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留住乡愁。村庄不只是记忆中欢乐的昨天,也是可以求得生存的明天。
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中,大河网记者走进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
小村故事多,小人物彰显大时代。跟着我们的脚步,一起见证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
大河网记者 孙华峰 贺志泉 /文图 贺志泉 /视频 剪辑
5月29日晚7点,放牛归来,霍春霞开始准备晚饭。
再有俩月,家里的两头母牛要下犊子,一想到这事,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村民霍春霞就忍不住想笑。
炒鸡蛋,拌黄瓜,一张大烙饼,两碗绿豆粥。
晚上8点,饭好了,丈夫闫朋超骑着摩托车从县城打工归来。
“嗯,最近注意点,要是下雨了,别让牛淋着。”闫朋超一边吃饭,一边叮嘱。
“放心吧,牛比你金贵。”霍春霞回道。
霍春霞解开牛绳准备去放牛。
两头母牛可是家里的宝贝,2017年花两万多买的,县财政每头牛补贴5000元,是扶贫增收项目。2018年和2019年各生一头小牛犊,卖了3.7万元,县畜牧局对每头小牛犊还补贴570元。
“店里今天有人吃饭没?”
“来了俩工友,现在是旅游淡季,人不多。”
华灯初上,农家梨园3号院的牌子熠熠生辉。2017年,政府补贴4000元,依托当地金珠沙梨产业,霍春霞搞起了农家乐,在赏花季和采摘季能小赚一笔。
30日凌晨,天刚蒙蒙亮,闫朋超和霍春霞就起床洗漱:男人要赶着去工地,一天150元;女人要去打理家里5亩梨园,到了秋天,那可是金灿灿的果子。
“今天周末了,俩妞说不定会回来,记得准备点好吃的。”临走,闫朋超不忘交代一句。
两个女儿是他们的骄傲,大女儿大学毕业在县城上班,小女儿正在读高二——这在山村里并不多见。
霍春霞为客人做午饭。
风吹梨叶沙沙响。
想起以前的日子,霍春霞感觉像做梦:丈夫因病动过两次大手术,加上俩女儿上学花销,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2015年才脱贫。
现在,养牛,种梨园,开农家乐,屋顶光伏发电……政府为了防止返贫现象发生,脱贫户霍春霞一家依然享受着各项扶贫政策,刨去各项支出,每年净收入4万多元。
“彩电,冰箱,空调,家里啥都有了,再添点啥呢?”霍春霞在梨园里盘算着。
“买辆小汽车?对,村里好多家都买车了,将来让俩妞开着车带着我们也到处转转。”
“牛日子”刚开始,还长着呢。想到这,霍春霞喜上眉梢,笑如梨花,浑身充满干劲。
明日预告:小康路上的关庙村④关庙村里的年青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