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好政策护航脱贫攻坚

2021年05月27日11:44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刘婷婷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出台一项项好政策护航脱贫攻坚,是全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彻底消灭贫困的有力后盾。正是这一项项好政策的实施,推动着党中央的决策在河南生根,全省脱贫攻坚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中原大地如期脱贫。

  记者认真梳理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出台的主要脱贫攻坚“暖心”政策,如下:

  2014年,我省制定《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为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2015年,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全面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意见》,选拔优秀人才。

  2016年,出台《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2016年,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河南成立高规格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担任组长、负总责,省委分管领导和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负具体领导责任,54个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分别抓好相关战线工作,持续高位推动。

  2016年,出台《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

  2016年,我省对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成效开展考核。对综合评价“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和扶贫资金奖励;对综合评价“较差”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约谈省辖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综合评价“一般”的,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约谈省辖市分管负责同志。

  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等“5个办法”、转移就业脱贫等“5个方案”、教育脱贫等“5个专项方案”,形成了“1+15”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2017年,省级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研究出台53个配套政策文件,打出了脱贫攻坚政策组合拳。

  2017年,制定《河南省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意见》,细化明确省级责任、部门责任、市县责任、乡村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督查巡查责任“六项责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2018年,出台《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组建14个重大专项工作指挥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省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指挥长,有力保障了全省脱贫攻坚各专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工作机制和“五天四夜”驻村制,开展年度绩效考核,确保真帮实扶。

  2018年,围绕落实《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省直有关单位相继出台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若干意见等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完善行业扶贫政策,提升扶贫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

  2018年,制定实施《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对贫困县退出工作指导的意见》。根据国家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全省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由2016年的98.59%提高到2019年的100%。

  201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的意见》,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河南省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方案》,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提高脱贫质量。

  2019年,出台《河南省脱贫攻坚常态化约谈提醒实施办法》,建立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机制,树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

  2020年,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支持脱贫攻坚重点县和未脱贫村脱贫攻坚若干措施》《关于加强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帮扶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聚力攻克最后堡垒、巩固脱贫成果。

  兰考县:“六步工作法”发力乡村振兴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董伦峰通讯员李宇翔

  “多亏了前几年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这些年生活过得美滋滋,工作干得乐呵呵。”5月24日,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村民闫春光说,从2013年养鸡失败欠下一屁股债,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他早日脱贫,再到近几年“春光”品牌的发展壮大,他一步步走出了贫困的陷阱,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黄河九曲十八弯,最后一道弯就位于张庄村,恶劣的地理环境曾让这里的百姓长期被贫穷的阴霾“笼罩”着。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兰考县制定了“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即:干部进户、实地查看、计算收入、相互对比、公示评议、两级核定。通过多轮排查摸底、督查联动、统筹认定等精准识别工作,明确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六步工作法”为兰考完成三年脱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工作模本。

  自脱贫摘帽以来,兰考县通过拓宽“六步工作法”,搭乘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牢固树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想共识,持续推动各项工作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

  “如今的张庄村美得像画,要是往前搁个几十年,这还真是不敢想的,那时候看到的只是风沙、盐碱、洪涝肆虐过后的样子。”村里的老人们回忆道。

  近几年,兰考县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户貌整治,实施“五分钱工程”“清洁家园”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解决脏、乱、差等问题。同时,推动绿色循环发展,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紧密衔接,打造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加快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下一步,兰考将依托焦裕禄精神和黄河生态资源的优势,积极落实‘旅游+’战略,打造‘红+黄+绿’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兰考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春艳说。

  上蔡县:“小中心解决了大问题”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黄华

  “如果没有党的脱贫政策,没有政府建的这个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我们家老聂恐怕也难活到今天,我儿子也根本没有机会去读研究生……”5月16日,正在病床前给丈夫喂饭的上蔡县大路李乡孟庄村村民黄翠英说,“我们是重度残疾人托养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如何解决重度残疾人家庭的脱贫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

  为了啃下这块脱贫攻坚战役中的“硬骨头”,2016年以来,上蔡县在“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的做法和经验。

  黄翠英的丈夫聂华堂,以前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能人,早些年就贷款买了一辆大货车,全国各地跑运输,眼看着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时,意外发生了,2013年的一场车祸,老聂一下子成了植物人。

  “当时感觉像天塌了一样。”黄翠英说,“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2015年正在读大二的儿子看家里这么困难,曾一度提出要退学打工……”

  2016年7月,托养中心成立后,聂华堂成了第一批入住的重度残疾人,黄翠英也被吸收为该中心的护工,在照顾丈夫的同时照料托养中心的其他残疾人,不但丈夫每月千把块钱的医药费有了着落,她每月还可以有2000元的收入。

  “可别小看我这每月2000元的工资,就凭着这些钱,我不但供儿子念完了大学,孩子还考上了研究生……”满面笑容的黄翠英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上蔡县共建成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32个,实现了2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县符合托养条件、有入住意愿的重度残疾人实现全部集中托养,解放贫困家庭劳动力800多人,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370多个,“一站式”解决了他们生活、护理、康复、脱贫等难题。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在上蔡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称赞集中供养这个模式非常好,可以说是“小中心解决了大问题。”

  卢氏县:“金融活水”旺产业硕果累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刘景华通讯员张海军高长军

  “金融扶贫政策真好!我去年年底用20万元金融扶贫贷款购买的6万袋半成品菌棒,前两茬就收回了成本,后两茬可赚15万元。”近日,卢氏县狮子坪乡黄柏沟村脱贫户杨彦军高兴地说。

  “像杨彦军一样,近年来卢氏县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政策支持,聚力发展“菌、果、药、烟、菜、牧”等六大支柱产业,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卢氏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冯海鹏说。

  2017年2月,卢氏县创建金融扶贫试验区,大胆探索,找准了银行网点少了、贷款方式变了、精准要求高了、资金投放改了、利率差额小了的“五大障碍”,建设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四大体系”,全面落实落细金融扶贫政策。截至2021年4月底,卢氏县各金融部门累计投放金融扶贫贷款23.91亿元,其中脱贫户小额贷款10573户10.85亿元;合作社261家7.26亿元;企业49家5.8亿元。通过金融扶贫资金的循环投放,全县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该县六大支柱产业年收入200亿元,占全县总收入的60%以上。

  金融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卢氏县创新建立融“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产业支撑体系、风险共担体系”为一体的“卢氏模式”,彻底解决了政银“两张皮”问题,金融服务从“没人管”到“多人管”“管到底”,贷款时间也由过去的“少则半个月”到现在的“4个工作日”。“卢氏模式”和高效服务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金融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卢氏县农户和合作社贷款按期收回率分别达到99.69%和99.9%。

  “‘金融活水’浇灌了‘产业良田’,促进了卢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凸显了金融部门、企业组织、农户共赢的显著成效。”卢氏县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李修平说。

  光山县:电商扶贫富百姓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尹小剑通讯员翁应峰

  5月17日,在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电子商务示范站,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网上直播帮助群众销售麻鸭咸蛋、红薯粉条、油条挂面、黑猪肉等土特产品。

  光山县是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长期致力于“电商+扶贫”新模式,积极探索电商带贫新路径。2014年至今,光山电商已举办培训班136期,为光山县及周边地区培养了近万名电商人才。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驻东岳村第一书记潘瑛矗说,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村里成立了东岳村电商服务中心,引入多家电商平台,增设物流快递网点,让村民的农特产品“飞”向各地,让农村电商发展走上“高速路”。

  从“光山十宝”到南向店的麻鸭、黄牛肉,从罗陈乡的跑山鸡、槐店的槐花蜜到弦山的黑猪肉,还有近来一直受直播间粉丝喜爱的卤甲鱼……光山县副县长邱学明因经常在田间地头帮群众直播带货,因此得名“网红县长”。邱学明带领他的运营团队开发、推介光山特产,近一年来已经在抖音平台直播800余场,销售额达10多亿元。如今,邱学明的粉丝22多万人,平均每场直播人气达50多万人,已然成了光山县的头号“网络红人”。

  今年光山县推出赏花活动,现场除了来自各地的“花痴”们,还多出了一大批“网络军团”,他们用手机这个新兴“农具”让光山“十宝”等农副产品插上电商“翅膀”,从田间地头直通百姓餐桌。

  “去年2月,因为疫情防控,草莓滞销。通过直播,原本要烂在地里的草莓一售而空,粉丝平均日下单量高达500单。”邱学明说,他现在正筹划整合信阳市每个县区的地标性农产品,将农特产品“打包”在网上销售,提升其产品附加值。

  目前,光山县已有2万余家网店、50余家快递物流企业、200多家生产企业、300多家供货商、300余个村级服务点,初步形成了产业规划、产品开发、电商培训、仓储集货、物流配送、法律援助、社会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电商生态体系。据统计,在光山县每18个人里就有1人从事电商,7311户贫困家庭靠电商彻底摆脱贫困,涌现出冯明洋、孙雅莉等202个电商扶贫带头人。

  平舆县:“三级诊疗”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黄华

  “如果没有县里的互联网三级诊疗,我今天估计就没机会和你在这说话了。”5月17日,平舆县庙湾镇代关庙村脱贫户李新妹说起2017年的那场突发疾病依然心有余悸。

  当年11月,还是贫困户的李新妹突发肺源性心脏病,心慌、喘闷、憋气,病情十分危急,由于距离县城偏远,县医院的急救人员最快也得半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在这紧急关头,村里的村医利用互联网诊疗平台连通县医院专家,专家通过视频现场诊断病情,并及时指导用药治疗,很快使李新妹转危为安。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舆县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以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为目标,创新建立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着力构建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为该县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平舆县将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结盟配对”,构建了“一纵一横一软一硬”健康扶贫体系,建立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纵向贯通的三级互联网诊疗平台,整合了县域内医疗健康信息横向互联互通的信息“一卡通”,启动了具有巡诊、健康筛查等功能的“协调大夫”手机软件,实现互联网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为贫困群众搭建了看病就诊的“直通车”,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更优质的诊疗服务,打通了健康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三级诊疗”的补充,平舆县组建了由332名县医、127名乡医、708名村医组成的巡诊队伍,背着巡诊箱走村串户、询病问诊,下沉农村访贫治病,在全县农村开展巡诊175万人次,受众45万多人次。2020年,该县居民健康素养指数升至21.47%。

  同时,平舆县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免、三提高、两兜底、一补偿”医疗救助政策体系,构筑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网”,县内贫困患者住院治疗报销比例达90%以上。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医疗救助399753人次,救助金额5200多万元。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