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丹 嘉宾: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谷建全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支部书记 胡红杰
7月8日至9日,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报选取了会上大家关注的话题,特约两位专家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主持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在您看来,我省在各项工作中是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的?
谷建全: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在今年的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促进就业等各项工作中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抗击疫情中最鲜明的价值取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重大要求,一方面坚持党政牵头,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筑牢最严密的“中原防线”,汇聚最优质资源全力做好救治工作;另一方面,在自身防控任务艰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尽最大所能调拨大量医疗资源支援湖北。正是因为心中装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河南疫情防控工作才得以跨越地域、跨越部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最根本的政绩观。倡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政策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通过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深入推进“五比五不比”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领导干部以人民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来改善民生,将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写进群众的心坎里。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是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二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三山一滩”地区、重点县村、“两不愁三保障”、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以更强力度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三是抓紧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把促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作为稳就业的关键,确保居民基本收入。
聚焦关键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本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您认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谷建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要努力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聚焦关键领域,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加快打造“郑洛”双引擎。高水平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全面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联动郑州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从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同配套、生态共保共治等方面着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拓展辐射半径、增强牵引能力,打造形成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真正发挥我省双核发展模式双驱动的效力,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实现整体提升。
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持县域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明确产业主攻方向,提升特色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围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引导县(市、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园区运营模式,提升县域对高级要素和高端产业的承载力,打造一批县域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县域开放创新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布局高新区、农业科技园、新经济产业园、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吸引豫籍在外企业家、技术骨干、高管、大学生等高层次人才回乡创新创业,重塑县域人力资源优势。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深化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品牌塑造,培育特色农业新优势。坚持“三链同构”提升产业能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产品竞争力。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休闲观光区,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推动文旅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文旅融合发展新载体。依托“文化+”“农业+”“工业+”“教育+”“养老+”等,在研学知识游、科技体验游、工业体验游、城市夜景游、乡村民宿游、康养体育游等领域培育一批文旅新业态。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开发一批枢纽型项目和标志性产品,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路线,提升“心灵故乡·老家河南”整体形象。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结合省里出台的《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2年)》《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市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及各市县的具体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把相关举措真正落到实处,有力保障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六稳”“六保”为中原更加出彩夯实基础
主持人:本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对我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如何看待我省在“六稳”“六保”方面所做的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哪些方面?
谷建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出现波动,中央及时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严重冲击我国经济,中央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竞进姿态,动员全省上下认真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在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上,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强服务、防风险,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大局稳定。二是在稳金融、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上,着力丰富金融产品组合,完善应对政策体系,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融资协调保障,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服务。三是在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上,坚持财力下沉,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强化预算管理,兜紧兜牢“三保”底线。四是在保粮食能源安全上,抓生产管理,再夺夏粮丰产丰收;抓夏种夏管,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抓增产增收,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迅速建立机制,压实保供责任;精准监测分析,把握保供态势;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平稳运行;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能源项目加快建设。五是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抓好产业链协同复产,畅通物流运输通道,推动产业链升级,稳定产业集聚区运行,完善政策措施体系。六是在稳外贸、稳外资上,强化政策保障、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和法律服务,毫不动摇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为保就业稳经济提供支撑。
下半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河南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若干政策措施》要求,以“六稳”“六保”统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贯彻落实“保、稳、进、蓄”四字方针为核心,守住保的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蓄势。要着力在“保”上下功夫,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着力在“稳”上下功夫,促进经济回稳向好、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在“进”上下功夫,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在“蓄”上下功夫,厚植未来发展势能;在重点领域着力扩大内需,聚焦重点群体保居民就业、坚决兜牢底线保基本民生、强化纾困帮扶保市场主体、加强生产调度保粮食能源安全、围绕关键环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收支管理保基层运转等六个方面积极落实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抓好最大民生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主持人:本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突出稳企业保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您认为我省应实施哪些举措,切实推进就业工作?
胡红杰:在“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中,就业工作居于首要位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可以说,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保就业、稳就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体现,也是经济工作的底线所在。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叠加影响不容忽视,影响就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加大,更需要以就业为重点,着力在“保”上下功夫,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
要统筹各类资源、利用多种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就业岗位供给,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中小微企业帮扶。加大减负稳岗工作力度,全面落实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对新增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和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稳岗就业补贴。
加快新业态发展。随着新就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近年来产生了很多新职业,吸纳了巨量就业人口,为稳就业和保就业开拓了新的空间。未来要在促进新业态发展的同时,促进就业面的扩大。要持续挖掘新经济领域就业潜力,在推动就业扩容的同时提升就业质量。
优先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对冲疫情影响,全力以赴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落细落实。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精准有效落实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大线上服务力度,加强网上招聘、跨地区劳务协作、供需对接,扎实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
重点做好农民工就业保障。积极应对全省农民工群体就业难题,加强与省外劳务输入大省的对接,鼓励引导外出务工失业人员在常驻地开展失业登记,尽量把外出后失业的劳动力稳定在务工地。对于有迫切返乡需求、可能回流的外出务工人员,畅通返乡路径,积极稳妥有序做好承接和应对。此外,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力度,开发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进一步鼓励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留乡创业。积极鼓励各地区,尤其是外出务工集中地区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有序恢复乡村休闲旅游,积极拓展农村就业岗位,不断拓展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