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河南人】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2019年11月02日15:45

来源:大河网

前言:天山脚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远万里,告别妻儿,从黄河之畔来到戈壁滩上,从嵩山之麓来到天山脚下,怀着一腔热情和赤子之心,以戈壁为营,把大山当家,用心血和汗水走上了高效发展之路,用双手开垦出一片片美丽的绿洲,在天山南北、大漠戈壁书写了荡气回肠的河南援疆篇章!他们就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新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广大职工。10月21日至27日,大河网记者走近他们,探访这群天山脚下可敬可爱的河南人。


大河网记者 祝传鹏

从进入新疆时的寂寂无闻到如今拥有25家子公司,资产总额达79亿元,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家直管大型煤炭企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新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公司)靠的是什么?或许,他们在新疆的创业史就是最好的答案。

  △首批援疆职工在雪中推车的情景

“阿斗”在他们手中被培养成了“明星”

“新疆是资源大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40%。我们刚到新疆时,新疆早已强企如林,优质资源大多已是‘名花有主’。要想在这样的形势下争得一个席位,绝非易事!”新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玉杉说,当地一些人对初来乍到的河南煤企并不了解,有人说,都是挖煤的,你们能比别人强到哪儿去?

越是质疑,越是要用行动打破质疑!

为了尽快打开局面,第一批入疆的开拓者,愣是揣着馕和矿泉水,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整个阿克苏地区,考察了大大小小20多个煤矿。经过充分的研讨和论证,最终决定整合第一对矿井——众维煤业。

  △首批援疆职工住的地窝子

众维煤业地处海拔2400多米的天山深处,是一座设计年产只有6万吨的小煤矿,生产生活设施相当简陋,从2002年建矿到新疆公司接手时,没有一年达到设计产能,是当地人眼里扶不起的“阿斗”,不少企业根本没把众维煤业放在眼里。

但河南能源人偏偏不信这个邪。“领导派我们过来,就是要做好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不能交一张白卷回去,不能给河南人丢脸!”首批援疆、众维煤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忠贤和很多人一样下定了决心。

众维职工喝着河沟里的水,住在地窝子和烂棚子里,凭着一股干劲,在接收半年后,众维煤业就完成了9万吨技改任务,实现了当年达产,当年盈利2000万,3年后矿井产能又从9万吨提升到90万吨。一下子,众维煤业成了南疆煤炭行业的耀眼新星,2011年自治区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就被安排在众维煤业召开。

  △屯南煤业职工曾经住的土坯房

初来上班,感觉像是走出了国界

新疆公司其他新入驻的单位也不例外,2008年4月开工时,众泰煤焦化厂区是一片几百亩的乱石滩,仅有一台锅炉和一排泥巴铺顶的临时生活房,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

接管之初,到众维煤业、龟兹矿业都没有路,车辆都是顺着河道走,短短的80公里路,需要颠簸五六个小时,遇到发洪水,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通行,吃饭仅能是馒头就辣椒。

  △众泰煤焦化厂区内绿化前后对比强烈

“6年前从义马第一次来屯南,从乌鲁木齐坐了10个多小时的车,越走树越少,最后连草也没有了,只有光秃秃的石头,心里越来越没底。”屯南煤业总经理查贯柱回忆说,刚来矿上时,下了车,更是透心凉,来之前领导只说这里艰苦,但没有想到生活条件那么艰苦,睡觉没有房,洗澡没有水,与现在的屯南煤业简直天壤之别!

地处戈壁滩的中润煤业当时更是荒无人烟,由于茫茫戈壁没有参照物,建设初期经常找不见矿区范围在哪。沙尘暴刮起来时遮天蔽日,最厉害的一次,地窝子顶都被刮掉了,一个几吨重的油罐被刮跑了几百米。“一年不出山,有钱没地花”成了干部员工当时的真实写照。

比生活更痛苦的是思念。龟兹矿业工会副主席岳朝义说,由于矿区没信号,每当想念家里的孩子了,都要耗时30多分钟爬山找信号,还要多带一块电池备用,才能给家里人诉说心肠。

  △戈壁滩深处沙尘暴来临时的可怕景象

捡南瓜度日也不伸手向上级要钱

如果恶劣环境可以克服,那么,饿着肚子干活就有些心酸和艰涩。直到现在,新疆公司潘津煤矿职工都不愿提起那段度日如年的捡南瓜经历,因为那是他们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他们的泪点。

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对新疆未批先建、手续不全的21对矿井下发了停产通知书,新疆公司潘津煤矿就名列其中,这无疑让本就资金困难的潘津煤矿雪上加霜。

当时,财务账上仅剩下2000块钱,即使全部买成面粉也只够职工吃两天,因为没钱,连菜贩子也不给赊菜,370个人的吃饭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

到底该怎么办?职工在思考,党组织也在思考。

危难时刻,该矿党总支决定开展“潘津煤矿出路在哪里”大讨论活动,讨论的结果就是——不给上级添麻烦,走出去,找饭吃!

当时正值秋收季节,附近农民种了很多南瓜,品质好的南瓜被卖出后,瓜农就会将挑剩下南瓜扔在地里不要了。为了不挨饿,潘津矿领导决定带领职工去捡别人不要的南瓜。

尽管职工自我安慰说,捡南瓜可比红军长征挖野菜强多了,可真正到了去捡的时候,谁也抹不开面子,只好晚上偷偷去捡,比做贼还心虚。在所有人的意识里,他们捡起的不只是南瓜,更多的是辛酸和苦涩,还有最后剩下的那点尊严。南瓜一连捡了20多天,等拿到第一笔借款后才算挺了过来。

在潘津矿最为艰难的300多个日日夜夜里,全矿职工始终不离不弃与企业风雨同舟,不但成功办齐了矿井证照,还实现扩增资源2980万吨,延长服务年限16年,最终,他们用红柳般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苦尽甘来!如今,他们用300人玩转了90万吨矿井,成为精干高效的典型。

  △荒漠中特有的植物——红柳

像红柳一样扎根在荒漠戈壁 奉献青春和力量

困难往往与发展相伴,挑战常常与机遇同行,新疆公司靠着勇担当、敢作为的责任意识,用实力赢得了尊重,用安全赢得了信任。迅速掀起了扩张发展的热潮,相继整合了龟兹矿业、永宁煤化、屯南煤业、中润煤业等多个矿井,建立了首个化工企业众泰煤焦化,发展的大幕快速拉开,连续10年保持安全生产并持续盈利。

“今年,我们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新整合的塔河矿业榆树泉煤矿已经恢复生产,榆树岭煤矿年底将建成投产;众泰煤焦化130万吨焦化项目已经投产,年产20万吨甲醇项目即将建成。中润煤业产能扩增后,产销双双将突破300万吨。”新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官书民说,前9个月,新疆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87亿元,利润总额7.68亿元,全年利润有望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利润的重要贡献源。

据上官书民介绍,新疆公司“一园区两基地”规划正在加紧实施,哈密园区正朝着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加速推进。未来,新疆公司将形成煤炭产量6000万吨、化工产品1000万吨、电力装机300万千瓦、贸易量在1400万吨以上的发展规模,实现“再造一个河南能源”的目标。

新疆公司有4300多名职工,其中有600多名干部职工在新疆坚守已经超过10年,他们中既有50多岁的老员工,也有30岁出头的年轻人。11年来,他们像戈壁滩上的红柳一样,生性坚韧、默默无闻,用执着书写着奉献之歌,在盐碱荒漠上擎起火红的信念和绿色的希望。一人援疆,全家援疆,远离繁华都市,默默扎根在荒漠戈壁,为建设边疆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为此,上官书民写下“扎根风沙立荒凉,凌霜傲雪志气昂。待到蔚然成林日,灿若朝霞满边疆”的诗句与职工共勉。

系列报道

天山脚下河南人】他们在哪里建矿 哪里就会变成绿洲和花园

天山脚下河南人】从“三棵树的故事”看戈壁滩上的中原“温度”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