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山西成功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派出直升机,前往卫辉市上乐村镇小河口村解救被困群众。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亚猛 摄
河南日报记者 侯皓 屈晓妍
找到了!郑州京广隧道淹没前,大喊众人撤离的人找到了!
消息瞬间点燃全网,向英雄致敬的留言铺天盖地。
这些天来,省内媒体纷纷开设#寻找无名英雄#的话题,线索越来越多,应接不暇。
风雨中原战犹酣,凡人英雄频涌现。危难时刻,紧要关头,他们从我们身边一个个站了出来,一群群冒了出来,守护周围同胞,驱散如晦风雨。
一幕幕惊险的“火线”救援,一幅幅动人的温情画面,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让国人不禁赞叹:中原自古多豪杰。
正因为有了他们,再大的灾难也湮灭不了我们的城市乡村。在他们强大精神感召下,我们必将战胜眼前的灾难,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义勇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7月20日23时50分许,郑州市郑东新区金光路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任冀军突然失联。
微信中,与同事不断沟通灾情和商讨任务的语音,成为他最后的留言。
在经历19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之后,任冀军在前往安置区查看防汛情况途中遭遇塌方落水,将生命留在了防汛救灾的“战场”上。
和他并肩战斗,一起牺牲的同志叫翟向,生前任金光路办事处党政办公室主任。
“不回了,不回了,出来抢险了。”翟向匆忙中发给妻子的这条语音信息,见证的是一对爱人之间的诀别。他年方37岁。
在这条消息下的置顶评论里,网友@鲸鱼丁说:“英雄也是谁的爸爸和丈夫。”朴实平淡的言语,却引得无数人泪目。
是的,英雄也是普通人。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们是邻家的父母子女、爱人兄弟,和我们一样过着平凡的小日子。
包括任冀军、翟向在内,郑州目前已有7名党员、公职人员牺牲在救灾前线。人们不会忘记他们。
救灾现场,一幕画面令人揪心。一名消防员突然接到家人的求救电话,可正在参与救援任务的他,又哪里能离开自己的“战位”。他只能对着电话那头焦急地大叫:“你赶快喊你旁边的人,你喊啊!你喊啊!”
他的声音在颤抖,因为英雄也有牵挂。
每每在危急关头,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总有人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如一束束光亮照彻灰暗,让正在经历苦难的人们获得力量。
7月20日,郑州地铁5号线,数百名群众被困,救援活动争分夺秒。郑州人民医院新进试工于逸飞跪在冰冷的地板上,为伤者做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一连救下十几人。
从下午6点到晚上12点,他总是保持跪姿。此刻,英雄的形象略显“狼狈”,一只鞋跑掉了,膝盖也跪烂了,往外渗着血,染到满是泥浆的白大褂上。可就是看见这身污秽不堪的白大褂,在场不少群众都激动地流下泪来,他们振奋地喊着:“有医生在!”
7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决定:于逸飞,直接录用。
“我是个医生啊,怎么可能不回去救人呢?”在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于逸飞回答得理所当然。与他相比,英雄李坤鹏的回答就显得不那么“走心”,他说:“我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过去的。”
当时,风急雨骤。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被困在车里,大水已经没过车门,车里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忽然听远处有人高喊:“都去啦!都去啦!”多名勇士从四面八方游来,有人持绳索,有人拿锤子,还有人一边划水,一边拎着水桶……李坤鹏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大家不断敲击车窗,终于将车内的一家三口成功解救。而就在他们完成救援10分钟后,那辆车完全消失在混浊的水流之中。
回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李坤鹏有点后怕,他只记得当时自己脚不挨地,连喝了几口水。“那个水很可怕。但毕竟有孩子被困,当时一着急就冲了过去。”
“一着急就冲了过去”,在著名学者易中天看来,这就是境界。当他在网络上看到河南一幕幕凡人英雄挺身而出的画面时,肃然起敬,热泪盈眶。
他说,普通人的见义勇为叫匹夫之志。这种“志”出于同情心、关切心,都是柔软的。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要向河南人民致敬。
举国上下,都在关心着河南的灾情。在短视频风靡的时代,大家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最震撼的画面。
也许他们看到的,是一家三口掉入泥潭,路人冒死相救;
也许他们看到的,是成功完成救援的铲车与大货车会车时,两辆“生命摆渡车”上的人们关切对望;
也许他们看到的,是郑州地铁5号线被困人员获救时一声又一声地高喊着“妇女和小孩先走”;
……
所以,他们为之流泪,为河南人在灾难中彰显的人性光辉连连点赞。
网友@卡引尖斌说:“河南人真中啊,体现出的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自豪感。”
网友@如果奇迹会有声音说:“突然悟了《觉醒年代》里中国人的精神——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
大爱
“我和我的家乡,齐心克大雨滂沱。”
有一个河南姑娘正在上海读大学,灾情发生后,她人没回来,心却飞了回来。
她叫李睿,创建了一个“救命文档”。这个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在线表格24小时内更新超过270版。随后,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救命文档”详细登记了避难所列表、物资援助、医疗信息等,截至7月23日早7点,这个文档自发接力更新到第660版,浏览量突破650万。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和我的家乡,齐心克大雨滂沱。”这个刚刚诞生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大爱河南、守望相助的鲜明注脚。
7月21日凌晨,雨打得人抬不起头。郑州外卖小哥位仲辉却接到一个特殊的“跑腿订单”。订单上没有货物,只有这样的顾客备注:“老人被困在省肿瘤医院附近的公交车上了,疑似北边路口,车上人现在大部分已经蹚水走了,求助!重酬!”
面对这个“寻找失联老父亲”的“订单”,位仲辉二话没说选择接单。他和同行骑手孟乾坤一起蹚着过膝的水,找到被困老人。直到第二天上午,在一家旅店安顿好老人后才离去。
持续一昼夜的“超长跑腿单”,让位仲辉找回了5年部队生活的美好记忆。有过“水到胸口”的抗洪抢险经历的位仲辉说,这单,就该他去。
雷锋说过,“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也许读懂了这句话,就能体会到位仲辉的快乐。
这些天里,一幕幕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温暖慰藉,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凡人善举,都定格成为最令人动容的画面。
郑州陇海路中段,水流湍急。市民们相互招呼着走到一起,手挽起手,肩并着肩,迈开脚步一同前进,这种“人墙式”过马路令蛮横的湍流也不得不收起威风。
隐约有一些身影,在如天河倒泻的雨幕中摇晃着,可他们就是钉在那里不走。镜头拉近,才能够看清楚,有的人正在用手或树枝清理被杂物堵住的排水口,有的人则把自己当成“警示牌”,只为提醒后来的行人前方不能通行。
网友评论:“暖哭了。”这种温暖的感觉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心心相印。心中有他人,便是仁者,而仁者无敌;心中有他人,就有大爱,而大爱无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伟大叙事。全国的救援力量都在向河南汇聚。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兄弟省市迅速行动、倾力支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在这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有一个声音响彻中原大地:“我们一起撑!”
河南人厚道,所以最懂得感恩。7月23日,一条短视频让所有看到的人都会心一笑。救灾英雄来买手抓饼,卖饼大姐指着非要付账的救灾人员说:“我一分钱都不收,你快走,别耽误我事!”
这般“霸气”的回应,比一箩筐感谢的话都来劲。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更何况在灾难面前。在中国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风雨同舟已是寻常。可也许是河南人的性格使然,令这样的司空见惯又变得很“硬核”、很“直给”。也难怪共青团中央的官微赞道:“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最好的样子。”
家园
暴雨阻挡了回家的路,很多人却并未因此无处可归。偌大的城市艰难地亮起星星灯火,把仓皇无依的人们引向一个个安全的港湾。
7月21日凌晨,郑州花园路农业路的一家电影院为附近群众提供免费热水和休息场所。这里是大型商圈,且靠近地铁站,人流量大,上千名市民在此避雨过夜。
他们中,有孕妇,有老人,还有孩子。素昧平生的人们在电影厅里彼此相依,这将是他们毕生难忘的经历。而这样做的电影院不止一家,他们共同上演了一部“城市之光”。
灾难面前,河南人从来都不是“自扫门前雪”。
微博话题#郑州所有酒店全部降价#冲上热搜,社区周边便利店无一涨价;桌球室的所有球桌被铺成床铺供人免费借宿;郑州高新区一家幼儿园为附近行人提供食物和住宿;郑州图书馆新馆向市民喊话,“附近的被困人员不要冒险回家,我馆为您提供无线网络、热水、简餐和休息场所”;郑州科技馆停车场开放,为市民提供热水、泡面;郑州师范学院打开校门,让因道路严重积水无法前行的车辆进入停放……
风里雨里,酒店和超市的价格不再是商业规律的博弈。
水里浪里,电影院和桌球室的功用都变成温暖的承载。
学校和图书馆敞开大门,向被收容和被感动的人们继续行使教育之职能——唯有爱与光能穿透乌云,守望相助的温良,才是河南人骨子里最强健的韧性。
有评论说:“人们留恋一座城,归根结底,还是那个城市的人,以及他们身上的精气神。”在不期而至的疾风骤雨里,有“精神”的城市处处都发着“光”。点灯的是我们的同胞,庇护的是共同的家园。
传承
“仰头有英雄,俯身见未来。”
B站一个短视频合集让人看一遍泪流一遍,擦了泪,还要看。
视频里,暴雨暂歇后的郑州,精疲力尽的消防员们站在路旁稍息。一个小男孩忽然出现在镜头里,跌跌撞撞一路小跑,把怀中抱着的接近半身高的饮料,送到消防员叔叔手中。
各地救援力量支援河南,看着来自四川的电力工人叔叔刚刚抢修完线路,一个小姑娘悄悄走近,踮脚递过去热腾腾的包子。俯身接过时,工人大叔热泪盈眶。抹着眼泪,他向河南人民承诺:“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救灾任务间歇,浑身是泥的战士疲累已极,坐在墙角打起了盹。一个小女孩走上前来,递过去一瓶矿泉水,并行少先队队礼。战士立刻站起,挺胸立定,回以标准军礼。
灾难若是教材,温暖便是种子。当“小可爱们”仰头向“大可爱们”用最纯真的方式致敬,他们完成的是一个个神圣传承——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而未来最好的样子还有很多。7月20日,因暴雨多列高铁停运,部分乘客被困郑州东站,其中就有从上海演出归来的一个学生交响乐团。眼看雨势渐急,为了给滞留乘客加油打气,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拿起管乐器,就地演奏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曲目。
暮色降临,乘客纷纷打开手机为孩子们照明,用手打着拍子,随着音乐合唱。有乘客说:“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版本。”而孩子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这场即兴演出,有着多么动人的力量。
Z世代的年轻人也长大了。
7月24日,郑州郑东新区管委会一楼大厅,大量外来捐赠物资需要装车紧急运往豫北受灾地区。虽是凌晨一两点,仍有四五百名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搬运物资,齐心协力、秩序井然。
他们中有很多00后,平时最活跃的“自留地”,是一个个明星粉丝群、娱乐兴趣群、同学老乡群。如今一句“需要志愿者”的消息在各个微信群里传播扩散,年轻人报名的“手速”无人能敌,经常是招募信息甫一发出便立即报满。“不做旁观者,永远是事中人”,他们在网络上总是如此,在线下亦然。
抢险救灾还在继续,更多英雄故事还会传唱中原大地。多年以后,无论是向救灾英雄致敬的孩子,还是做过志愿者的青年,这场始料未及的暴雨,都会成为他们和家乡的共同记忆。
暴雨侵袭的这片热土,涌动而出的是,遍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