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流域治理筑牢生态屏障

2020年01月13日07:40

来源:大河网

三门峡市黄河岸边生态廊道蜿蜒起伏,碧绿色的黄河水川流不息。

冬日的黄河洛阳段,水碧绿,天湛蓝,让人流连忘返。

小浪底水利枢纽多个排水洞和排沙洞开启,构成一幅群龙奔腾、巨浪翻滚的壮阔画面。

冬日的黄河洛阳孟津段,成群的候鸟栖息,尽显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之美。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记者 赵力文 李若凡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首先要让母亲河“健康”起来。

  如何让母亲河发挥好河流正常的自然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今年省两会期间,参会的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部分专家围绕这一话题,谈感受,话观点,提建议。

  代表、委员在讨论中形成共识——河南作为黄河中下游省份,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紧盯水沙关系调节,严守黄河水资源保护红线,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抓实黄河安全治理

  黄河宁,天下平。

  围绕破解“地上悬河”水患风险的问题,代表委员们建议,抓实黄河安全治理,提升黄河干流调水调沙能力,完善防洪体系,加强河流湖泊综合治理,推进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做好水源地保护和大型灌区建设,减缓黄河下游淤积,才能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迫在眉睫,需要尽早推动解决。”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金柱认为,黄河滩区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因防洪长期制约滩区发展,形成了典型的沿黄贫困带。目前,我省滩区还有57.25万人居住在20年一遇防洪水位以下,沿黄滩区治理和搬迁任务既急且重。

  他建议,发挥小浪底调水调沙与下游河道减淤、滩地治理的作用,构建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强化黄河下游滩区治理。

  黄河是当今世界罕见的“悬河”,从郑州桃花峪到入海口,一般河床滩面高出背河地面3米至5米,局部河道高出10米。

  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泵阀业商会会长张朝祥表示,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彻底治理“悬河”问题,降低黄河水患风险。

  抓好生态系统建设

  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围绕破解黄河水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代表委员们建议,抓好生态系统建设,统筹推进森林、湿地、城市、农田、流域等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域岸线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农业“一减一休一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中治理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

  来自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的一份提案建议,要倡导转变水体整治的“包袱”观念,统筹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等,通过治水提高城市吸引力、竞争力,优化生活和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这份提案还提出,要推动“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恢复水系统完整性连通性,构建河道水系的生态循环,逐步实现河道生态化、自然化,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沿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适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及时、全面、准确地解决监测、预警、调度、调控等问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大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军认为,要协同推进大治理,需要建立沿黄流域生态环境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信息全域共享。

  “陕州被黄河三面环绕,城市的根脉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也在黄河,我们要抓好母亲河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三门峡市陕州区区长胡志权表示,将继续狠抓水系联通和区域水系综合整治,为每年上万只越冬白天鹅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丰润的水资源,让城市提质变靓。

  抓牢水资源保障

  治水,更要节水。

  围绕破解水资源供给保障不足的瓶颈,代表委员们建议,抓牢水资源保障,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效率控制和限制纳污红线,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环境流量调控,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全面增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能力。

  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辐射环境管理处处长郜国玉认为,除了加快推进调水工程建设,解决部分城市缺水现状,更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城市水生态自我循环、自我保持的长效机制。

  对于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起点谋划黄河流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省人大代表、封丘县县长王献臣认为,这对沿黄的封丘来讲,是极大机遇。

  王献臣表示,将持续推进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启动黄河湿地公园和天然渠滨河公园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黄河生态廊道提升建设,全面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抓住贯孟堤扩建工程的机遇,解决32万人的倒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问题。

  “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抓紧抓好高质量建设发展示范区规划。”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秘书长翟云飞认为,我省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核心区域。建设发展需要系统规划,要区域协调与流域协同相结合,合理优化发展空间,力争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河南篇章。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