵东坡说,大堤变了样,又干净又漂亮,大家伙儿没事儿都愿意过来玩,有了更多幸福感。

  不远处,有一处风景秀美的小公园,门口矗立着一块巨型黄河石,高高铁塔耸立园中。原来此处为旧孟津——过去传统认定的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塔座四周雕刻了伏羲画卦、大禹治水、诸侯会盟、浪底飞瀑等图景,展示博大厚重的黄河历史文化。

  百里伊洛“镶”绿廊春花秋彩到黄河

  不仅仅黄河,洛河、伊河等黄河支流也发生着这样的变化。

  作为黄河三门峡段以下最大支流,洛河在夏季暴雨期,历史上曾发生过严重的洪涝灾害,甚至引起黄河洪峰。但随着故县水库、陆浑水库等水利枢纽兴建使用,昔日的水害一去不复返。

  自上世纪90年代,洛浦公园、伊滨公园等滨河游园兴建,拉开了当地居民亲水乐水的序幕。近年来,洛阳市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工程,实施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河道整治、沿河棚改、路网完善、游园建设,在洛河、伊河等河畔不断延伸建设生态廊道。洛河在现有洛浦公园基础上,继续向上下游延伸治理,上延宜阳、洛宁,下达偃师,最终要形成百公里的生态长廊。同样,伊河在伊滨公园的基础上,也继续向上下游延伸,构建另一条百公里的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不仅是一条骑行道、慢行道,更是防护安全带、生态保护带、滨水景观带、旅游休闲带。”洛阳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张洪恩表示,通过建设生态廊道,当地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眼下,治理工程持续推进。

  在洛河洛阳市区西段生态治理工程工地上,记者看到了正在施工的桥梁、引水河道,除了栽种的绿植,岸边还有大片的杂草。

  “要让这些杂草自然生长,保持原生态。”张洪恩说,现在绿化,也不再忽视杂草和土生树木,能利用的就利用上。这些年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路也变了,要让河流自然流淌,河岸自然呼吸,河滩自然消落,从而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

  洛河洛宁段生态洛河治理三期项目也在近期开工,治理河道总长17公里,明年年底完工后,将与已建成的滨河公园连为一体,形成集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湿地公园于一体的生态长廊。洛河宜阳西段生态治理项目建设接近尾声,景观绿化已完成,共栽植悬铃木、大叶女贞、雪松、银杏、垂柳、红枫等各类乔木10万多株,形成了全长36.5公里生态廊道。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廊道无缝对接后,漫步洛河两岸百公里的绿廊,可以感受春花、夏荫、秋彩、冬鸟,这些都将成为亮丽的生态名片。

  沼泽连片水禽飞河洛之畔“明珠”多

  从忽视到重视,一片片湿地,因其生态效应,日益被视为“生态明珠”。

  在黄河洛阳段,沿河分布着两大片湿地:孟津黄河湿地、吉利黄河湿地。这些地方曾经遭受人为侵占,开鱼塘、搞养殖、采砂石、私搭乱建等活动猖獗。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清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恢复湿地生态。

  在吉利黄河湿地,全面整治保护区内50个人类活动点,依法取缔9家大型采石采砂企业并清运砂石120万立方米,拆除各类建筑物约42万平方米。记者看到,曾经的砂石料场拆除后,改成了监测点,茅屋、篱笆、竹林,与自然融为和谐一体。

  整治后,吉利黄河湿地实施生态修复。今年,一期工程完工,通过供水工程建设、淤灌渠修复改造、疏通河道、修筑湖中岛、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栽种绿植,这里形成了水系成线、沼泽连片、水禽群飞的湿地滩涂景观。

  吉利湿地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张少锋说,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湿地、爱护湿地,我们还建设了白鹤洲科普教育基地,目前已完成景观石设置、木栈道铺设、植被种植、鸟类科普长廊建设等工作,形成了林、水、苇一体化、物种丰富的湿地自然景观。

  在孟津黄河湿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生态保护工作,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来栖息的候鸟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今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把该校在黄河干流上的首个湿地生态科研基地落户于此。

  湿地生态修复在黄河各支流的综合治理中,也得到了重视。在洛浦湿地、伊河湿地,两岸绿植环绕,大批禽鸟水中嬉戏。

  飞翔的精灵,让风景灵动,黄河及其支流逐渐健全的生态体系,也让更多人体验到可贵的生态之美。

  黄河正逐步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