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探访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

2021年04月07日07:21

来源:大河网

  张星江同志的故居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李春通讯员牛前驱文图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近日来到南阳市唐河县毕店镇,在镇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革命先辈张星江同志的故居和纪念馆。

  1935年8月,中共鄂豫边省委在唐河县毕店镇成立,张星江任书记,统一领导豫南、豫西南10余个县区党的工作。按照朱德同志“要把游击队拉到山区去,拉到‘三不管’的地方去生根发芽”的指示,鄂豫边省委在信阳、确山、桐柏、泌阳交界的桐柏山区坚持开展游击斗争。1936年3月27日,张星江亲自指挥游击队潜入桐柏县平氏镇夺取反动民团枪支。3月28日,遭到国民党军包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9岁。

  忆往昔峥嵘岁月,逐梦前往

  暖阳高照,万里无云,记者进入张星江同志故居所在地毕店镇张心一村。张星江纪念馆位于村子中央,小广场的北面,四四方方,灰白相间,古朴、典雅、庄重。门前星火燎原的火炬手火红鲜艳,引人驻足。张心一村村支部书记杜永秋亲切地向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介绍起张星江故居和张星江纪念馆,带我们一同走入了1907年至1936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

  张星江,1907年出生于毕店镇张心一村。幼时的张星江勤奋好学,在迴龙寺上学期间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1927年在县委委员张友辅的推荐介绍下,张星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11月下旬,红九军第二十六师奉命从鄂北北上,开辟唐桐泌革命根据地。11月30日晚上,在以吴寿青、张星江为首的唐河地下党组织的支持配合下,攻克了唐河县城,第一次在唐河城头插上了革命红旗。12月1日,红二十六师在唐河旧政府大院内召开了民众大会,会议宣布成立了唐河县苏维埃政府,由吴寿青任主席。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豫西南地区唯一的县级苏维埃政权。12月6日,红二十六师又解放了毕店镇,成立了毕店区苏维埃政府,由赵绍廉任主席。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到达唐河,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在此得到了以张星江为首的鄂豫边地下党组织的有力支持和帮助,使红军脱离险境,快速前进。

  张星江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当向导,走在队伍前列,为红军减少损失,扩充力量,争取时间,并为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五路围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5年8月,豫南党组织负责人王国华到张心一村和张星江会面,两人决定将两地党组织合并,成立鄂豫边省委。1934年1月,张星江赴江西瑞金参加第二次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会议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接见了张星江和王国华,并对鄂豫边区的革命斗争做出重要指示。1936年1月,在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论影响下,张星江、周骏明等7人在信阳的吴家尖山,成立了鄂豫边红军游击队。1936年3月28日,在姬岭寨战斗中,为掩护同志们安全撤退,张星江身中数枪,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看今朝传承文明,再创辉煌

  今天,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再创辉煌。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各级领导全力以赴,多方筹措,先后投入1700余万元,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村落,大力发展油蟠桃种植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张星江故居和红色文化陈列室已经完工,内部布展已经完工,景观桥、休闲小广场已建成,廊架也已完工;广场雕塑、周边文化墙、红色文化广场均已完工。张心一村所有自然村已经实现户户通水泥道路;村内水系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清淤和拦沟坝建设,水系绿化项目已经规划设计完成,不日即将实施。后杜楼民俗村落正在建设当中,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已经初具雏形。结合周边油蟠桃种植基地和迴龙寺遗址,可带动当地村民经营发展采摘、餐饮、住宿等配套项目,届时张心一村既是红色教育基地,又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据介绍,近年来,该村已举办红色教育260余场次,参加人员18600余人。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张心一村目前全村有党员共54人,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肯干,勤勉创业,紧紧依托张心一村革命先烈张星江故居,张星江纪念馆特有的人文资源和政策优势,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基地,打造后杜楼民俗文化村,构筑了“三廊两片区”的核心发展架构(“三廊”,即以312国道为轴、以017、004两条乡道为主线,构成环形旅游线路;“两片区”,即红色文化区和生态观光农业区),实现了田园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