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陈远丁
光伏发电,还能养羊。这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塔拉滩上神奇之处。
站在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 的观光塔上,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尽收眼底。绵延光伏板,蓝到天际线,活脱又一个“青海湖”。
在一个个光伏板的“庇护”下,昔日荒滩竟成牧场,两千多只羊满地撒欢,成为当地独特一景,“光伏羊”的称号不胫而走。这让6月初到访的“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网络主题采访团记者们颇感新奇。
荒漠戈壁和高海拔的超长日照,是光伏发电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近年来,青海在海南州共和县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占地规模609平方公里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
“数据表明,一块块光伏板的铺设,使得园区风速降低了近50%,蒸发量降低了30%。这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与生长。”黄河公司黄河光伏维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宦兴胜介绍说,每月清洗面板的水对草地有一定的滋养作用,加上光伏板本身的遮蔽性,土壤涵水能力提高了,昔日不毛之地换了新颜。
杂草越长越好,既遮挡光伏板工作,在冬季还有火灾隐患。周边村民受邀进园区放羊, 为锄草助力。再加上清洗光伏组件、割草、做保安,村民们拓宽了收入渠道,得以脱贫致富。这种牧光互补的模式,实现了经济、环境效益双赢,也丰富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内涵。
除了牧光互补,水光互补的发展模式,还把丰富的太阳能转换为青海绿色发展的经济新动能。
光伏发电虽好,但也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的问题。为此,黄河公司主导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了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控制系统,将光伏发电转换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
之所以“水光互补”,主要在于光伏发电只在白天发电,晚上出力为零。当光伏电站发电时,电网中其他电源就减少发电,让出负荷由光伏发电供电;在晚上和当云层飘过时,光伏电站出力迅速下降,其他电源的发电量则迅速增加,补充光伏发电减少造成的电力缺额。二者互补,达到动态平衡,以确保每天上网发电量的恒定。
距离塔拉滩生态光伏园40多公里外,就是龙羊峡水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被看作是龙羊峡水电站的一台新机组,利用龙羊峡水电站监控系统,进一步增强龙羊峡水电站的调峰能力。
“水光互补”模式提高了光伏发电电能质量,较好地实现了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安全并网问题,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为我国清洁能源提供了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
此外,黄河公司在共和产业园区还建设一座百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试验基地,实证试验基地电池组件、安装方式、跟踪方式类型众多,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等重大课题。
水、光、风接续发力,三电并驾齐驱。据悉,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一区两园)总规划占地规模为2499平方公里,规划总装机量为12900兆瓦。其中风电规划面积为1890平方公里,光电规划面积为609平方公里。海南州成为清洁能源示范省的主力基地。
2020年,青海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847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到了88%。除了省内就地消纳,还输送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其中,通过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每年可向河南输送4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追光逐日,厚积薄发。绿色实践已成为青海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的“金色名片”。据了解,从水光互补、实证基地到光伏全产业链,从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到特高压外送基地配套电源建设,青海清洁能源发展蹄疾步稳。
“生态经济成为统筹保护与发展重大关系的最优路径,也是青海在‘全面小康’目标达成后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首选经济发展模式。”中组部、团中央第20、2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现挂职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余康博士指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途径,青海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掘良好生态中蕴含的经济价值,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支撑、互利互惠通道,使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高度统一,走出适合青海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