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变“压力群”“夸夸群”,到底谁之过?

2020年11月06日07:35

来源:新华社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日前江苏某家长的一句心声,激发了很多家长的强烈共鸣。原本为帮助孩子成长、加强学校与家庭沟通而设置的学校家长群,演变成“压力群”“夸夸群”,到底是谁的责任?背后折射了教育领域哪些深层矛盾?

  家长吐槽:家长群压力多多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家长对家长群的吐槽主要集中在四重压力上:

  第一重:群多、信息多、回复多、点名多,很多人觉得学校家长群比职场工作群还令人紧张。

  第二重:除了繁重的课业内容,各种摊派的刷票任务也令家长烦不胜烦。

  第三重:在上述“刚性作业”之外,各种排名、攀比的无形压力,更令家长紧张、焦虑。

  第四重:为让孩子得到老师特殊照顾,一些家长在群内对老师进行夸张的赞美、追捧,家长群成了“夸夸群”。

  回归本源:设定规则、明确边界、切实减负

  “群要有群规。”一位家长表示,家长群方便快捷、交互性好,但要明确规则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如北京市教委2019年发布通知,规定群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刷屏问候、点赞等。北京一位家长表示,目前群内老师发布通知后,家长一般都无须回复,也不会错过重要信息,感觉“很清净”。

  有专家表示,需对教师在群内沟通内容加强规范与引导,如关于孩子个人情况的沟通应尽量回避家长群,老师可选择打电话、私信或面谈等方式,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能更深入平和地了解情况,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家校之间需明确哪些内容属于共育范畴,边界要清晰,不能无限制地把原本该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转嫁给家长,增加家长负担。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劳动教育等,可以多些家校共育的内容;学生学科类的学习应该适当减少家长的关注度,这有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专家表示,应进一步厘清家校共育关系,既要有效约束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权力过大的情况,也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孩子教学成长的积极性,并做好相关监督管理,促进家校更良性地互动。

  受访基层教育工作者表示,减轻老师和学生负担不应是单纯一句话,而要真正落地。对于学校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或非教育教学任务要坚决清理,为教师和学生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此外,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有效引导学生、合理疏解教育焦虑才是长远之策。(据新华社)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