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聚焦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这里,致敬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2019年10月19日15:19

来源:光明日报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门。记者 王胜昔 摄

  ▲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文物

  ▲双腹盆

  ▲陶罐

  ▲簋[guǐ]

  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遗址。中国社科院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在此蹲点坚持考古60年,刷新了中国考古界一系列第一。汇聚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精华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成与开放,将对进一步增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自信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20日起将正式开馆迎宾。记者率先来到这里,探秘这座“都城”。

  一.二里头何以如此重要

  二里头,本是一个地处中原腹地古都洛阳辖区偃师市一个普通村庄的名字。但在中国考古界,“二里头”却声名显赫。

  二里头,何以如此重要?

  打开地图,二里头所处的洛阳盆地位于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南临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其所在的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偃师的商城遗址“西亳”是商代早期的都城,距离二里头仅有6公里。考古史料证明,“西亳”与二里头遗址第四期晚期年代相当。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的年代关系,客观印证了夏商王朝更迭的清晰概念。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专家意见书》如此表述:“在华夏文明与国家形成史上,二里头文化以其高度发达的文化内涵和大范围、跨地域的文化吸收与辐射,形成辐辏之势,成为中华文明形成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核心文化。”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必须要说到一个人:著名史学家、新中国田野考古的先行者徐旭升先生。当时已经年过七旬的徐旭升自北京出发,带领学生周振华、方酉生等人来到陕西和山西,最终把注意力聚焦到河南洛阳盆地的偃师,后来他据此行写出了著名的《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二里头自此一举成名。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规划,是中国最早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介绍。

  二.三代人刷新考古之最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员孙慧男告诉记者:“60年来,我们工作队共有三任队长,每一任队长几乎都干满了20年。第一任队长赵芝荃2017年已经去世了,很遗憾见不到博物馆开放的这一天了。第二任队长郑光、第三任队长也是现任队长许宏。在三代队长的带领下,经过探索,发掘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出土文物万余件。”

  在二里头村头的考古队工作驻地里,记者见到许宏。他说,二里头属于大型都邑遗址,考古挖掘工作量大,情况复杂,考古发掘60年,直接参与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有上百人,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二里头考古事业。对考古和中华文化的痴迷和热爱,支撑我们走到今天。

  三代考古人,不断刷新考古的“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这些史无前例的“中国之最”。

  2004年“最早的紫禁城”横空出世。“宫城遗址虽然仅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城市布局中轴对称、坐北朝南、功能分区等,为中国后来古代宫城确立了基本范式。”许宏说起时仍难掩激动。

  “二里头遗址目前勘测的面积约有300万平方米,如今三代人用了近60年,才发掘了1%多一点。”许宏感慨道,“在对早期中国的探索中,还有许多谜团有待于破解。”

  三.展览开启夏文化之旅

  二里头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系统地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的探索历程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为了充分展示二里头考古的时代变迁和研究脉络,丰富展品是头等大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已有2000件文物的基础上,两年多来,博物馆先后征集到“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移交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珍贵文件、图书、音像资料共159件以及来自社会捐赠的有关二里头考古的专家学者书信、手稿、书籍等。

  “为了支持我们的基本陈列布展,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特地提供了包括灰陶鼎、陶盉[hé]、陶罐、陶甑[zèng]等16件禹会村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禹会村遗址是大禹活动的重要见证,两地文物同时展出很有意义,可以帮助观众完整地了解夏代历史。”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介绍说。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开馆,必将促进公众对神秘夏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和夏文化的研究。二里头遗址夏都博物馆将是讲好“黄河故事”的好平台,是弘扬“黄河文化”的亮丽窗口。

  四.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月20日起,二里头考古遗址博物馆和公园同步建成面向公众开放,普通群众可以到这里领略“最早的王朝”的神秘风貌,购买文创产品,探寻中华文明之源。“对二里头遗址和出土文物进行保护展示,可以让公众更加深刻领悟和认知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说。

  文物既是“金色名片”,也是“金色话筒”,每一件二里头文物都是黄河故事的讲述者。二里头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就是朝着“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迈出的坚定步伐。

  展厅设置了电子触摸屏,互动元素的增添让展览更加活泼,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说的这些话,启迪人深思,为做好文博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必须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去准确把握二里头文化中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强化二里头国家文化符号,打造二里头文化价值品牌,使之处于黄河文化研究的领先地位。”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飞说。(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郝永飞)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