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不起眼的小楼承载难以磨灭的历史

2021年01月29日07:30

来源:顶端新闻·大河报

  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现状

  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原状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郑松波文图

  深冬的午后,开封市著名的百年名街书店街热闹如常。

  寒风瑟瑟中,古色古香的建筑透着一股宁静的劲儿,大红的门窗、彩绘的房檐和灰瓦青砖相映成趣。南来北往的人们,或平静或含着隐隐笑意穿梭街头,让冬日应有的萧条丝毫不见。

  书店街北牌坊的人行道上,一位身着大红色防风棉服、头发些许花白的女士正在等候红灯,她应该不知道,在她身后,门窗紧闭的二层小楼,曾经是河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的办公楼旧址。小楼静静地俯视着街头的一切,感受着平静、安宁、祥和的城市生活。或许这就是当初小楼里的人们奋斗不息的最大动力吧。

  中共豫陕区委旧址——熟悉的“陌生人”

  1月26日,开封市北土街10号,仍然保持着同合裕银号初建时风貌的开封刘少奇纪念馆照常迎接着前来参观的游人。马路对面是我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志士刘青霞的故居。

  这两个完全免费开放的纪念馆,是开封市非常著名的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前来参观的人并不算少。中共豫陕区委旧址距离这两个纪念馆只有不足500米的距离,不同的是它几乎无人知晓。

  旧址的位置很明显,就位于书店街北牌坊的西南侧,紧邻主干路。在寸土寸金的书店街,这里位置极佳,如果改成商业门面,估计会有很多商家抢破脑袋。但是,嵌于墙壁之上的“中共豫陕区委旧址”的石碑彰显着她与众不同的身份——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址容易让人忽略,像是熟悉的陌生人。记者找她耗费了很长时间,除了石碑,你似乎看不到任何她区别于其他书店街门面房的不同之处,但石碑被一些破旧门窗遮挡大半,记者从她身旁路过了三次,仍未能发现。

  两次电话询问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科的吴江同志,记者才终于确定了她的身份。无奈旧址门窗紧锁,窗帘遮挡,看不到半点真实面目。几经联系,才等来了拿钥匙开门的人。

  即将升级——革命小楼成党性教育基地

  中共豫陕区委旧址小楼一共两层,楼阁式建筑,坐南面北。根据资料介绍,小楼上下共8间房屋,平面长9米,进深约5.2米,青砖墙,砖封檐,小灰瓦盖顶,正脊垂脊为叠瓦式扣瓦花脊,前檐为出厦檐廊,后檐不出厦。典型的传统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以木梁架、木柱形成承重体系,砖墙仅起到围护作用,形成了所谓的“墙倒屋不塌”的结构特点。典雅的木格门窗显示出清代建筑风格。站在二楼的楼台上,可以俯视开封的街景。

  这座漂亮的革命小楼,可谓命运多舛。区委旧址198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签发了《关于保护“中共豫陕区委旧址”的意见》,当年3月8日,旧址遭到车撞,造成了很大损失。肇事者应负全部责任,并负担维修所需一切费用。

  1998年4月,西大街道路拓宽改造,该楼处于拆迁范围,参照北京、西安对文物“移地复原”的经验,并征得省文物局的同意,小楼被移地重建。当年5月,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旧址被整体落架,结合书店街街道的扩宽,位于西大街3号的这座革命旧址在东南方向移地重建,挪到了现在的位置。

  进入小楼,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空间非常狭小,通向二楼的楼梯陡而窄,多人上下时,必须排队。吴江告诉记者:“近期,我们配合市文广旅局对中共豫陕区委的整体展览内容进行了审核,下一步会对豫陕区委旧址进行升级提升,把这里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位值得开封铭记的先烈——王若飞

  研究中共豫陕区委的历史,一位先烈的名字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王若飞。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出生于贵州安顺。青年时代,王若飞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19年,他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加入法国共产党。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4月,他回到祖国。

  1925年6月,中共中央派王若飞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河南,负责整个河南党建和工运工作。同年9月,王若飞出席中共中央第四届二次扩大会议,汇报了河南工作的情况,会议做出了《河南问题决议案》并根据河南、陕西的形势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提出“应迅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区委,整理各级党的组织,并制定系统的计划来代替个人的指导和个人的活动……”

  根据中共中央的这一要求,1925年10月中旬,由王若飞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豫陕区委),王若飞任书记,黄平万任副书记,委员王若飞、黄平万、李求实、彭泽湘、李震瀛。中共豫陕区委领导河南省、陕西省的关中(同年年底,陕北地区也归中共豫陕区委领导)、江苏省的徐州、安徽省的宿县等地区的党组织和革命活动,下辖3个地委、7个特别支部、10多个支部,党员200余人。区委机关最初设在郑州操场街,1926年初迁至开封西大街,迅速发展到7个地委、10个特别支部,党员700余人。

  一次铿锵的演讲成就一段党史佳话

  中共豫陕区委隶属中共中央领导,同时接受中共北方区委的指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建的五个地方区委之一,也是党在河南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最高领导机构。在豫陕两省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曾6次来到河南指导革命工作,其中两次来到开封。1925年8月,李大钊第二次来到开封时,王若飞专门从郑州赶到中共豫陕区委小楼,向李大钊汇报区委的工作。当时正值暑假,李大钊在听取了王若飞的汇报后,对在五卅运动中河南青年反帝爱国的高度热情特别关注。

  于是,他来到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老校区)六号楼三楼大教室,向开封各校学生代表作了《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演讲,提出了“尊重民权,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三大口号,勉励大家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铿锵有力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揭开了河南大学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同年8月6日,由中州大学学生马员生记录、署名李守常的文章《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在开封第一师范学校进步青年社团的《雷火》周刊上发表,成为在河南保存的李大钊珍贵文献之一。

  2002年河南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博文楼西侧立起了一尊两米多高(含底座)的李大钊塑像,以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豫陕区委存在时间不长作用难以估量

  1926年3月,中共中央派中央候补委员王荷波来河南进行改组工作,重新组织了中共豫陕区委领导机构,王若飞调往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6年8月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豫陕区委,建立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

  从1925年10月成立,到1926年8月撤销,中共豫陕区委仅存在了11个月。但就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共豫陕区委把各项革命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党组织发展迅速,党员数量当时在全国排第四位,为河南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江介绍说,中共豫陕区委是中共四大后中共中央领导的五大区委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河南建立的统管豫陕两省的党组织,它不仅在豫陕两省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共党史中的重要篇章。1989年,河南省公布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市文物管理部门在楼上陈列了王若飞、萧楚女等人当年在开封的革命活动资料,再现了大革命时期的那段难忘岁月。

  这座小楼作为中共省级机关的日子虽然不长,但这段时间里,中共豫陕区委在这里指导河南革命,使河南的工农、学生运动掀起了高潮。作为河南最早建立的党的领导机关,在开封历史中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