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钧彦见习记者金文静
河南烩面、胡辣汤、道口烧鸡、开封灌汤包……这些承载着河南人味道印记的河南美食究竟应该怎么翻译成英文?为提升文化自信,推动饮食文化走向国际,12月6日,河南手机报推出特别策划——我为家乡菜取“洋”名活动,以豫菜为首发力量,邀请广大民间高手为所爱的菜品取个英文名,助力以豫菜为代表的家乡菜飘香海外。连日来,活动引起广大网友热情参与,还没贡献你的“神”评论?快扫海报上的二维码参与我们的活动吧!
线上:网友讨论热烈
专题活动借助微信以及时下比较火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制作视频模板,发起了#我为家乡菜取“洋”名#活动挑战。
在抖音、快手平台,“给黄河鲤鱼翻译个好‘洋名’”的视频发布不久,就获得了近20万次的播放量和2000多个赞。在微信活动评论区,有人直言菜名翻译确实不容易,“带我的英国同学吃撒尿牛肉丸,翻译起来我用了洪荒之力”。网友“田果果”则表示:“在洛杉矶阿卡迪亚的海底捞就是HaiDiLaoHotPot,我觉得菜单啥的和中国没区别。”当然也有点单不是很顺利的,网友“侧帽”表示:“吃日式料理时,看到有英文菜单,但翻译得非常难懂,点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什么。”
线下:业内人士这样说
河南省餐饮协会秘书长宋春亭表示,应该更通俗、准确无误、没有争议地将豫菜菜名翻译出来,作为河南名片推广。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主任侯健认为,豫菜翻译工作不应仅简单地翻译菜名,更应注重内容,将每一道豫菜的来源、故事讲清楚,提升文化内涵。
“谁给黄河鲤鱼这道菜翻译个好名字,我送上免费年夜饭。”12月15日,在看到河南手机报举办的“我为家乡菜起‘洋’名”活动后,阿五黄河大鲤鱼创始人樊胜武说。樊胜武表示,如今河南菜越来越受外国人的欢迎,确实应该给河南菜起好“洋”名,并且统一、规范起来,“还要考虑怎样翻译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河南文化。”
讲好饮食文化,河南在行动
为讲好河南故事,让中原文化走出去,近年来,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办公室牵头推出一批内容丰富、翻译规范的多语种河南文献、通俗读物,把中医药、少林武术、太极拳、瓷器、文物、豫剧等代表性文化产品推介出去,饮食文化也是河南对外开放的一张重要名片。
当前,省委外办正牵头开展“翻译河南”工程,并与各省辖市市委、省内各高校、相关行业协会联合编译《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豫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本,承担着向世界介绍中原美食文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