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内参观 河南日报记者 刘一宁摄
□河南日报记者 刘海涛 刘一宁
陇海铁路线旁、洛阳机务段院内,有两栋经历百年风雨的法式建筑。这里,诞生了河南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
1月22日,伴随着阵阵火车汽笛轰鸣声,记者踩着青石台阶走进古朴典雅的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面对矗立在序厅正中央的雕塑,纪念馆讲解员郑璇娓娓道来:“正面的火车造型象征着党的革命事业,背后的浮雕象征着广袤的中原大地,前方的火炬象征着燃烧的革命烈火……”
穿越历史的烟云,一百年前那段风雨飘摇的峥嵘岁月,刻印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深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垄断了中国铁路的控制权。当时,洛阳境内只有一条陇海铁路,铁路工人在比利时、法国等国路方的压榨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1920年年底,进步青年游天洋受命来到洛阳,以陇海铁路局工程师的身份宣传革命思想。他号召工人反抗压迫:“是我们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世界,为何要受洋人和军阀压迫呢?”
展柜内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郑璇指着左起第三人告诉记者,“这位留着短发的青年就是游天洋,他当时刚刚20岁。”
1921年11月17日,洛阳机务厂的副厂长、比利时人狄孟殴打、侮辱和开除工人,成为罢工的导火索。当天夜里,游天洋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把机务厂的斗争扩展到全路。11月20日,陇海铁路全线大罢工,所有客货车辆全部停驶。陇海全路工人随即发表《敬告全国各路同胞同业弟兄们恳乞救援》宣言书,并庄严宣告:“工人不能忍做亡国奴之耻,作无人格之工人。”
一场革命风暴在洛阳上空爆发,继而迅速席卷全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罢工取得了彻底胜利。正如党史研究者所说,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标志着河南工人运动进入了新阶段。而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就在这次大罢工中应运而生。
1921年12月24日,由游天洋任组长的中共洛阳组诞生。“刚成立时,这个党组织只有游天洋、白眉珊、王福顺三人。别看它人少,它跟火车头一样,动力强、作用大。”从洛阳机务段退休的71岁老党员秦大志说,每每提及这段党史,他都自豪不已。因为他工作30多年的地方就如同嘉兴南湖上的红船一样,也是初心启航的地方。
怀着让更多人找到精神坐标的信念,秦大志退休后经常到社区、学校、企业讲述这段党史。如今,已是洛阳市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团骨干成员的他已经义务讲解11年,“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历久弥新,需要薪火相传。”
穿越百年时光,回首激情岁月,红色基因从中共洛阳组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融入了中原大地的血脉中,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后来者坚守初心,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采访结束时,一辆由和谐号火车头拉着50个集装箱的货运列车正从纪念馆前快速经过。“洛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我们要开好这趟车,让它融入‘一带一路’,让更多群众享受交通便利、享受发展红利。”洛阳机务段党委副书记王三见说。
名片
中共洛阳组
1921年12月,中共洛阳组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后在河南乃至中原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在它的影响下,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党组织纷纷设立,开始发展党员、成立工会组织并开展活动。1925年8月,洛阳、开封等地铁路工人以陇海铁路总工会名义,向汴洛铁路局提出解决工人的政治权利和生活待遇问题的14条要求,随后工人提出的要求获得认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河洛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昂首前行。2001年7月1日,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建成开馆。如今,纪念馆正在原址上进行改造提升,将吸引更多人前来接受党性教育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