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经河南示意图 制图张峰
【开栏的话】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原文化的血脉所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中原儿女的历史担当。盛夏时节,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在河南境内沿黄河顺流而下,挖掘两岸历史文化,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记录中原出彩足迹,报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天起,本报开设“沿着黄河看小康”专栏,依次刊发记者的见闻观察,以飨读者。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宋朝 刘景华 实习生 康梓涵
噼噼啪啪!
7月12日上午11点30分,黄河北岸传来一阵鞭炮声。杨家村村委委员马成民说:这是从山西省传来的!
灵宝市委宣传部的沈诚把自己的手机放在黄河南岸的“三滩”上,测得的数据是:北纬34°35′19″(34度35分19秒)、东经110°20′46″(110度20分46秒)、海拔306.6米。浑浊的黄河水面上,有一团发灰的枯草,平稳而迅速地顺流而下。马成民说:“看,这团草进入河南了!”
临河的是黄河三滩,向南几百米上个一米高的坎是黄河二滩,当地人称之为“嫩滩”,继续向南再上一个坎是“老滩”。“老滩”上的玉米已经冒梢,“嫩滩”上全是白杨树,年轻的三滩上则长满了芦雨子。
沈诚放手机的地方有一条直且浅的小土沟,西侧是陕西,归潼关县秦东镇西北村;东侧是河南,归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在这里弹一下烟灰,一半落在河南、一半飘到陕西!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在杨家村平静地进入河南。
1400户6138口人的杨家村,是依偎在母亲河边的一个中国村落,“她”是一个河南村,但地理、经济、人文等诸多方面都深度融入了陕西、山西。
杨家村有很多的“三省家庭”。
通向陕西的省道312穿过杨家村。杨家村最西边的自然村叫西堡头,西堡头最西边的一户人家的女主人是71岁的唐玲玲,她家距离那块“河南人民欢迎您再来”的豫陕标志牌仅20米。
院中柴灶的铝笼里是唐玲玲中午做的马齿苋卷子,揭开笼盖余温和清香直扑鼻尖,我们能尝尝吗?唐玲玲说:能行,能行!
“中”是河南的标志性表达,57岁的杨家村党支部书记王生财说,村里人都说好、行、能行,典型的陕西口音。
唐玲玲娘家就在陕西省秦东镇西北村,她的大儿子现在在宝鸡打工,小女儿也出嫁到了陕西。
和唐玲玲家比,西堡头48岁的邓保丽的爱人的娘家在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高家村,他的姐姐嫁到了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十里铺村,他开的小汽车挂的是陕西的牌照:“我在山西的药厂上班,河南、陕西、山西,我占全了!说说吓人,我开车10分钟就能走三省!”邓保丽的女儿嫁到了山西临汾,儿子在山西大同上大三,风陵渡的商品房每平方米3200元,便宜,他准备在那里给儿子买婚房。
马成民说,村里的媳妇有三分之一是陕西籍、山西籍,杨家村也有不少闺女嫁到外省。
杨家村的经济活跃度也与三省交界有关。
公路东面和唐玲玲家正对着的是一家农资商店,店主叫邓娟娟,兼营粮食生意。邓娟娟说:“今年我收储了五六十万斤小麦,大部分都是陕西的麦子;山西的制粉业发达,收储的麦子大部分都存到了河对岸山西的面粉厂。”
邓娟娟也卖化肥:“这里是有竞争的!同样的化肥,我这里和秦东镇分属河南、陕西两个省级总经销,秦东镇卖120元一袋,我就卖119元一袋,薄利多销嘛!”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际关系,使商业信息在这里汇集并光速传递,给买卖提供了更多选择。
王生财说:“前一段我要买2000斤小麦,打了几个电话就把三省的行情摸透了,最后在秦东镇买了,一斤一块一毛一。”
经济活跃支撑了杨家村的各项建设。
唐玲玲家、邓保丽家在村中算是中上等农户,房舍建设、装修、家电配置和都市家庭并无差别,庭院里外草青花红反而让城里人羡慕。
王生财说:“村里有13户贫困户,都是身体条件不好的,除此之外,杨家村没有贫困户!”
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脱贫!王生财扑哧笑了,十年前都不只这个数!
马成民说,也有家庭在三省周边市县买了房,但他们生活重心还在村里,户籍人口常驻村里的有4000多人。
为了修建三门峡水库,杨家村人做出了巨大牺牲。几十年来,杨家村经历了搬迁、回迁、依山后靠,海拔335米以下都是库区了。
如今,杨家村人除了有移民补贴,国家还在杨家村设置了不少移民项目,村里人也获得了不少政策红利。
黄河进入河南,杨家村是第一村、豫灵镇是第一镇、灵宝市是第一县,是一扇窗、一道门,他们面向黄河,品大河文化,享三省和谐。
黄河从杨家村进入河南境内并没有仪式感,“她”不争不抢、至善至柔、泽被万物。传说当年老子在灵宝函谷关写《道德经》的时候,站在黄河边许久造出了个传世之词: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