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
共享单车我一般不咋骑,这下可好,真是不敢再骑了。实在想不到,以方便快捷、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为卖点的共享单车,时至今日也会遭遇用车难、停车难。
4月2日,在郑州暂停两周的共享单车终于回归,但新款共享单车需要在预设停车点定点取还。这一规则让不少市民感觉不便:“早晨最重要的事儿不是上班,是找P点”“骑车十分钟,停车一上午”“骑出去1公里,发现最近的停车点就是开始骑车的地方”......看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吐槽,槽点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消费者就近找不到合适的停车点还不得不交调度费;二是一些消费者即使进入了停车点也无法还车。
郑州市共享单车停车点这么难找,是因为停车点太少了吗?据此前公开数据显示,郑州市首批已经上线的电子围栏13000余处。乍一看挺多,摊到郑州7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特别是写字楼下、大型社区门口等市民常用还车地点,应该根据用车需求和潮汐情况做动态调整。配套服务好了,单车停放有序了,人们愉悦出行的生活小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的太大,容易出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打造良好市容市貌,郑州市城市管理部门从4月份开始推行分体锁共享单车,并对共享单车管理模式与骑行规则等方面进行调整,这是有益的尝试,但需要给大家一个缓冲期。比如,针对市民刚开始不熟悉停放位置,超区停放产生的调度费用,平台应给予一定的宽容和补贴。毕竟收取所谓的调度费不是目的,关键是引导大家养成文明用车、停车习惯。
同时,要着力解决电子围栏的技术“卡脖子”难题。马路边的电子围栏造型与普通白色划线的实体围栏类似,电子技术主要体现在安装在地面的感应设备上,当一辆共享单车进入围栏区内,后台数据立刻更新。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其技术精确度可能还不够成熟,经常有共享单车“入栏失败”的情况发生,用户体验很差。
长期以来,共享单车“停车乱”,与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系,但最根本的,恐怕还在于有限的城市空间与快速增长的单车供给之间存在矛盾。不过,从“停车乱”一步跨越到“停车难”,显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前期管理与服务欠账较多,即便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当此之时,更当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精细运营,出台更多“接地气、有实操性”的措施,持续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理念,提升运行效率、改善消费体验。
共享单车,就像是一个倒逼城市公共管理升级的“挥鞭者”。在3月15日发布的一篇《新型分体锁共享单车4月亮相郑州 使用注意事项看这里》的报道中,有一则温馨提示说,“车辆清运及投放期间,如出现找车难、骑行不便的现象,敬请广大市民理解与支持”。理解与支持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监管层面、企业层面主动作为,让共享单车行驶在规则的轨道里,探索出一条群众满意、企业赢利、城市提质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