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保护治理母亲河 构建水网新格局——河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掠影

2021年09月17日22:18

来源:中国水利报

  □记者 李乐乐 国立杰 彭可 通讯员 王新明

  中原大地,黄河哺育。

  今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正式发布详细数据,河南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760.64亿斤。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黄河母亲,静静滋润着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保障着河南粮食安全。汩汩黄河水沿着渠道淌进田间地头,淌进干渴之城的供水厂,更淌进了老百姓的心间。

  水润农田粮满仓

  “俺们离了黄河水可不中!”今年麦收前,记者来到河南省获嘉县太山镇丁村的麦田里,69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振六摆摆手,“俺村8000亩地都用黄河水浇,一亩地一季麦能打1200斤,一季玉米能打1300斤!”

  为丁村送来“幸福水”的,正是李振六身旁的人民胜利渠西一二分干渠。人民胜利渠引来的黄河水,让昔日全国闻名、低洼荒凉的老盐碱区,变成了如今的高产稳产田。

  与此同时,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也在抢抓工期,如火如荼地施工。

  近年来,小浪底北岸地区的济源市、沁阳市和孟州市等城市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灌区工程将会为上述地区“解渴”,工程已纳入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

  “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成后,将年引黄河水量2.39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51.7万亩,补水面积20万亩,为城镇工业生活供水1.12亿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5亿斤。对解决灌区农业灌溉及城乡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生产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符运友介绍。

  除了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河南还谋划实施了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水利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补齐工程短板,润泽百姓农田和心田。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灌区335处,不仅支撑了全省的粮食丰收,还助推了区域农业产业化,助推一个个农业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灌区粮食产量高、品质好,拥有原阳大米、延津强筋小麦、范县天冠米业、武陟地道怀药、中牟大白蒜、开封菊花等优质农产品。

  如何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把抓好灌区建设作为夯实全省农业发展基础的重中之重。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李立新介绍,河南现有大型灌区38处,中型灌区297处,其中大中型引黄灌区104处。1998年以来,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379万亩,灌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全省基本农田面积的28.9%,生产出全省37%的粮食。

  焕发黄河新生机

  日前,在三门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向阳村段的黄河河边,居民任同国正在河边散步。

  谈起这河段,他不禁赞叹:“以前这里停靠着大大小小的餐饮船、渔船,环境脏乱差。现在真是好啊,来这里越冬的天鹅都越来越多。”

  三门峡市因黄河而生、依河而建,作为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当地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新理念,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特点,确立了“干流护岸、支流控沙;山上植绿、岸上截污;坡面保土、田间节水”的思路。

  当地对境内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18条黄河一级支流开展系统治理,对弘农涧河、青龙涧河等9条支流建设控沙工程和实施生态补水,全年补水2000万立方米。通过开工建设三门峡大坝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建设8万亩生态梯田。2020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平方公里,减少入黄泥沙40万吨。

  今年5月,记者来到位于黄河之滨、邙山脚下的郑州市惠济区,这里黄河辖区段全长27公里,滩地面积约68平方公里,是郑州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

  7月开始,惠济区黄河流域“清四乱”歼灭战打响。区委书记、区长坚守一线,县级干部包镇,科级干部包项目,一般干部包点位,条块结合,组团作战,专项突破,逐个攻坚。

  以河长制为抓手,河南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河湖“清四乱”歼灭战、河道采砂综合整治等工作,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销号。2021年6月,省第一总河长、省总河长签发第3号河长令,全面推行“河长+”工作机制,深化“河长+”改革,河南再发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走向“有力有为”。

  “我们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新路径,被最高检、水利部在全国推广。”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说。

  治水兴利建水网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河南大力实施“四水同治”,为高质量发展积蓄蓬勃力量,在中原大地不断擘画恢宏蓝图。

  2021年7月1日,从水利建设一线传来喜讯,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总干渠首个隧洞——2号隧洞贯通,为惠泽豫北人民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位于郑州市中牟县的赵口引黄灌区渠首闸,记者看到,利用2021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有利时机,黄河水正在滔滔向南,为群众送去生命之水。

  正在建设的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项目,是河南实施“四水同治”开工建设的十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通过实施“四水同治”,河南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形成。

  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介绍道,河南省进一步厘清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思路,明确了构建“一轴两翼三水”黄河水安全保障的总体布局,锁定了建设“四体系一载体”的目标。一轴是以黄河为主轴,两翼是沿黄南、北供水区,其中北翼构建豫北水网,南翼构建豫中、东部水网,同时为引江济淮工程提供双水源。在此总体布局下,河南省构建防洪保安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体系、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打造文化传承弘扬水脉载体。

  同时,河南提出高质量抓好大项目建设。通过实施一批引黄调蓄工程、大中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等,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建设引黄灌溉等重大水利工程,构建调蓄并举水网水系,用足用活黄河水。谋划了总投资1449亿元的7项重大水利工程,解决黄河防洪、滩区居民安全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供水保障等重点难题。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涉及防洪减灾、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乡村振兴、调蓄等5大类34个水利项目,总投资3435.5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四水同治”项目累计开工1355个,“四水同治”实施近三年来投资达2047亿元。

  水润中原,润物无声。“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遵照‘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要求,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刘正才展望,“将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通道,以黄河、沙颍河等自然水系为基础,以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为节点,为构建国家骨干水网交出河南答卷。”

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