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9月27日,郑州再次迎来国家级盛会,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郑州顺利举行。由中企联商请河南移动共同举办的“5G创新应用专题论坛”以“拥抱5G新技术 赋能企业新增长”为主题,聚焦5G 行业应用,邀请行业专家、设备商和服务商以及典型行业应用企业等政产学研用各方面嘉宾,共同探讨5G行业应用趋势和创新实践经验。
据悉,本次5G创新应用专题论坛涉及多个议题,包含5G发展战略布局、5G垂直行业能力体系、5G工业互联网探索、5G智慧城市建设、5G车联网、5G机器视觉、5G智慧矿山等行业应用趋势研究等。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刘郁林、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黄海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史德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史向辉、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总经理杨剑宇等出席此次论坛并发表致辞。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郝志军发表5G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表示,5G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鹤壁传统工业,科研,医疗,农业等各方面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豫蓉在主题演讲中提出各行业当前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围绕“专网+平台+应用”,5G垂直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正在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移(雄安)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昀发表了以“5G创新应用引领新型智慧城市”为主题的演讲,指出5G正在不断推动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服务、民生服务和生态宜居服务,助力打造城市数字经济增长生态系统。此外,鞍钢集团北京信息研究院院长刘佳伟、华为无线产品线V2X产品总监缪军海、郑州金惠科技副总经理李效翮、河南跃薪时代总经理杨辉也分享了5G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实践经验。
河南移动总经理杨剑宇在《拥抱5G新技术 赋能企业新增长》的主题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为推动以5G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从助力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加速转变,河南移动持续提升网络能力,不断完善产品体系,迭代优化服务举措,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成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河南移动在5G垂直行业应用方面已有深入拓展,依托5G联合创新实验室,构建5G发展生态圈,已吸纳合作伙伴418家,孵化信息化项目360余个,成功打造了5个集团级龙头示范项目和113个省级特色项目,“5G+无人矿山”正式商用,“5G+智慧医疗”“5G+无人驾驶”“5G+智慧电力”等应用成为行业标杆,“5G+工业互联网”被纳入国家发改委2020年新基建工程项目,为加快我省5G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河南移动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宝冶钢结构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5G赋能各行各业奠定基础;与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跃薪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河南移动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生态,推动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和集成应用,使5G 真正成为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构建数字社会的新基石。
同时,河南移动联手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跃薪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分别打造“5G+智慧工厂”、“5G+智能工厂”、“5G+机器视觉”、“5G+绿色矿山”实训基地并举行授牌仪式,旨在通过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除了论坛中嘉宾的观点碰撞之外,现场河南移动还展示了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城市应用、5G+智慧工厂、5G+智慧园区等创新应用,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
在5G+AR智慧工业展台,只要通过手持终端的操作,便可实现“透视眼”的功能。记者注意到,大屏幕上正以1:1的比例清晰呈现了一台发动机的内部构造,随着手持设备不同角度的变化,发动机的内部构造也可多角度呈现,还可立体解析发动机的不同零件。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正是依托了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的特点,让高清图片实现快速传输,从而满足手持设备的快速扫描和图像回传,利用AR/VR技术为智慧工业赋能,实现了远程实训实操,为工业制造业发展助力。”
在展区另一端,5G全息技术也令人耳目一新。在5G网络加持下,只需戴上一副AR眼镜,就可以全方位、立体化感受国宝级文物的魅力,还能通过大屏幕进行远程医疗AR示教和诊疗,大大提升教学效率,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学生们可通过可视化的全息课堂学习平台,在AR实景下开展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有效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据河南移动5G联合创新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5G全息技术已应用到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医疗示教以及智慧博物馆等多个领域,随着5G网络普及,利用5G全息技术构建的真实可视化平台,将推动各类虚拟场景逐步融入现实,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增添更多乐趣、提供更多便利。”(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