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善伟:捐资助学的“中国好人”

2021年11月12日08:1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11月5日,“圆梦中国·德耀中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商城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余善伟当选第八届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余善伟说:“很荣幸在北京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既感动又深感责任重大!我做的只是一个平常人做的平常事,却受到如此大的礼遇!今后一定要继续往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用一人之善行,带众人之善为,助万家之幸福!”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商城县,有一个“大善人”——余善伟,老百姓叫他“活雷锋”,100多个孩子喊他“余爸爸”。从2008年到2021年,他跋山涉水,遍访民情,寻找孤贫少儿,持续捐资助学,造福一方百姓。

  助学初心

  不想让大山里的孩子再承受缺钱读书的苦

  余善伟1974年出生于余集镇一个小山村,在求学的日子里,余善伟住过墙角漏风的宿舍,吃过发霉的咸菜。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是一家五兄妹勤劳节俭,生活还算过得去。可就在他踌躇满志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时候,厄运降临了,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去世了。本就家境窘迫,母亲一个人实在无力负担五兄妹的学业和生活。

  18岁那年,带着母亲“好好工作,要做好人”的叮嘱,余善伟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吃盒饭,睡地铺,风餐露宿,勤俭节约,这是一条比求学更苦、更心酸的路。历经数年的摸爬滚打,起起伏伏,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最终在商海闯出一片天地。

  2019年5月,余善伟当选商城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一上任,他就开展了“五个一百”志愿服务项目,即每年“慰问100名贫困老党员、100名贫困下岗工人、100名孤寡老人、100名留守儿童和打扫100条背街小巷”。

  “那些大山里的贫困孩子,一直是他最牵挂的人。”商城县文明办主任李建国说。每当问起余善伟慈善助学的初心,他的话语很朴实:“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父亲走得早,母亲拉扯我们长大很不容易,离乡务工最终创业归来,就希望这一代的孩子,不再吃我们那时候受的苦,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奋斗!”

  人文关怀

  给孤贫少儿建造一个温暖的“幸福居”

  2016年9月,《东方今报》发布一篇关于商城县长竹园乡蛇山村村民屋顶坍塌、无钱修理的报道。报道里有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站在简易的塑料棚里,棚里一床一桌,连张板凳都没有,但孩子的那双澄澈透亮的眼睛,一直让余善伟久久难忘。

  一个这么可爱的女孩,怎么住在塑料棚里呢?几经辗转,余善伟找到了她。

  从村里邻居那里得知,小女孩叫张慧,爸爸张厚珍自幼双腿残疾,妈妈患有精神疾病,在一次意外中不慎触电身亡。张慧家几经修补的土坯房,在2016年7月的一场大暴雨中房顶塌陷,左邻右舍帮忙给她家在房顶上搭起了简易的塑料棚,张慧和父亲就住在没有屋顶、四处漏风的危房里。

  找到张慧的那一天,余善伟当即决定要为这个不幸而又可怜的小女孩搭建一个幸福温暖的“窝儿”。于是,他把自己的事儿放在一边,从新房选址、设计、一铲一土、一砖一瓦,他都用心安排,细心过问。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一处崭新的农家四合院建成了。面对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的状况,余善伟又亲自张罗为新居添置家具,还带着志愿者为张慧家送来了衣服、被褥、米面粮油等生活急需品和学习用品,不仅要资助张慧到18岁还为张慧和父亲建立了“拎包入住”的新家。

  “有一次,我提着腊肉去看张慧,才走到村口,突然被一个人抱住了,一看是刚放学的张慧,那一刻,我们都开心地笑了”对于张慧而言,余善伟和志愿者就像自己的家人。

  在当年12月24日迁入新居这一天,余善伟叫来了身边的亲朋好友,而且亲手在洁白的墙壁上挂上了“幸福居一号”的牌匾。

  余善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帮助更多像张慧一样的家庭,建造“幸福居二号”“幸福居三号”……更多的幸福居。

  于是,从2016年开始,余善伟在全县启动了“幸福居”公益建设项目,按照每户10万元的标准,先后在商城县的观庙、鄢岗、长竹园、河风桥等乡镇为特别困难的贫困家庭解决住房难题,建造房屋。截至目前,已建成“幸福居十号”,在全县完成“幸福居”建设10套,累计捐赠金额100万元。

  华儒圆梦

  每月给60个孤贫儿童寄生活费的“余爸爸”

  2019年12月4日,汪艺同学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难忘最开心的13岁生日。这一天,在县三中的宿舍里,汪艺收到了志愿者们带来的新衣服、新书包,她把礼物中一枝最美的花儿送给操劳的妈妈。

  汪艺妈妈说,生日礼物中汪艺最珍视的是一张贺卡。贺卡上是余善伟写的一段话:“汪艺同学:我不认识张海迪女士,但她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在鼓舞着我。我认识了你,你积极向上,乐观善良的影子时常在我脑海里呈现,现在你给我的感动和鼓舞,就像张海迪女士一样!我为你骄傲,你是大别山上那朵永远绽放美丽的杜鹃花!”

  余善伟说:“我和汪艺有个约定,有生之年,一定带她去见见张海迪。”

  现在的汪艺,脸上有笑容,心中有期待。然而,你可能很难想象,这简单的一个笑容,却是历经多年辛酸之后多么久违的一次欢喜。

  “3岁的时候,一场车祸让汪艺成为一名高位截瘫的儿童,腰以下从此没有知觉,汪艺承受了太多同龄人无法体会的苦。虽然家里为治病欠下大量外债,但我们知道她喜欢上学,喜欢老师。”汪艺的妈妈红了眼圈说。当余善伟了解到汪艺的家庭情况之后,当即决定资助汪艺每月400元救助金,一直到她18岁成人。面对善意,身为学生的汪艺只能用一张张奖状来回报好心人。

  2021年8月,汪艺以中招620多分的好成绩考入心仪的商城高中。“多亏了‘华儒圆梦’公益项目和所在学校的支持,帮助我们支撑到了现在。”汪艺妈妈感激地说。

  据余善伟介绍,自2015年8月启动“华儒圆梦·关爱孤贫少儿公益项目”以来,目前已对60名孤贫儿童每月给予400元生活费资助,直到18岁。近年来,该公益项目同时启动了“华儒圆梦·你我同行”菁英励志奖,捐助百万元奖励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子,资助“华儒之星”52名,每人每月发放600元至1000元直至大学毕业。2014年至今累计一次性资助贫困大学生、研究生、清北生269人,此项资助金额200余万元。与此同时,还通过送去米面油、衣服,购买书籍、文具,与孩子一起过节,以及个别捐助、回访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余善伟为“余爸爸”。2018年,商城县“华儒圆梦”关爱孤贫少儿和贫困大学生助学项目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余善伟入围“全国优秀志愿者”。

  “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我还有100多个孩子要养,我必须告诉自己要更自律、更有责任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余善伟深信“厚德载物”的道理。

  榜样引领

  从1人带头,到7万人响应的“商城县志愿服务联合会”

  “一开始做慈善,也会有人不理解,我就把他们带到受助孩子的家里去看一看。”余善伟说,“现在,我们的志愿者,除了医生、教师、警察等公职人员,还有李义久、李建忠等企业经理,这大大充实了志愿服务的人力、物力。截至目前,商城县已有7万志愿服务公益人。”

  据商城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卢庆回忆,有一次,志愿者们正要去一个贫困学生小林(化名)家里慰问,路上碰到企业经理李义久,于是一起去。结果到了小林家一看,父亲去世,母亲改嫁,80岁的老奶奶一坛咸菜吃一个星期。用志愿者高兴林的话叫:“五间漏雨土坯房,四堵东倒西歪墙,三个孤苦伶仃人,两行心酸苦涩泪,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亲眼看见这一幕后,李义久当即拿出2万元钱并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

  助人为乐,代代传承。如今,最让余善伟欣慰的,是他资助的学生从“受助者”变为“助人者”。

  余善伟资助的一个学生陈娟,现已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去年陈娟拿出1000元作为“华儒圆梦·关爱孤贫少儿公益项目”资金,今年又自发拿出3000元定向资助学妹张晓俊,陈娟说自己是被关爱的孩子,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华南理工大学的郑好,从初二开始受到“华儒圆梦”公益项目的资助,现在,还在上大学的他早已加入学校公益项目从事志愿活动,正在为大凉山彝族家境困难学子筹集善款而奔走。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看着我们山区一个个孩子走出困境,成长为懂感恩、知敬畏、有担当的知识青年,我真的很欣慰。”余善伟说。

  近年来,大别山商城县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青山绿水,更有一个个红马甲志愿者在积极行动着。在捐资助学的乡野小径上,在郑州水灾的驰援之路上,在疫情防控的值守卡点,在“美丽家园”清洁行动的街道上,余善伟和志愿者们正践行着助人为乐的公益品质和社会担当。(王艳)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