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 栉风沐雨 攻坚克难——河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获得者掠影

2021年02月26日08:23

来源:河南日报

  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把企业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娟

  位于南阳的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从饲养22头猪起步,历经坎坷,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同时,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牧原实业集团同样勇于担当,通过资产收益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消费扶贫等项目的实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牧原扶贫”路子。

  2月23日,西峡县寨根乡的吴成刚收到了这个月的工资5020元。去年5月初,吴成刚在牧原实业集团就业,他说:“真没有想到,咱一个50岁的农村人,到牧原实业集团又能学技术,又有高收入,让我看到了新希望!”

  受益的不光是吴成刚,近年来,牧原实业集团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把养猪主业做成了扶贫产业,打造的牧原“5+”扶贫模式开创了龙头企业带动、多方共赢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格局。所谓牧原“5+”扶贫模式,即采用“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五位一体运营机制,充分发挥牧原集团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把贫困户变成股东,让有能力的合作社嵌入企业优势产业链,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这种模式不仅在南阳生根发芽,还被复制推广到全国多地,帮扶371766人脱贫。

  “如果为每一户农民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淳朴理念,牧原实业集团还把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义务,设立内乡县牧原教育基金,并在多地推广牧原教育基金,建立扶贫帮困、奖优助学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该企业累计捐助2.01亿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0097人次、中小学生301251人次,奖励基层教师23463人次。

  牧原实业集团积极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还通过电商消费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党支部

  让“地偏人穷”变“村美民富”

  □河南日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

  2月22日一大早,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党支部书记汤长军走进蔬菜大棚,查看西红柿生长情况。

  “如今,咱村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AA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镇,这些荣誉是压力也是动力,今后更得加油干!”与村民谈及村庄“巨变”,汤长军满面笑容。

  源沟村曾是槐树乡西部岭区“地偏人穷”的贫困村。全村131户39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10人。

  近年来,源沟村党支部注重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队伍活力,打造过硬村“两委”班子,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始终坚持把党支部挺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同时,该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发展的能力,科学培育特色产业,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党支部+村民”等模式,发展大棚产业、农旅融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此基础上,该村发展了颇具特色的油料牡丹园、枣园、桃园、梨园,开发了以红薯粉条、石磨面、土蜂蜜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以土布纺织品为代表的手工制品,以土鸡、鱼类为代表的养殖产品,形成了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产业。

  在实现整村脱贫之后,源沟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步伐逐渐加快。村里的沟沟岭岭焕发新姿,幸福吊桥凌空飞架,桥下观光水系与8000米健身步道交互连通,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2019年10月29日,源沟村正式挂牌成立资产、土地、劳务、置业、旅游五大股份合作社,并申请办理了孟州市第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逐步实现了从“整村脱贫”到“美丽乡村”转型的蝶变。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发展起点。源沟村的发展已经按下了‘快进键’,群众‘村美民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汤长军信心满满地说。

  三门峡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

  撒下“扶贫种”结出“幸福果”

  □河南日报记者 王小萍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红

  2月24日,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寺古洼村二仙坡苹果种植基地,曾经的贫困户王杰伟忙完果树修剪,正在清理果园。

  “我和老伴常年在基地务工,每年收入6万元,通过‘二仙坡管理模式’管理着自家的3亩苹果园,不仅脱了贫,还在城里买了新房子。”王杰伟说。

  像王杰伟这样,依靠在基地务工脱贫的人员占三门峡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员工的70%。

  “公司着力打造高标准苹果种植基地,带动发展了100个高质高产苹果种植示范村,从2012年开始无偿培训省内外的果农。这些新型果农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该公司总经理赵跃文说。

  为了惠及更多的果农,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多年来无偿推广“二仙坡管理模式”和一整套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累计组织培训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等苹果主产区果农12万余人次。

  寺古洼村村民曹忠珍原来缺乏技术,家中6亩果园收入很少,多年在贫困线上挣扎。通过多次参加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他掌握了一整套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在自己的果园用上了生物肥,铺设了滴灌管,在果树治虫防病、树形修剪上应用了许多新型实用技术,使果园整体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依靠科技种苹果,果园面貌一年一个新变化,收入成倍增长,大家很快都摘掉了贫困帽子。”曹忠珍说,现在他牵头成立了金果果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崤山红”商标,带领20多户群众种植苹果、葡萄500余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目前,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已获得8项苹果种植技术的发明专利,被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被河南省扶贫办授予“河南省扶贫龙头企业”。

  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杰

  为农民增收持续奋斗

  □河南日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王世杰有个习惯,每天都要过问工程进度。2月24日,他的电话从北京打到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的生态养殖项目,你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尽快为群众带去效益。”

  王世杰是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这些年,他先后投入2.56亿元,带动39个贫困村、2100户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创造的扶贫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综合50佳案例”;本人被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等荣誉……

  2003年,宝丰县农业局下属的康龙养殖有限公司濒临倒闭。凭着对农业的一腔热爱,王世杰接手该公司,并在5年后创造了一个奇迹:企业生猪年出栏从1万头增长到10万头,带动发展20多个养殖专业村,使300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王世杰带领康龙实业集团,积极投身扶贫事业,创造出的“千头线+贫困户”模式,采取“户贷企用”“企贷企还”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股本增收。

  康龙实业集团还在全县26个贫困村开展村企合作,共同发展“千头线”项目,壮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2015年至今,共为贫困村分红1890万元。此外,该集团还创造出“特色林果+贫困户”“订单农业+贫困户”“技能培训+贫困户”等模式,不断激发带贫效应。

  如今,“康龙模式”被誉为“竖立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并入选我国首个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依托“康龙模式”,宝丰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持续奋斗,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王世杰说。

  柘城县委书记梁辉

  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梦珂

  “柘城县是中国辣椒之都、中国蛋鸭之乡、中国钻石之都……2011年被列为国家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9年‘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2月24日,说起柘城县的脱贫攻坚,县委书记梁辉如数家珍。

  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而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为精准发展脱贫富民产业,梁辉带人多次考察论证,大力培育和扶持辣椒产业发展。

  同时,柘城县依托辣椒产业发展,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带贫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带贫模式,鼓励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流转土地,并给予相应补贴;通过“市场+经纪人+贫困户”带贫模式,发展辣椒经纪人2万多人,从事辣椒购销贸易,带动全县106个村成为种辣椒专业村;通过“市场+协会+贫困户”带贫模式,成立柘城县辣椒产业协会,发展会员1500多人,仅加工、贸易环节就带动2200多人脱贫致富……

  “目前,柘城县辣椒种植面积达40万亩,近20万人参与辣椒生产,在发展辣椒产业的全产业链条中实现带贫3.6万多人,形成了‘一业带动,万人脱贫’的产业扶贫格局。”梁辉告诉记者。

  该县还大力发展蛋鸭、肉牛等特色主导产业,和辣椒产业共同构建了“3+X”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种养大户+贫困户”等产业带贫模式,带动5万余人稳定脱贫致富。

  “产业兴旺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发展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梁辉说,“下一步,柘城县将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