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朱有魂

2020年08月14日07:59

来源:河南日报

红拳传人的功夫

张忠烈公祠

  □张鲜明陈学桦

  北朱是一个行政村,隶属于焦作市中站区府城办事处。据《朱村文化志》记载,该村建村史,可以上溯到唐高宗咸亨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建村之初,村民多姓朱,村名由此而来。进入明代以后,朱姓人家逐渐外迁,张寇韩李诸姓相继迁入。如今,全村常住人口8600多人,百分之九十以上姓张。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羡慕起北朱村的村民来了。

  有那么多人,尤其是从乡村走出去的那些人,已经“找不到故乡”,他们的故乡丢了,有的只剩下一个村名,有的连村名都没有了。其实,即使故乡的村庄还在,即使古树、古井、古民居还在,但如果没有村史和传说,没有祠堂和家庙,没有家谱和家训,没有绵延不绝的传承活动,也就没有了“根”、没有了“魂”、没有了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而一个人,如果丢失了心灵意义上的“家”和故乡,他的心将会是何等的空茫,他将不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羡慕北朱村的村民,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一切的一切,家、根、魂,他们都有。他们的村庄、故乡是活着的。如果说家族是一条清流滚滚、绵延无尽的河,那么,他们就是这“河里”幸福游动着的“鱼儿”;如果说他们的村庄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古树,那么,他们就是这“树”上欢叫不息的“鸟儿”。有感于此,当采访结束的时候,笔者情不自禁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几个字:“北朱有魂”。

  是的,北朱有魂——有族魂,有村魂。北朱村人,是一群守魂的人。

  守魂的人,知道自己是谁。

  北朱村的张家人说,自己是明赠兵部尚书、“忠烈公”张昺的后人。

  说起“忠烈公”张昺,那可是赫赫有名,《明史》有其传。他是山西泽州人,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卒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明洪武年间,张昺任工部右侍郎。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任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并下密旨,使其监察燕藩,也就是暗中控制燕王朱棣。张昺调集关西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驻守,将执燕王朱棣,因人告密,事败,反被燕王所执。燕王劝其降,张昺曰:“宁可断头死,莫作易主臣。”他仗节不屈,以身殉职。张昺的忠烈精神,竟然感动了明成祖,也就是那个“靖难”登基、并下令诛杀张昺的燕王朱棣。史书上说,明成祖“羡公之忠,敕封张昺为都城隍,立庙以忠名之”,并定每年五月十一为神诞告庙日。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二十三日给张昺平反昭雪,谥号忠烈,追赠兵部尚书,并发帑建祠,春秋致祭,颁为定典。

  张昺的后人,为有这样一位老祖宗而深感自豪。张昺被平反昭雪之后,朱村张氏后裔在北朱村张家祖茔为他修墓,并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在北朱村为他建祠。

  守魂的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在北朱村,每个家族都有族谱和家谱,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从何来。据从清代早期传衍至今的《张氏族谱》记载,张昺有五个儿子,张昺被害之后,其长子和次子寄居于河内县之朱村,兄南弟北,在此繁衍,也就有了南朱村和北朱村的张家。

  他们不仅记得自己的家族是从哪里来的,而且记得自己的家族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一切,都端端正正地铭刻在先人的墓碑上,明明白白地记录在家族的祠堂里。位于北朱村村西的张昺墓,牌坊巍巍,墓冢峨峨。墓碑上,“明赠兵部尚书张公讳昺之墓”的碑文,于肃穆中,显荣耀,寓自豪,含虔敬;墓碑两侧,“金陵受丹诏奉命效忠公列首;燕山凛大节亡身殉难谁争先”的楹联,于自豪中,歌忠烈,显风骨,明道义。再看墓园东侧的张忠烈公祠,也就是张昺庙、张家祠堂,披一身岁月风尘,却依旧凛然、庄严、肃穆、深邃。正殿前,“大节凛燕山六百载至今如昨;崇祠留太行万千劫虽死犹生”的楹联,无怨天尤人之伤痛,有守忠烈、担道义、超生死的浩然之气。不仅是一个“忠烈公”,北朱村张氏祖茔里安葬着1300多位明代先人遗骨,那保存至今的百余通石碑,不仅铭刻着祖上的名讳、事迹和荣耀,更是传承着这个家族的历史、传说和精神。

  明白了“我从哪里来”的北朱村人,将先人的气节、传统和精神总结为“忠、烈、勇、义、孝”,并将其视作“族魂”“村魂”。于是,守魂的北朱村人,也就懂得自己该往哪里去。

  他们世代忠烈。在北朱村,一些人家门口高悬“烈士家属”的铁牌。每一个牌子的背后,都矗立着一个从北朱村出发的烈士的英魂,他们是红军战士,他们是八路军战士,他们是新四军战士,他们是解放军战士,他们满怀忠烈之志,从家乡北朱村出发,走向了永生,走进了永恒。

  他们依旧勇毅。北朱村红拳由张昺的挚友张红演练而成,至今已在北朱村传承二十三代。传说,北朱村出过一个叫张瘦的武魁,武功高强,为人忠诚,被乾隆皇帝选为御前侍卫长。如今,红拳二十三代传人张征宝依然带领着全村老少爷们习武,传承着北朱村人的尚武之风。北朱村民还传承着饱含勇武精神的“抬皇杠”游戏,成立了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秧歌队、腰鼓队、篮球队、管乐队、酷走队等,将祖上的勇毅精神融化到日常生活与娱乐之中,转化为干事创业的闯劲和奋勇争先的拼劲。

  他们恪守大义。北朱村民风彪悍,却从不恃强凌弱。北朱村人有一个规矩:自家孩子与别家孩子发生争执或冲突,一定要严格管束自家孩子,绝对不许欺负外姓人。外村人来北朱村街上摆摊,村上人总是把最好的摊位让给他们;外来客商在此经营,村上人一定会处处关照,为他们营造最好的经营环境。从2018年开始,村里举办“万人饺子宴”,村民欢聚,话年景,叙乡情,其乐融融。不仅是本村人一个不少,他们还会邀请远近的乡邻参加,说团结、叙友情、谋发展。如果有外村人参加,头一碗饺子一定会端给客人。

  他们坚守孝道。村支部书记张小爱说,从2015年开始,农历五月十一,散居各地的“忠烈公”后裔都会到北朱村参加本村主持的祭祖活动,以弘扬忠烈精神。每年重阳节,村里都会设下“千叟宴”,孝敬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届时,他们还要给全村八旬以上的老人送贺礼、敬寿桃,给九旬以上的老人送上大大的敬老红包。

  采访结束,在北朱村村口,与乡亲们依依惜别的时候,我们一次一次地回首。看着那红柱碧瓦、雕梁画栋、上书“北朱村”三个金色大字的牌坊,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隐现于街巷深处的一座座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老民居,又看见了被这村子紧紧拥抱着的张昺墓、张忠烈公祠,还有村子背后那广袤无垠的绿色田野……恍然间,笔者感觉到,这是一位超越轮回、生机勃勃的老人在蓝天白云之下向我们招手,心头再次发出一声惊叹:“北朱有魂!”

  (摄影张鲜明)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