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归欣
“家有千株金银花,手中不愁没钱花”。近年来,在新乡、南阳、三门峡等地,金银花广泛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当地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
疫情影响之下,金银花能不能迎风傲立,持续给农民群众带来福祉?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1
需求旺,规模不断扩大
4月18日,淅川县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的双黄连口服液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疫情期间我们一直在坚持生产,3月份基本上全面复工复产。”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眼下的形势看,对金银花的需求量肯定会增加。”
作为当地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福森药业带动全县15个乡镇种植金银花,面积3.5万亩以上。但这仅能满足企业三分之一的“胃口”,采购人员每年都要远赴黄河北岸,到封丘县采购。
“在俺这儿,往上数三代,没几家没种过金银花。”封丘县应举镇西獐鹿市村村民王兆领说。老王从事金银花收购已经20多年,每年收购量在300吨以上。“2016年金银花行情比较差,全县种植规模缩减到5万亩。2017年之后逐渐恢复,现在大概有10万亩,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他介绍。
地处豫西山区的渑池县,金银花产业也“方兴未艾”。2011年,英豪镇水源村村民詹建超返乡创业,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金银花。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镇种植规模已达5000多亩。“近几年金银花销路一直不错,已经成为我们镇的一个特色富民产业。”英豪镇镇长张文说。
2
价值高,扶贫成效显著
金银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也是我省的道地药材之一。“近来受到‘热捧’的连花清瘟胶囊,以及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丸等,都以它为主要材料。”省农业农村厅药材中心主任陈彦亮介绍,金银花经济价值高,是适合我省推广的扶贫产业、致富产业。
“一亩金银花,抵得上四五亩小麦。”新密市尖山风景区管委会巩密关村村民陈海松告诉记者。2009年,老陈在自家的5亩地里种上金银花,一到采摘季,就有不少客商登门求购。“今年一斤干花能卖200多元,亩均收入六七千元不成问题。”他说。
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70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里,60岁的脱贫户赵改枝告诉记者,把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费用加一起,自己每年能从基地挣到1万多元。“金银花采摘季有4个月,加上日常管理,全年都有活。仅周边这几个村,我们就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基地负责人邓超说,2月份以来,他们还安置了一些因疫情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
“除了常规的‘公司+农户’模式,我们还实施了以奖代补。”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办主任张伟告诉记者,对于劳动能力弱的群众,该县出台政策,按照“50棵以上,一棵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引导他们在房前屋后、废弃坑塘种植金银花,以“老虎吃蚂蚱——碎拾掇”的方式增加收入。
3
固水土,生态效益凸显
生长期翠绿欲滴,开花期绚丽夺目,名字喜人的金银花在不少专家眼里,不但经济价值高,还有极佳的生态效益。
“它是一种理想的生态作物。”陈彦亮介绍,金银花适应性非常广泛,在山区、平原、黏壤、沙土甚至盐碱地,都能很好地生长。这就决定了金银花不会跟粮食“争地”,即使大规模种植,也不会影响我省的粮食安全。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大力发展金银花,与我们扛起一库清水北送的使命、坚持生态发展的理念是高度相符的。”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武建宏介绍,金银花的根系发达、枝条蔓生,它的叶子与枝条控制范围内,大风不能刮走土壤,暴雨不能冲刷地面,用来涵养水源、护坡护堤效果极佳。
“在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荒山旱地造林等实践中,金银花也能发挥作用。”省林业局相关专家说。比如,在土层较厚的石旮旯里见缝插针栽植金银花,能有效治理石漠化;在幼龄果园混种金银花,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抑制杂草生长。
相关推荐
·疫情防控之下看药材①丨连翘“种”出健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