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使命在肩!1月10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尹弘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确定了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并明确了2020年重点工作。河南今年想咋干?“河小康”带你创意读报告。
【第十一站】
如何做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答案:我省将打造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
报告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新增高标准农田59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339亿斤,创历史新高。持续推进“四优四化”,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报告指出,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新增高标准农田59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339亿斤,创历史新高。“四优四化”也在不断走向深入。
2020年,河南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编制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耕地保护提质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660万亩,建设40个优质粮源基地示范县,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00万亩,打造一批粮食产业示范链。
报告提到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高效种养业,建设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
解读:“四优四化”是我省2016年提出来的,具体是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四优四化”,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近几年来,全省优质农业品牌不断涌现,给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发展基础。近些年来,我省“四优四化”加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苹果、茶叶优势区特色明显,食用菌总产量居全国第一。
为了进一步发掘农业资源潜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提出,我省将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四优”的基础上,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
【第十二站】
郑州大都市区应该怎样发展?答案: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
报告摘要:我省将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高水平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
报告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出台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政策,制定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郑汴、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加快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启动编制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各区域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强化多点带动。
解读:郑州大都市区应该怎样发展?根据《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提出要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
“一核”即郑汴港核心引擎区,是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四轴”即完善主要交通干线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南北向沿京广、东西向沿陇海等区域发展主轴辐射带动能力,建设郑焦、开港等功能联系廊道,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城镇密集带。“三带”即黄河文化生态带、嵩山—太行山区文化生态带和农区田园文化生态带,共同构成郑州大都市区外围绿环。“多点”即次级中心城市、新兴增长中心、重点镇和特色小镇等构成的郑州大都市区多层次发展空间。
洛阳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也将更加凸显。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我省将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引领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增强对陕东、晋南地区的带动力。
2020年,河南将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高水平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支持郑州加强现代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发展,深化郑汴、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拓展郑州大都市区承载发展要素空间。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
【第十三站】
开封、许昌、新乡、焦作如何与郑州融合发展?答案:以非常“1+4”的一体化发展方式共筑郑州大都市区
报告摘要: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出台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政策,制定郑州都市区空间规划,郑汴、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解读:继郑汴一体化实施多年后,去年10月,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印发了《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和《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郑新、郑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为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焦作,作为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大都市区中的重量级城市,与郑州地域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交通衔接、相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一体化具有明显的基础优势和环境优势。随着郑焦一体化发展概念的明确提出,开封、许昌、新乡、焦作将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以非常“1+4”的一体化发展方式共筑郑州大都市区,从而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提质发展。另外,郑新、郑焦一体化格外引人瞩目之处,还在于有望奏响跨河发展大合唱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