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2021年08月11日07:18

来源:顶端新闻·大河报

荥阳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抢通突击队迅速开展道路修复工作

救援队驰援灾区,为群众带去希望。

党员干部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李岚 文图

  江河告急!汛情紧急!连日来,受持续性降雨影响,荥阳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这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大考。荥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火速行动,深入一线集结,日夜奋战在防汛一线,在风雨中逆行、在堤坝上奋战、在黑夜里坚守,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众志成城战灾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救灾一线

  “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义无反顾!”

  哪里有汛情,哪里就有冲锋陷阵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叩击心灵的担当。

  7月22日,记者在前往受灾严重的王宗店村采访途中,碰到荥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安良,安良带着救援队用担架抬着一位老太太,正沿着泥泞不堪的崎岖道路下山。

  “前两天的救援比今天更辛苦,但是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群众的财产、生命少受损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会全力以赴。”安良说。

  记者在救援现场发现,一面鲜红的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荥阳市领导第一时间到王宗店村,现场调度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崔庙镇党委书记孙晓丽带领崔庙镇全体机关干部和22个行政村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坚守一线,全力以赴做好群众的纾困、救援、安置和物资的转移等工作,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到实处。

  跟崔庙镇王宗店村一样,党员先锋队等旗帜飘扬在丁店水库大堤上,荥阳基层民兵、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大堤上紧张忙碌着,守护着大堤安全,为郑州度汛贡献着荥阳力量。

  暴雨中,党员干部、民兵分工协作,他们紧张而有序地给大堤内侧护坡铺好土工布,并用装好沙石的沙袋压实,以减少水库里的水波动而冲刷大堤。100余台割灌机、30余台手锯、耙子等工具对杂草、灌木进行清除。雨紧,雨衣外的衣服被雨淋透,贴身衣服被汗水浸湿。雨紧,反而让他们有更高的激情和更快的速度。

  “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哪里有难,我们就奔赴到哪里。”“遇到危险,第一反应就是向前冲。”“洪水不退,我不退!”防汛救灾战场上,无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挺在一线,激励和带领广大群众筑起防汛救灾的责任堤坝。

  恢复生产

  “老乡放心,今晚一定让您用上电”

  “要不是你们送来了发电机,我们还用不上电,不光生活不方便,也没办法跟家人联系。”7月23日,荥阳环翠峪二郎庙村村民陈国治高兴地说。

  二郎庙村位于环翠峪的山坡上,受暴雨袭击,几天来,村里一直处于停水停电状态。得知村里求助情况,荥阳市政协表示,“一定要让老乡用上电。”并立即向社会公开筹集,市政协办公室主任王谦忙前跑后,多方协调联系,很快就有了响应。昌煜集团向环翠峪二郎庙村捐赠3台照明发电机,政协委员李志军捐赠600升汽油。

  物资是到位了,可通往二郎庙村的道路被冲毁,根本进不去,只能徒步前往运送。短短一个小时,30多名志愿者集结到位。7月23日下午2点30分,大家肩扛手抬运送物资,开始分组进入二郎庙村。

  一路行进,处处艰险。沿路不时可见山上冲下来的乱石,淤积严重的区域,淤泥至少有十几厘米深,一些淤泥很松软,人站上去都会往下陷,行走十分困难。

  “慢点,慢点,踩着木板中间,大家小心点!”一处民房的平台和另一处民房的窗户成了“路”,大家只能踩着临时架的木板,从窗户钻过去。

  经过近两个小时努力,3台照明发电机、20桶600升汽油安全送到二郎庙村,村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迅速安装调试。一个小时后,发电机响了,灯亮了,手机充上电了。

  夜幕降临,点点灯光,成为防汛救灾一线最温暖民心、最美的夜景。

  安置救助

  “是共产党救了俺的命,我要为他们点赞!”

  7月22日下午6点半,天上开始飘起小雨,荥阳市汜水镇赵村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的临时安置点内,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将一碗碗热乎乎的饭菜分发给在这里临时居住的受灾群众。

  “我们这个安置点共有422名群众,是汜水镇最大的安置点,”汜水镇赵村村委委员宗瑞告诉记者,“我们伙上有8个厨师、29个帮厨,保证大家吃好喝好。”这些人,都是赵村的群众。

  为了安置好群众,赵村13名村组干部全员上阵,开车来回接送群众、购买生活必需品、收拾房屋,党支部书记梅志磊更是全家齐上阵,老父亲梅金松当电工,母亲王玉玲和妻子陶艳丽帮忙择菜做饭,女儿梅雅筠把自己店里的物资一趟一趟往安置点里送。

  “真是太感谢政府,感谢志愿者们了!是他们把我们从水灾中一个个救出来、背出来,还安排我们住的地方,安排我们吃喝,对俺真跟亲娘一样啊。是党给了俺第二次生命,我要为志愿者们点赞!”70多岁的杜桂英从受灾的老君堂村转移到这里,提起转移那个夜晚,老人依然难掩激动。

  更让记者感动的是,屋里正吃饭的,跟杜大娘一样刚从老君堂村转移到这里的十多个群众听完大娘的讲话,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碗筷,鼓起掌来。用掌声表达自己的心声,表达对这些冲在一线的党员志愿者的感激之情。

  灾后慰问

  “有这么多人帮助我、关心我,我心里特别温暖。”

  7月31日上午11时40分,结束第一家的走访慰问,荥阳市卫健委工会主席袁金华,马不停蹄从崔庙镇王宗店村赶往荥阳京城路街道太和村。她联系的另外一户群众,王宗店村村民王青锋父母、女儿一大家暂住在这里。

  在王青锋家中,袁金华跟王青锋聊起了家常,“家里人都还好吧?”“在这里吃得饱睡得好吗?”“目前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吗?”王青锋告诉袁金华,她父母年迈行动不便,是救援队员一步一步背出来的,目前她最担心的就是父母行动困难问题。袁金华一边在本子上登记她家现在存在的急需解决问题,一边鼓励她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帮他们解决难题,让他们重新过上好日子。

  听着帮扶队员温暖的话语,王青锋激动地说:“虽然现在我们生活还比较困难,但有这么多人帮助我、关心我,我心里特别温暖。”

  为了把温暖送到此次受灾的每一家每一户,荥阳启动了“百户千人”大走访暖心活动。市委组织部、社治委、编办、卫健委等4家单位214名党员干部,由单位主要领导带队,分组深入受灾严重的崔庙镇王宗店村346户受灾群众现住处进行“一对一”帮扶。慰问中,党员干部通过送温暖、问需求,详细了解群众房屋、田地等受灾情况,询问并记录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诉求,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掌握思想动态。

  “百户千人”大走访暖心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等群众上门为主动进群众家门,把党和政府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逐步搭建起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平台,使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亲人,成为灾后重建的“主心骨”。

  危难时刻显担当。一名名党员冲锋在前,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团结带领群众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堤坝。只要干群团结如一人,就一定能够战胜灾害,渡过难关。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