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专家解读)

2021年11月03日08:42

来源:河南日报

  □喻晓雯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战略”之一。有效实施这一战略,要重点解决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前者侧重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后者侧重要解决的是路径、举措和方法问题。

  绿色低碳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污染性气体排放增多,环境污染严重,是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规定,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为此,全球必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迅速降至2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205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当前,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力图倡导和追求绿色经济复苏。如欧盟、德国、瑞典、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正在制定绿色转型的愿景和路径,采取绿色复苏计划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低碳转型、绿色出行领域,要求将可持续性贯穿到运行的各个层面,同时推出了大量新的监管和市场化政策、措施以及教育活动,大力推动绿色复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球产业链正面临绿色重构。太阳能、风能以及储能技术的成本持续、快速下降,使得能源技术系统正加速淘汰传统化石燃料,进而转向更清洁、更安全、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资源、能源、污染密集型增长模式,正在向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能源、制造业、农业和土地利用、建筑、服务、交通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15%的全球碳排放。可见,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硬约束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

  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被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表明了我国为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任务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纳入全省小康社会目标,全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PM、PM 分别下降34.6%、32.5%;SO2下降73.5%,CO下降50%,NO2下降21.1%(2020年与2015相比),重污染天数下降60%。地表水COD、氨氮、总磷分别下降15%、65%、45%,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当前,我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能源结构偏煤。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7.6%,高出全国约10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占比上升了将近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突出问题越来越明显,加剧了降碳压力。“十四五”期间,国家要求我省煤炭消费实物量削减10%、约2000万吨,到2025年要下降到60%以下,预计到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50%以下。从排查情况看,我省各地上报“十四五”拟建“两高”项目128个,需新增能源超过3000万吨标准煤,占国家分配我省能源消费增量140%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是反映降碳能力的主要指标,河南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反,河南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5%左右,在全国位次靠前,全省庞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硬约束。

  产业结构偏重。据统计,我省六大高耗能产业能耗占规上工业的86.3%。当前全省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增加值占比仍低于六大高耗能产业10个百分点以上,不足以改变产业结构偏重的总体格局。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受疫情冲击,2020年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而全省工业中能源消耗大、碳排量高的生铁、粗钢、水泥熟料、电解铝等产品产量增速较快,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增加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难度。

  可见,河南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面临严峻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克难攻坚的思想准备。

  重点与难点

  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建立健全能耗“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预警制度和用能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安排“十四五”新增能耗需求,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以涉煤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为重点,科学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低碳试点创建,推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深入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加强先进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应用。强化节能审查和监察制度落实,提升用能管理能力。推进矿产资源优质优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不同行业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园区综合能源改造、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绿色化改造。着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建设一批高环保标准、高技术水准的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基地,弥补城市绿色发展“短板”,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严格落实相关环境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支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创建,健全废旧物资规范回收和处置体系。

  构建绿色屏障。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碳汇能力的强弱。要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围绕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增强固碳能力。我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警戒线。要持续打好造林增绿、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组合拳,守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优势,确保生态底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涵养水源生态,开展水权确权,兴修水利工程,建强水工队伍,做好水务产业,把水瓶颈变成水保障水支撑。

  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形成与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相适应的技术、金融支持体系和制度政策环境。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转型,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供应链,打造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实施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价格制度。完善体现环境损害成本的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处理收费政策和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生活方式绿色化。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引导电商、集贸市场、商超等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鼓励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绿色低碳转型

  战略

  战略内涵

  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战略目标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达峰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战略举措

  ●坚持双控倒逼、先立后破,统筹抓好节能降碳提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

  ●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开展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

  ●开展低碳型社会创建,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编辑:Wei Wei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