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重要意见!河南高质量发展有了这些新目标

2021年05月10日15:29

来源:河南商报

  河南商报记者 郭丁然 陈薇/文 宋亚猛/图

  从“中部地区崛起”到“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发后,5月7日,河南省已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

  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后,第一个区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这对河南全省、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日起,河南商报推出《中部加速跑 河南勇争先》专题报道,共同探讨: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背景下,国家的这次重大决策意味着什么?将给中部地区带来哪些重大利好?河南应抓住哪些机遇,应对哪些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于日前发布。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后第一个区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迎来了一系列新的目标,这些新目标将给河南带来哪些改变,又蕴含哪些机遇?

  城镇化

  目标

  到2025年,中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到2025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60%

  城镇化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通行指标,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的是在城镇居住了半年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河南省统计部门公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保持了较高增长: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71%,比2017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增幅位居全国第一。而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21%,比2015年提高6.36个百分点,这几年来的增幅居全国第2位。但整体上,河南省还是农村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意味着什么?根据2019年的数据推算,到2025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很可能达到或超过60%。而这一目标,也恰与《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相吻合。截至2019年末,河南全省常住人口9640万人,以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推算,大概每年将有约100万人转变为城镇常住人口。

  在具体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发展。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

  “这种思路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相契合。”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宾说。

  科技创新  

  目标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中部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研发投入强度,增幅达到了十年来最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投入对科技创新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河南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793亿元,比上年的671.5亿元增长121.5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研发投入增速达到18.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的高增速。在全国研发投入总量超过500亿元的省份中,河南省研发投入增速仅次于北京市、四川省、湖南省。同时,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与生产总值之比)增幅达到了十年来最高。河南省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46%。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河南商报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了解到,郑洛新三片区研发投入占全省的50%,郑洛新三市是全省仅有的三个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的省辖市,其中郑州市研发投入经费占全省的29.9%,增幅达28%;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37%,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乡市研发投入强度连年超过2%。

  绿色崛起  

  目标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普遍建立。

  应该在规范市场中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

  “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大省,在绿色发展推进过程中河南将面临压力,因为相关投入巨大。”赵西三举例,安钢的绿色化改造就投入了十几亿元。

  有机构预测,按照我国相关计划,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这一目标,绿色环保技术相关产业将有100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分析,目前各种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主要障碍还是成本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河南能够在绿色环保方面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则能将“压力”转化为巨大机遇。

  此外,他建议政府应该在规范市场中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

  “防止‘高能耗’、落后产能产品冲击市场。”赵西三向河南商报记者解释,在现实中因为采用绿色生产技术会导致产品成本升高,如果市场管控不严,就导致落后产能的产品对“绿色产品”造成冲击,影响企业绿色化改造的积极性。

  教育板块  

  河南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的尴尬和新机遇

  目标: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

  在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即“双一流”高校建设。

  河南省是教育生源大省,却没有一所985大学,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大学。2017年,教育部公布“双一流”高校名单,只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2所高校入选。其中,郑州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河南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具体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中,还分为一流大学A类(36所)和一流大学B类(6所),郑州大学也只是在一流大学B类名单中。

  B类中除了河南的郑大,还有新疆的新大、云南的云大,它们都只是一般的211院校,学校的排名也并不靠前。2017年这些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其实就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高校扶持的意图,其目的在于提升各自省份的高等教育的水平。

  河南应尝试与知名院校合作办学“补短板”

  目标:鼓励国外著名高校在中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

  这些年,在高校的引入建设方面,河南做了许多工作,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河南首先要针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做好自己的平台。”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既然支持中部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错失了211和985的机遇,河南要抓住这次建设“双一流”的东风。

  不过,耿明斋认为,目前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依然只是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并非教育部直属院校。河南未来还是要加大引进的力度,建议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呼吁教育部在河南增设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全国70所教育部直属院校,河南1亿人口,需求还是有的。

  根据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还要鼓励国外著名高校在中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耿明斋表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其他城市已经有了较多的尝试,比如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的诺丁汉大学、广州以色列理工学院。

  “一群高水平大学的成长,会带动很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聚集。”耿明斋建议,河南也可以在合作办学等方面多进行尝试。

  如何让更多河南学子上国内知名高校?

  无论“双一流”高校建设、知名院校引入,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为了让更多河南学子有机会进入知名高等学府深造,部属高校招生指标增量要向河南等中部地区倾斜。

  实际上,河南已经率先主动“出击”了——向知名院校推介河南考生,为河南学子们争取上大学的机会。

  今年3月末到4月初,河南省教育厅一行人连赴京津沪三地召开招生工作座谈会,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26所上海高校,南开大学等27所天津高校,以及清华、北大等33所北京高校受邀参会。

  呼吁中科院在河南设立研究所

  目标:支持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创新要素的另一个重要聚集平台——科研院所,在河南也极其匮乏。河南目前没有一个中科院的研究所,这在中部六省中“短板”都非常明显。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张占仓说,河南目前尚未引进一个中科院研究机构。而支持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这对河南意味着很大利好。

  “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呼吁,中科院在河南新增设一个研究所。”耿明斋说,一个研究所聚集的人才,相当于整个省份“招贤纳士”努力多少年的成果。

  一个研究所的落地,将加强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当地加速形成创新成果。同时,这些技术成果将有机会在本地形成新产品、新业态转化,培育发展高端新兴产业。 ​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