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姓名:鲁坦
年龄:40岁
职业:河南省气象台天气预报员
□河南日报记者 沈剑奇文/图
1月6日晚,省会郑州迎来入冬以来最低气温。路上人影稀疏,河南省气象局6楼值班室内依然灯火通明。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鲁坦和同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在一张张卫星云图、一个个气象数据中捕捉天气的细微变化。
一场硬仗等待着预报员们。
“寒潮来袭,情况复杂,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鲁坦说。气象预报工作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从不间断,18年的一线值班,对她来说,应对紧急状况早已习以为常。
其实有些累。公公正在北京住院,婆婆跟去陪护。身为军人的丈夫常年在省外,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10岁的儿子原本由公婆照顾,这下,所有家务全落在她一人身上。
鲁坦掐了一下大腿。再累,也要守住。屏幕上,数值模式预报产品提供的参数不断跳动着。鲁坦凭着多年经验,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危险信号,果断发布寒潮蓝色、大风蓝色、低温蓝色三条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对交通、农业、通信等影响重大,关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及时准确发布,有一丝犹豫都不行。”
这样紧张的夜,鲁坦自己都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了。2019年,为服务保障在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她提前一年就参与各项准备工作,白加黑连轴转;2016年,一架直升机在济源河口村水库失事,正在休假的她立即奔赴现场,在野外应急救援车里待了两天两夜,滚动制作直升机打捞现场的天气预报……
哪怕是做最基本的工作,神经也时刻紧绷着。自己预报了夜里有大风,夜里肯定是竖着耳朵听风,不到峰值准睡不着。“对与错马上就能印证,压力很大。天气预报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我们付出的却是百分之百的努力。”鲁坦清楚地记得在刚值领班预报把关那阵子,有一次凌晨1点三门峡山区突发风雹天气,而自己未能做出准确的预警发布提醒,险些酿成严重后果。那之后,鲁坦对职业充满了敬畏,绝不敢再掉以轻心。
夜更深了,值班室里出奇的静。预报员们记录着、观察着、分析着。“全省大部分地区温度已经降到零下10摄氏度以下,马上启动寒潮Ⅳ级应急响应。”鲁坦语气坚定,快速发布。
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早上8点国家气象局会商,10点半全省会商,每天雷打不动。夜里就要准备好汇报材料。”鲁坦抬头看看时间,凌晨1点。“得抓紧干活啦。”
日复一日,不问昼夜,冷暖挂心,守星云风雨,盼皓月晴空。
【记者手记】
天气预报员是个神秘的职业。他们不被熟知,常被误认为是电视台的气象播报员;不被认可,总有人质疑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份工作存在的必要性;不被理解,在“从没预报准过”的吐槽声中,自嘲是“最想说实话却说不了实话的一群人”。走近他们,却发现这是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几代人接续奋斗,几十年如一日,埋头数据模型和天气图像,测“不测风云”。他们不舍昼夜、不辞辛劳,守着星云,也护着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