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归欣
“我今年养了30头仔猪,还种了7亩红薯,到年底估计能卖个十三四万元。”8月26日,西峡县田关镇靳沟村村民靳保龙告诉记者。为啥要种这么多红薯?他坦言,红薯产量高,这两年价钱不错,种红薯收入可观。
作为我省“秋粮家族”的传统成员,红薯的命运堪称“坎坷”。上世纪60年代末,红薯是当之无愧的“拳头口粮”,全省红薯种植面积高达1500万亩,家家户户“离了红薯不能活”;1982年包产到户后,白面馍不再是“奢侈品”,玉米种植面积“后来居上”,红薯则沦为“小杂粮”,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到上世纪末只剩下200万亩;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日益重视,营养丰富的红薯,种植面积又出现了回升,近几年稳定在500万亩左右。
“鲜食红薯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说明红薯作为‘小杂粮’的时代过去了,正演变成新的消费品。”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张振臣认为。他的判断,在记者近期走访我省红薯生产时得到印证: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红薯正在成为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每年11月份是红薯销售的旺季。”在当地以“红薯哥”闻名的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村民李书强告诉记者。去年“双11”,他接订单接到“手软”。他成立的“书强红薯合作社”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种植无公害红薯800多亩。“就鲜薯一项,今年合作社销售500万公斤不成问题。”李书强说。
无独有偶,镇平县晁陂镇去年出了个“红薯书记”。“镇里打算把红薯作为扶贫产业推广,但不少群众担心有风险,我就带头种了10亩。”该镇党委书记张书盈笑着解释这个名头的由来。
一个乡镇的一把手,示范带动种红薯,这事儿是不是有些“草率”?尝到了甜头的晁陂群众不这么看。“咱这儿有几家电商专门卖红薯,销路不愁,去年种一亩红薯能收入4000元。”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70岁老汉裴生民说,“现在种红薯也简单,到收的时候,机器过来扫秧起红薯,我们只管拾就行了。”
鲜薯走俏,让红薯苗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今年6月,尉氏县水坡镇北玮坞村的1100万棵红薯苗,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打上“飞的”,“直奔”新疆喀什。同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江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有上亿棵北玮坞村培育的红薯苗搭乘飞机,扎根内蒙古、辽宁等地。
“红薯现在被市场青睐,跟品种是有很大关系的。”我省红薯专家杜召生认为,“红薯品种研发以前主要追求高产量、高出粉率,如今的新品种如‘西瓜红’等,甜度高、口感好,非常适合鲜食。”
在襄城县的红薯种植大户王军亭看来,精心管理也是“成功的关键”。“垄是机器起的,苗是统一供的,施的都是生物肥,田间管理都是标准化。”他说,“这么精心伺候种出来的红薯卖不出好价钱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