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价高畅销富乡亲。潘泽豫摄
□河南日报记者卢松本报通讯员潘泽豫李全胜
销售旺季虽过,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大徐村的“新大徐”牌吊瓜依然火爆。9月28日,大徐村脱贫户徐金叶家的吊瓜又卖出了10大筐,在大棚外面被商贩直接拉走。“村党支部书记免费转送的大棚,让家里每年多挣3万块。”徐金叶高兴地说。
50多岁的徐金叶患有哮喘病,父母也有病在身,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加上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在各级干部帮扶和惠民政策的“兜底”下,2018年徐金叶一家甩掉了“贫困户”帽子。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后,徐金叶一家不仅继续享受着低保等惠民政策,还得到大徐村党支部书记徐电超的持续结对帮扶。“帮他们脱贫不是终点,还要想办法让他们有产业、能致富。”徐电超说。
大徐村离市区较近,村民经常拉着瓜果蔬菜进城销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徐村的西瓜在漯河就赫赫有名。2009年,当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徐电超和几名党员带头种植大棚西瓜,比大田西瓜提前一个月上市,价格还高出许多。
看到有钱赚,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大棚西瓜种植。在徐电超的倡议下,村里12名党员种植户带头成立召陵区富农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领着村民抱团闯市场。同时,大棚吊瓜注册了“新大徐”商标,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用‘富农’合作社和‘新大徐’商标,就是表明村党支部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美丽富裕的大徐新村。”徐电超说。
50岁的党员徐建设在村里最早进行大棚种植,他不仅热心指导村民,还改造推广了大棚小滑轮车,减轻了村民搬运瓜果蔬菜的辛苦。在大徐村,只要村民有大棚种植意愿,村“两委”都会安排一名党员种植户结对帮扶。如今,大徐村大棚种植发展到146户200多个大棚,每个大棚年均收入4万元。
村“两委”对脱贫户关爱有加,专门安排12名脱贫户劳动力就近就业,帮助脱贫户徐国启等申请小额贷款建大棚。2019年,徐电超更是说服家人,把自家的3个大棚无偿送给徐金叶等3户脱贫户。“党员干部就要讲奉献,拉着困难群众同奔小康。”徐电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