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名师点评高考语文试题:基于核心素养 彰显立德树人

2020年07月07日22:4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7月7日上午,2020年全国高考拉开了帷幕,语文作为首场考试,今年试题难度如何?有哪些新变化?大河网记者连线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君燕,请她谈谈今年的语文试卷如何作答。

  【高考新动向】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命题无论在材料选择,还是题目设置上都充分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不仅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一)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德育为魂、以文化人。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题之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 主题是“孝”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小说虽然是外国文学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讲述的却是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突出面对困难勇敢挑战、不惧困难的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精神;文言文选材《宋史•苏轼传》,围绕苏东坡讲了两件核心事件:调整变法、一心为民和抗疫募集资金建立医院,体现其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这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古代诗歌阅读选材陆龟蒙的诗,表达了对生病朋友的安慰关心的思想感情,更体现了人之常情、人文关怀;作文命题选材齐桓公春秋称霸的历史故事,突出举贤任能、让贤重贤的传统美德,折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科学考察,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将知识点考查与相关语言材料相结合,创设阅读情境。如第17—19题通过一个语段,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重点考查对词语、标点符号、语病修改的运用,增加了对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相对降低了语病辨析修改知识点的考查难度,更加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与规范化,培养考生规范、准确、流畅表达的习惯。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重点考查了新基建与抗疫的关系,让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同时,更要注重逻辑思维;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0、21题要求考生在语境中补写句子和对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意在引导考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材料广泛涉及社会热点。此板块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贴近生活,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得到鲜明的体现。作文写作要求中“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比较中加以鉴别论证,考查思维深度,引领考生辨析核心概念,进行全面而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培养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向善,充分发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涵养浩然正气,升华人生境界。

  试题命制体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通过古代诗歌阅读中陆龟蒙的诗感受人情之美,文学类阅读中海明威的作品感受生命的力量,达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而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素材,传达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通过高考试题的精心设计和选材,传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无论是名句默写所考查的篇目《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是语言表达运用中关于篆刻、印章的材料,更有高考作文材料管仲和鲍叔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从试题中可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考点新变化】

  试卷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较之于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试题,有三处明显变化:

  1.语表运用题目设置,考点考查破折号作用;

  2.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外国文学名家作品;

  3.作文避开时事热点,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

  【试题新亮点】

  彰显以立德树人、德育为魂、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核心;基于核心素养,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整合、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的学科关键能力。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呈现三大亮点:

  1.语文与阅读,知识共能力

  今年语文试题加大了主观题尤其是阅读题的思维含量,更加凸显了对考生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归纳整理能力、书面语表达能力的考查力度的鲜明特点,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语言属性这一学科特征。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提高认知的基本途径,在考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试题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信息化时代,甄别信息、整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全国Ⅰ卷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以文学类阅读为例,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与作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2.现代与传统,文化共自信

  实用类文本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语言表达运用中第20题关于有氧运动的句子补写;第21题关于现代科技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的压缩信息的考查,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现代感。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3.时代与情境,家国共情怀

  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是以情境为载体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第8题题干分析对话背后人物的心理,带有强烈的情境要求,学生要深入文本,探究人物对话这一情境中人物的心理;第9题题干要求分析冰山理论对情节安排的效果,学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是一个比喻,借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比喻作家主要的思想情感蕴藏在文字背后,表达出来的只有一小部分。语言运用的补写和压缩题更注重情景创设与思维逻辑。全国Ⅰ卷作文任务要求以“历史人物评说”为主题班会的发言稿,要求有明确的对象意识,落实发言稿的文体要求,注意发言人的身份和班级读书会的显性的情境要求。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秉育人之初心,担选才之使命,试题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关注思想导向、情感熏陶、人格养成。

编辑:王亚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