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麦田里,收割机在抢收小麦。刘金元摄
6月7日,光山县寨河镇耿寨村新生合作社社员刚收完小麦,就忙着给麦茬田移栽秧苗。谢万柏摄
6500亿元
到2025年,我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将达65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5%左右
□河南日报记者谭勇
夏收后种啥?这两天,来自全国产粮大县滑县的种植大户延娟心里一直在盘算着。
俗话说:夏抓粮,秋抓钱,小麦一季管全年。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让农民见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河南考察时的殷殷嘱托,我省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着力打造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多彩田园让农民逐渐挑稳“金扁担”。
■调整结构丰富“粮袋子”
6月5日,芒种,气温飙升至37℃。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小麦试验田里,小麦育种专家殷贵鸿顶着烈日,正对育种试验的小麦进行人工收割。
100亩麦地分成不同的试验任务区,播种着抗赤霉病优质强筋高产、优质中强筋高产多抗、软质酿酒专用等各类不同用途的小麦。
作为小麦第一大省,河南小麦育种,尤其是强筋、弱筋等专用小麦的育种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优质专用小麦丰富着国家的“粮袋子”,也有助于解决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有余、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五年前,河南强筋、弱筋等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仅600万亩。近年来,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基础上,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已达1533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8%。
优质专用小麦“叫好又叫座”。淮滨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80万亩,每斤售价高于普通小麦0.1元,加工转化小麦20万吨,产值达60亿元。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预计产量737.5万吨,截至目前,订单率达87%。
“随着国产强筋小麦产量占比越来越大,其消费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小,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增强了河南小麦的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农民收入,延伸了粮食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殷贵鸿表示。
■稳粮保粮紧盯“大市场”
夏播是秋粮生产的基础,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完成。
河南秋粮面积占全年的47%、产量占全年的45%,种足种好秋粮作物,确保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对完成全省粮食面积16125万亩、产量1365亿斤的目标至关重要。
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的《关于2021年秋粮生产的技术指导意见》提出,今年秋粮生产要积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稳定水稻、大豆、红薯种植面积,适度发展优质特色小宗粮豆。
延娟最终的决定是种玉米,而且种植规模要比往年大。
目前,玉米需求持续旺盛,最高价格突破1.5元/斤,种植效益明显提升。很多种植户跟延娟有着同样的心思。
我省是全国第二大玉米主产区,去年种植面积在5700万亩以上。专家分析,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扩大秋粮面积较为有利。
“玉米要高产高效,就要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熟期适中、多抗广适的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品种,以机械化贯穿玉米生产全过程。”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天学建议。
■优化供给鼓起“钱袋子”
每到收获季节,千里沃野之上,玉米、花生、大豆……秋作物百花齐放,中原大地成为多彩田园。
三门峡市陕州区二仙坡的优质苹果,从按斤卖到按个卖,价格翻了三到五倍;花生第一大县正阳县,打造花生种植、加工和特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将花生资源“吃干榨净”,把小花生做成了大产业。这都是供给侧改革的威力。
种植结构的调整,各地都有自己的“绝活儿”。如今,我省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四优”的基础上,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瞄准农业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市场竞争力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六高”目标,着力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到2025年,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将达65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5%左右。
从产品走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这条提质增效之路,河南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