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专家解读)

2021年11月03日08:38

来源:河南日报

  □耿明斋

  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居“十大战略”之首,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更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如何理解“起点”与“核心”的深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厘清实施路径,是将这一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两个确保奋斗目标的关键。

  把创新摆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

  “起点”就是切入点,“核心”就是“轴心”。也就是未来三十年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征途要从创新开始,要把创新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其成为所有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活动绕以转动的轴心。这一判断是基于如下三点认识:

  第一,基于对现代化规律和趋势认识。现代化是一个由工业化和城镇化驱动、财富总量持续增长和结构持续演化的过程,其起点是与低收入相伴的传统农耕文明,终点是与高收入相伴的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化这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是分阶段推进的,不同阶段也有与其适应的经济社会结构、动力机制、增长速度等特点。一般来说,在现代化演进的初、中期阶段,满足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任务,结构上表现为存量技术基础上的资源开发、资源依赖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速度也比较快。到了中、高级阶段,不断拉长产品链条和服务链条,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成为主要矛盾,创新与技术依赖和消费驱动成为突出特点,增长速度也会慢下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现代化发展阶段转换的时间节点大致是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2013年以后转型步伐加快,党中央随之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路。2021年既是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经济发展实现阶段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技术依赖和创新驱动是新阶段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未来三十年分两阶段实现现代化,即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遵循。河南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又是总量较大的省域经济体,自然不可能例外。也就是说,创新是国家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点和基本依赖,也是未来河南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和基本依赖,这是由中国现代化的规律和趋势决定的。

  第二,基于对河南现实基础和未来目标挑战的认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河南经济凭借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依赖特点,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并因此一跃而成为全国第五大省域经济体。但进入技术依赖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以后,河南经济增长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连续数年相对增速低于中部乃至沿海发达地区省份的情况下,2020年又进一步滑落至全国平均增速以下,今年前三季度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值。这意味着我们没能跟上阶段转换的步伐,也意味着未来面临更大挑战,拥有更多施展抱负的机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了未来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即到2035年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显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未来十五年,我们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对速度都要高于全国平均值,这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巨大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创新这一条路可走。

  第三,基于对新技术革命和技术变革趋势的认识。发端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以后,能量已经充分释放。进入新世纪以后,以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第四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成为议论和关注的焦点。新技术的突出特点是进步迅速,迭代更新快,技术有效期短。这就要求创新必须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只有持续追逐技术前沿,并不断在技术前沿创新,才能保持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创新对于处在追赶途中的河南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实现这一战略的路径举措

  切实加大创新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投入在GDP中占比。投入是保障,凡是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创新投入强度都很大。有资料显示,2020年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64%,与全国平均值2.4%相差0.76个百分点,郑州创新投入强度2.31%,也不及全国平均值。既然要超常规发展,就要有超常规措施,河南要实现2035年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目标,创新投入必须率先发力,在较短时间内将创新投入强度提升至全国平均值。在这方面,省委省政府已经果断做出决策,在财政约束较紧的条件下,从今年的预算支出中挤出一定份额用于最亟须的创新投入。郑州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和领头羊,需要迈开更大的步伐。其他各市县政府也要有紧迫感。

  要提升基础创新平台的质量和数量。现代化是知识与科技催生的,大学是知识与科技的聚集地和策源地。从国际看,大学兴则国家兴,大学强则国家强。从国内看,大学兴则区域兴,大学强则区域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国家和区域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水平大学来支撑,因为他们不仅是高端人才高密度的聚集平台,更是最重要的基础创新平台,他们聚集创新要素的能力无法替代。这也是省委提出河南高校“双航母”发展战略的深意所在。

  北京创新能力之所以超过上海,就是因为北京聚集了中国最高端的研究机构和最好的大学,这样的案例在国内其他省市俯拾皆是。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欠缺是河南最大的软肋,应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补上缺口。一是切实加大对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投入,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把这两所大学推向国内高水平大学第一集团;二是争取中央支持,争取教育部在郑州新设教育部直属高水平大学,争取中科院在郑州增设直属研究所;三是学习江浙和深圳经验,尽全力引进全国乃至全球高水平大学来郑州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办学,争取科学家创办领办像杭州西湖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那样的新型高水平大学。也要争取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在郑州落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严重依赖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要加大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和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成立更多更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力争规上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支持企业与省内外、国内外乃至世界各地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共建研发机构,或在研发项目上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创新要素密集城市建立异地研发机构。千方百计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支撑河南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支持力度。从十多年前引进百名博士充实党政干部队伍开始,到最近实施的系列招才引智计划,郑州人才政策一直走在同类城市前列。但人才仍是郑州提升创新能力的最大短板,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比如,以更大力度资助豫籍科学家回流创业(施一公办学,牛津博士创办开封斯高研究院就是典型案例);所得税政策与上海、江浙、广东特殊政策区域接轨;为引进人才提供国内一流的薪资、住房和医疗待遇等。

  (作者单位: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

  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战略内涵

  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战略目标

  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国家创新高地呈现雏形。

  战略举措

  ●建设一流创新平台

  ●凝练一流创新课题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

  ●集聚一流创新团队

  ●创设一流创新制度

  ●厚植一流创新文化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