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郑州启幕 汉语高手学说“胡辣汤”

2019年10月23日07:27

来源:大河网

  来自105个国家119个赛区的264位师生齐聚郑州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樊雪婧文张琮摄影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10月22日上午,郑州47中校园内多国国旗迎风飘扬,随处可见“欢迎您”的展板,大报告厅气氛热烈,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欢迎仪式正在进行。

  来自105个国家的119个赛区的264位师生齐聚郑州,品尝胡辣汤、学说河南话,在郑州第一课里抢先感受河南故事和黄河文化。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他们将“携手汉语筑梦未来”,在河南上演一场精彩的汉语文化大秀。

  欢迎仪式上,选手齐声学说“胡辣汤”

  上午9时,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欢迎仪式开始。

  “我喜欢中国的唐诗宋词、文化历史,中国的一切都非常吸引我……”如果闭上眼睛,你会以为这是一个专业主持人在说话,而实际上,这是来自朝鲜的高中生李裕真在向大家讲述自己对中国的热爱。

  说起河南美食,105个国家的学生们齐声说起“烩面”,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学生们学着用河南话说“烩面”和“胡辣汤”,乡音十足。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尹洪斌宣布比赛开始,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来自全球五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参赛选手在参与复赛决赛的同时,还将与140名前来观摩的学生、教师以及文化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在郑州、洛阳、安阳等古都城市参与一系列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活动。

  郑州第一课,古诗、古笛共同讲述黄河故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郑州“最美教师”李爱叶带来的第一堂课,用古诗文讲述黄河古诗。

  从黄河到李白,从奔流不息到时光易逝,听得不少学生张大了嘴巴。而当李爱叶抛出“花木兰为何要离开父母去当兵”的疑问时,几位学生喊出了“替父从军”的标准答案,引来李爱叶的双手点赞。

  随后,河南师范大学竹笛教师王洪亮则用一场关于笛子的音乐会带领外国学生们聆听黄河文化。

  选手高手林立,强势角逐“汉语桥”

  在现场,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至9月,预选赛在全球121个赛区相继举行,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15至20岁、非中国国籍、母语非汉语的中学生,他们通过海外预选赛晋级,参加复赛和决赛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绝活。

  来自匈牙利的马宏博(MarcellZoltanFekete),是学校首届“中国大使奖学金”的获得者。2017年曾经现场作国画《梅花》送给副总理刘延东;2018年参与《爸爸去哪儿》匈牙利的节目录制,并在节目中朗诵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2019年5月,主持了栗战书委员长到其学校视察时的欢迎仪式。

  澳大利亚的博艺林(BrynWood),全家十口人在他的带动下集体学习汉语,妹妹最喜欢听《小苹果》,父母最爱看《非诚勿扰》,一家人都成了中国文化的粉丝。

  来自美国的16岁女孩白丽(BeratLee)和汉语结缘要从80年代说起。原来,她的妈妈贝拉特博士当年首次来到北京大学参与学术交流,对中国和中华文化一见钟情,回国后,要求家里所有人不仅能说好中文,而且还要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学习至今,白丽家中9个姐妹都汉语流利。“我们家之前还有一个中国保姆,我们和她交流都用汉语。”白丽说,他们在学校还会参加中文歌唱比赛,她还喜欢看中文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白丽告诉记者,她喜欢中国,这次是她第四次来到中国,她也到过很多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每个城市她都很喜欢。而提起河南,她的第一印象是“漂亮”。

  在现场,一位带队老师的身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用流利的中文和学生交流着。他来自加拿大,是此次加拿大代表队的带队教师GiulioMaz-zella,在朋友的帮忙下,他给自己取名“朱六”。“我的朋友们喊我老六儿,一定要带儿哦。”

  老六儿与中国渊源颇深,他曾来中国教授中文、上学,待过两年时间。第四次来到中国,他说中国变化很大,发展很快。“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太方便了,高铁建设也非常棒,交通很便利。”

  来到郑州之前,河南在朱六的印象中是“少林寺”“中国功夫”。第一次来到河南郑州,朱六说,郑州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城市很干净、很漂亮,而且郑州是一个有仪式感的城市。“我们的车队、我们的选手都得到了富有仪式感的欢迎,很受尊重,我很感动。当然,我最期待少林寺,希望能看一看真正的中国功夫。”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