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家高新区 砥砺前行谋发展 奋勇拼搏谱新篇

2021年05月31日21:58

来源:河南日报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记者 何可

  佳讯接踵而至!在最新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郑州高新区位列第17名,连续两年实现“三级跳”,排名前进6名;在首次发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排名》中,郑州高新区在全国387家国家高新区和经开区中居第45位……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抢抓国家自创区核心区获批和“西美”功能布局两大机遇,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改革创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智能感十足的新天科技 白春源摄

  “领”的担当跑出发展加速度

  持续推进重大改革攻坚,高新区内生动力不断激发。随着省市支持政策和推进措施相继推出,郑州高新区出台《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开启全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征程的意见》,顺利实施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通过“赋权、改制、考核、激励”四步联动,构建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干部管理、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四个体系”,“两级两类四板块”的组织架构,实现了组织架构、人力配置、团队文化、干部活力的“四个优化”;系统重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三大体系、四个层级”国资运营管理体系和“1+3+N”国资运营架构。

  改革让高新区跑出新的加速度:设立全省首个进驻社区不动产便民服务点,实现“交房即发证”;省内首个新型产业用地(M0)落地,有效破解新型产业发展用地瓶颈。“金梧桐1+6+N”政策体系完成构建,先后推出“智能传感器十条”“网安十条”等15项创新型政策。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双“十条”,获省科技厅的高度认可和采纳推广。

  围绕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在金融供给端、金融需求端、供需对接、政策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设立科技金融广场,参股设立国有产业引导子基金7只;构建“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帮助企业获得股债权融资约40亿元;出台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全省首家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在全省7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中部六省国家级高新区中均排名首位,“四链一城”实施路径成效初显。

  坚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智美新城形象初显。

  高新区提出全国首个创新性“数智治理”概念,明确“要将郑州高新区建设成为一个智慧应用最深厚、智慧产品最丰富、智慧技术最先进的数智治理示范区、智慧城市实验场、智慧产业科创城”这一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建成中小学27所,新增学位2.4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1.8%,学前普惠性资源覆盖率不断提升。建成多核多点的医疗服务体系,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开放服务,基本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全覆盖。

  5G无人驾乘车遇到行人及时停让;路边灯杆就能给手机充电……围绕“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以辖区99平方公里、近80万常态人口为真实场景,郑州高新区正在精心打造“一台五峰”智慧城市实验场。目前与阿里、新华三集团的签约已落地,与腾讯、华为、百度等领袖企业的合作进展顺利。

  天健湖公园一角 龚首鹏摄

  “创”的精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郑州高新区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来看一组数据:全社会研发投入增至42.5亿元,增长2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至110.3亿元,增长82.5%;年专利申请量增至16284件,增长55.1%;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增至14家,增长250%;国家级孵化载体增至22家,增长267%;双创载体数量增至72家,增长324%。

  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抓手,高新区加快完善创新生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强大人才集聚能力、企业孵化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集聚区。

  累计形成16家上市公司、75家新三板企业、542家四板企业、6家种子独角兽企业、28家瞪羚企业、1123家高新技术企业、2103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和2816家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入指认证企业。

  先后引进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

  搭建了知识产权服务运营(中部)大数据平台、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全国总部)、国际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协同共享。

  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载体数量和孵化能力在全省高新区中名列前茅,在孵企业3730家,位居全国第五。

  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过万,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全省领先。

  创新,激发高新区发展的强劲动能。“十三五”期间,GDP增至515.2亿元,名义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至67.4亿元,增长133%;企业数量增至45029家,增长276%;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123家,增长365%;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2103家,增长578%;全口径税收突破百亿、增至100.7亿元,增长44.9%。

  在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新区实现了经济换挡不失速,主导产业持续集聚。

  加快推进高新区“湖心岛”核心板块建设,推进已启动的产城更新项目,谋划打造数智治理峰会平台、“一台五峰”智慧城市实验场合作机制、中国粮谷核心区……

  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高新区以龙头企业培育为带动,加快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带动整体产业水平持续提升。签约落地紫光、创新科等118个产业项目,一批战略支撑型项目投工达产。

  在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产业方面,高新区集聚相关企业3011家,其中8家上市公司,拥有以汉威科技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和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技术和产品国内领先;打造了世界传感器大会产业发展平台,编制了《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政策。

  在以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集聚包括360、奇安信、安恒、芯盾网安等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产业相关企业1232家。三大通信运营商布局数据中心,大数据智联网产业初具规模;阿里、腾讯等一批知名企业云计算和大数据项目入驻;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加快建设。

  在以精密测量为重点的北斗应用产业方面,高新区集聚了天迈科技、威科姆、思维自动化等北斗应用技术产业头部企业及中小微企业760余家,获批“全国北斗应用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在以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方面,集聚关联企业1838家,国内磨料磨具行业唯一产学研一体化综合性研究机构郑州三磨所落户,多项超硬材料产品、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国内首创。

  为实现郑州“创新强”的目标,高新区将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深刻把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对集聚人才、培育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走出一条符合郑州实际、具有中部地区特点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子。

  郑州市民在巨型爱因斯坦头像石雕旁晨练 郭晓光摄

  “闯”的劲头“十四五”良好开局

  5月11日上午,郑州高新区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96.6亿元。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全部为“两新一重”和产业转型类项目。

  重点项目开工,是郑州高新区“十四五”开局迈出的重要一步。围绕实现“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今年,郑州高新区将重点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核心板块、数智治理、深化改革等方面齐发力、求突破。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十四五”期间,郑州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承担起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两项使命和培育新产业、引领新业态、打造新模式三项任务;在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勇当排头兵、领头羊,做好“西美”的增长极、发动机,成为引领和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强大引擎,努力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有力支撑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实现更加出彩。

  发展路径是:以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为统领,同时肩负国家高新区、国家自创区和郑州“西美”新布局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四链一城”实施路径、落实五项重要部署;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努力实现“六个新”,即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创新能力跃上新高度、动能转换创造新经验、数智治理显现新成效、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今后五年,是郑州高新区打造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决战决胜期。全区干部群众将自觉发挥“四梁八柱”的作用,主动肩负起带动郑州西部区域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城市、打造美丽生活的龙头责任,努力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实现更加出彩进程中担当高新责任、奉献高新智慧、作出高新贡献。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高新区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前行,奋勇拼搏,用“领”的担当、“创”的精神、“闯”的劲头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