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累计运送2000多个西湖,淅川人民如何守护“京津大水缸”安全?

2021年05月13日22:3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 贺志泉)1432!因为中线的南水北调,这组数字,在淅川县乃至中国的水利史上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从淅川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陶岔渠首到北京团城湖,总干渠的长度是1276公里;从河北分水到天津的干渠长度为156公里,总长度1432公里!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随着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缓缓开启,清澈的丹江水出淅川陶岔、过垭口、飞渡槽、穿黄河、钻暗涵,奔流北上,12月27日,第一掬丹江水到了北京。

  2021年5月13日,南水北调已经2351天,陶岔渠首闸没有关闭过1分钟。截至5月13日8时,陶岔渠首引水闸闸前水位159.28m(85高程),闸后水位147.61m,水位差为11.67m,入渠流量351.71m³/s(目标流量350m³/s)。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累计输水380.06亿m³,相当于向北方搬运了2000多个西湖的水量。

  在北京,74%的居民生活用水来自丹江口水库,550公顷,几乎所有重要水源地皆有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北京市地下水回升2.73米,生态有效改善;在天津,南水北调成为生命线,14个区的居民用水全部来自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22亿立方米,为雄安新区发展助力;在河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改善民生用水,超过400万人告别高氟水苦碱水;在河南,37个受水区实现全部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在成为24座大中小城市的主力用水,直接和间接受益人群达到了1亿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谁呵护着清洌甘甜、沁人心脾的一库清水,滋润广袤的华北平原?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2820平方公里,56.6%被划进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内,80.3%被列入生态红线以里。丹江口库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全部在淅川境内,96%的二级保护区、99%的准保护区均在淅川境内。

  为了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和“水龙头”,在淅川,植树造林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持续推进,营造林面积连续13年居河南省县级前列,全县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8%,构建了水源地立体绿色屏障。曾经荒漠化严重的山区,如今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

  重拳治污的态势下,350多家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关停并转,5万多个网箱拆解上岸,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坚守最高底线。四级河长践行使命担当,2900多名专业护水队员坚守环保责任,悉心守护“京津大水缸”的安全。

  今天的丹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碧水、蓝天,是飞鸟的天堂、鱼类的乐园,更是调水源头的过滤器和净化器。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以上优质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既要保水质,也要促民富,双重考题之下,淅川县深刻践行“两山”理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编辑:高博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