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两会·微访谈】河南省政协委员穆瑞杰:要用“真金白银”留住返乡创业大学生

2020年01月10日22:0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 贺志泉)“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生产总值突破7%,达到三个同步三个增长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7个方面的成绩,很全面,听了让人振奋。”1月10日,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穆瑞杰接受了大河网记者采访,除了谈到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还提到了此次带来的提案建议。

“对返乡创业大学生,在土地使用、金融信贷及农业补贴等方面要有相关优惠政策,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政策。”作为一所涉农高校的党委书记,穆瑞杰最关心的还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人才的培养。

“我省是农业大省,涉农高校肩负着三农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但与综合院校、师范院校甚至高职院校相比,涉农高校缺乏相应的涉农政策资金支持,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以我校为例,财政拨款远低于省内高职院校生均1.2万元的拨款标准,和省属本科院校1.4万元的生均拨款标准差距更远,再加上11.6亿元的基础建设债务,造成了学校建设和发展困难重重。”

除此之外,穆瑞杰认为人才供需不平衡也成为突出问题,“从近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涉农高校毕业生每年在涉农领域就业平均比例为32.6%,在农村基层就业的比例为5.9%,非基层就业问题突出:毕业生就业倾向党政机关、非农林企业,就业地域趋向大城市,从事工作多与‘农’关联性不强,离农悖农倾向明显,真正愿意扎根基层的毕业生较少。”

穆瑞杰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农林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涉农高校培养毕业生多为理论性人才,高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与乡村基层实际需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存在。

就这些问题,穆瑞杰也提出建议:

加大对涉农高校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涉农高校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涉农高校的办学条件,强化涉农特色项目资金支持,增列涉农高校专项发展资金,提高涉农高校农科专业生均拨款,从政策上、资金上为涉农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帮助涉农高校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培育学生“爱农知农为农”素养

一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在遵从人才成长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前提下,将“工匠精神”、以人为本、市场向导融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当中,培养多层次人才。

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不同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了解农业和对农业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

三是实行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专业模块+实践模块”课程体系,使农林高等教育和农业农村发展紧密相连,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四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企业、地方、教师及学生多元评价主体,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多元化,打造有理论、有实践、有创新的乡村振兴人才。

构建“校、企、政”三方合作融通平台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校企、校政合作平台,高校为社会供给专门人才;企业为高校课程设计、实训设计、毕业设计提供支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突破现有师资聘任制度规制,探索、激活企业高素质人员参与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机制的活力,政府牵头参与宏观管理,调解校企利益冲突,为校企合作提供服务保障。通过“校中厂”“厂中校”,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教师学生实践水平及服务三农素质双提升。

建立健全涉农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对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设置专项投入,实施薪酬激励保障政策,切实提高涉农高校毕业生薪酬待遇,落实毕业生就业补助津贴、安家补助等相关政策。

二是对返乡创业大学生,在土地使用、金融信贷及农业补贴等方面要有相关优惠政策,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政策。

三是加大对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后续支持力度,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树立学生在基层就业的荣誉感。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