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 | 大南坡村的“文艺复兴”

2020年09月22日08:2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学桦 张海燕

  最近,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的赵小景特别忙。“小景团长,今天排练安排在下午几点?”“小景婶儿,什么时候吸收俺加入剧团?”……“我一天回答最多的问题就是‘下次演出是啥时候’。”担任村里文艺团团长的赵小景乐呵呵地说。

  真是甜蜜的“负担”啊!

  赵小景今年64岁,40多年前,她见证了大南坡村的繁华。

  “那个时候,村里的煤矿正红火,村民们腰包鼓了,就成立了文艺团,我们村的怀梆戏别提多有名气了,只要有演出,村里就黑压压到处都是人,不少外村人都来观看。”回忆过去,赵小景感慨万千。

  随着煤矿的衰落,昔日的富裕村变成了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245户村民中贫困户就有103户。2016年,大南坡村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曾经红火的文艺团也解散了。

  为彻底拔掉“穷根子”,扶贫工作队与村干部铆足了劲,借着修武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机会,谋划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将村内废弃的农宅院落租下来,改造成民宿,由专业团队统一运营管理。“我们与运营团队签订协议,每年从项目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优先用于扶持贫困户。”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小红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大南坡村人均收入达到了8100元,贫困户仅剩3户6人,成功实现整村脱贫。

  逐渐富起来的大南坡村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一批批美学专家来了,说是要给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不少村里破旧的老建筑变美了,说是要打造成精品民宿……

  大南坡村要复兴了?

  这个说法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让村民们激动起来。

  “少了怀梆戏总觉得村子里少点啥,咋不趁机把咱的文艺团再建起来?”村民的呼声很快得到了响应,由在村里担任过妇女主任的赵小景牵头,村民主动报名参与,一个月后,秧歌队、戏剧团、少儿表演队3支队伍成立了。

  有了文艺团,崭新的生活开始了。每天早上8时整,伴着山间鸟鸣和袅袅炊烟,村里赵家祠堂里,响起戏剧团的拉弦弹唱声;每到周末的傍晚,村里小学门前的广场上,40多人的秧歌队也热热闹闹扭了起来。每次彩排,必定会有不少忠实观众捧场,他们说学逗唱,好不热闹,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今年5月23日,文艺团“归来”后的首场演出“重启·大南坡·芳华再现”在大南坡村拉开帷幕。

  村民们搬着板凳,带着老人、扯着孩子,早早守在赵家祠堂外。

  19时整,演出正式开始,大秧歌、少儿武术、怀梆剧《桃花庵》《搜杜府》选段、豫剧《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选段等节目一一亮相,欢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两个小时的演出让大南坡村沸腾了,不少村民直言“比过年还热闹”。

  “接下来,我们文艺团还会排演更多精彩的节目,不仅要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还要争取成为我们村吸引游客的文化符号。借助文艺团的‘复兴’,我们村的复兴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谈到未来,赵小景充满信心。

  采访手记

  摘掉穷帽子的农民期待什么样的新生活?不只要有鸟语花香和袅袅炊烟,还要有富足的精神生活。

  于是,大南坡村文艺团华丽“复出”!

  文艺团让老一代大南坡人找回了40年前辉煌的记忆,也让新一代大南坡人在传承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怀梆戏、大秧歌让小山村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奋斗在复兴路上的大南坡人充满了干劲。

  乡村名片

  大南坡村位于修武县西村乡东北部山区,耕地以小块山地为主,原有贫困户103户341人,是省级深度贫困村。

  为彻底拔掉“穷根子”,扶贫工作队与村干部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持定向发力、精准施策,锁定民生补短板,全力助推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该村新修硬化道路5.3公里,村民出行更加方便;新建蓄水池2个,打机井1眼,全村群众吃上了安全饮用水,农业生产告别“望天收”。2019年年底,大南坡村实现脱贫摘帽。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