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谭勇
7月11日,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让濮阳市民张良弼有了新发现,尽管雨下得很大,城市路面却没有太多的积水。
“听说濮阳市是省级海绵城市试点,海绵城市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张良弼心中充满好奇。
“海绵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利用好雨水资源、减轻城市内涝、改善地表水环境的一项系统性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会呼吸的城市”。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长期从事城市与环境研究的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说,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早在2016年5月,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确定了许昌、濮阳等8个城市作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进行探索和试点带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还与省农发行、国开行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意见》,组织编制了《河南省海绵型绿地建设技术指南》和《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技术标准》,并会同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对8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评估,将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纳入了《河南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推进。
桃园公园位于鹤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的南部,总占地面积为10.8公顷,属于新建公园绿地类项目。在充分尊重场地现状的基础上,鹤壁市将海绵设施融入公园整体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雨水组织,实现了雨水控制与利用等要求,也实现了海绵功能与城市景观的有机融合,使这里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作为我省唯一一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鹤壁市将试点区选择在目前的主城区,并涵盖淇河、天赉渠等历史水脉,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完成了共计6大类273个项目和3个配套能力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4.11亿元,完成率104%,同时编制了《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导则》等8部标准规范,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鹤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尚海说。
截至目前,全省城市建成区建设海绵城市项目3000余个,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暴雨季节历经考验、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显著、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