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经历是现在应届生找工作时,普遍被看重的内容,在校生也会更注重自己的实习履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2049名在校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2%的受访学生有过实习经历。受访学生认为找实习过程比较困难的环节是,辨别实习机会的真伪(59.4%)和从庞杂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57.1%)。76.0%的受访学生期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创造更多实习机会。
受访学生中,专科生占20.3%,本科生占72.8%,研究生占6.9%。
87.2%受访学生有过实习经历
沈凡力是南开大学准大四学生,今年暑期她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实习。“我觉得最困难的还是第一次找实习,因为工作经验、面试经验都不足,被心仪的公司拒绝也很正常。后来我在网上学习了很多面试经验,还优化了简历,就成功找到实习了”。
河南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王济成(化名)通常会通过发布实习信息的App、公众号来搜索岗位信息。但他发现有的公众号会打出“岗位内推码”等诱人的标题,但实际需要关注公众号、扫码进群,“进群后群里会分享很多实习信息,有些是完全没有时效性的,有的群还会推广各种求职课程、打广告,根本不像之前介绍的那样”。
数据显示,87.2%的受访学生有过实习经历。受访学生认为找实习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环节是,辨别实习机会的真伪(59.4%),从庞杂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57.1%),及时获取实习招聘信息(50.6%)。
山东某高校大三学生刘瑜(化名)说,自己的学校不是双一流,感觉通过学校发布的实习信息比较有限,通常得自己寻找,“我知道有很多院校会有专门的暑期实习招聘会,或者有学长学姐给分享内推信息”。
受访学生觉得,在找实习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地方还有:明确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49.8%)、做出更受面试官青睐的简历(48.5%)、找准实习定位让自己有收获(32.9%)和顺利通过笔、面试考核(30.7%)等。
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军发现,学生在找实习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有4个方面,“第一,实习的内容一般更为宽泛,能和专业匹配的比较少;第二,暑期最多只有两个月,但很多企业往往要求3个月的实习,对学生来说时间要求高;第三,实习单位提供的保障不全面,有些好的实习单位在大城市,学生租房负担比较大;第四,有些专业的同学,特别是到了研究生阶段,课业压力重导致没有集中的时间去实习”。
79.6%受访学生付费参与实习辅导
杭州某高校即将读研二的李子剑在浏览实习信息时,看到过一些所谓的“付费实习项目”,仔细了解后觉得很不靠谱儿,“好的实习机会往往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调查中,79.6%的受访学生付费参与实习辅导。具体项目上,62.1%的受访学生参与过笔面试资料、经验分享,51.4%的受访学生参与过简历制作修改,32.3%的受访学生参与过内推。
湖北某高校学生李茗(化名)感觉现在的实习资讯比较混杂,有些平台纯粹就是“信息的搬运工”,不去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有的招聘信息已经过期了还在发布,“还有的平台为了牟利,发一些刷单、高报酬的实习信息,实际有可能是骗局,会误导学生”。
李茗在找实习的过程中,看到一则广告,说有历年互联网企业实习的笔面试题目,群负责人曾经在大厂做招聘,还可以辅导简历、面试等,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付费加入了,“入群后才发现,这些资料很多自己也可以找到。所谓简历辅导也就是告知一些已经知道的注意事项,并没有觉得有多大帮助”。
数据显示,54.5%的受访学生觉得付费辅导对自己的帮助一般。
李茗后来关注了一个博主,是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学姐,会跟大家分享找实习的感受,“她成功找到实习后,发了一个‘经验帖’,看完她的视频我又重新修改了简历。感觉这种亲身讲述的经历更加靠谱”。
李军建议学生多关注学校内的免费实习资源,或者是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内推,“最好借助本专业的师哥师姐或校友来争取实习”。
76.0%受访学生期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创造更多实习机会
沈凡力目前在做产品经理实习生,和她的专业相差比较大。但她通过与带自己的导师交流,梳理工作流程、阅读历史文件资料,慢慢储备了一些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
“我觉得可以先从小的企业做起,积累经验,再慢慢投递大厂的简历,这样成功率也高一些。”沈凡力感觉,可以关注一些专门做实习信息发布的平台,也可以关注学校辅导员发布的信息,都更为靠谱有保证,“我很少看实习群或公众号,觉得信息太过庞杂,各种行业的交织在一起,真伪也有待考证”。
刘瑜期待,可以有更加权威的平台,汇集各类实习资讯,同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在校生提供更多机会。
调查中,76.0%的受访学生期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创造更多实习机会;58.4%的受访学生期待有更加统一权威的实习信息发布渠道。受访学生的期待还有:邀请往届学生进行实习经验分享(51.9%)、加强对企业实习信息的审核(49.9%)、完善实习生的权益保障(48.7%)和给实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多工作机会(40.0%)等。
“虚假诈骗信息需要格外注意。”李军提醒,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在应聘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对方的表现进行评估,提防虚假诈骗,“还有一些实习工作需要同学们单纯‘当苦力’,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重复性的工作,在那里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这要求大家学会辨别,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实习生 黄楚晰 顾鑫凤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