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面塑升级成收藏级手办 洛阳大叔指尖雕琢二十余年

2021年12月30日07:25

来源:顶端新闻·大河报

面塑人物齐天大圣孙悟空

宋展克的中国风、国潮面塑人物

  □顶端新闻杨晓妍文受访者供图

  面粉本是北方家庭里的常见食材,在工艺匠人手中,普通的面粉也可以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面塑。

  在洛阳古玩城的一间普通工作室里,每天都上演从面粉到面塑的奇迹,宋展克从小在爷爷身边学习面塑,每天耳提面命,十六岁正式入行,做了二十余年,宋展克如今已是洛阳宋氏面塑艺术传承人。

  面塑有何魅力让他沉浸其中?传统手艺又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专访中,宋展克谈到自己的想法,“传统工艺与时尚前沿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希望我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面塑,并爱上中国手办。”

  洛阳大叔用指尖捏出国潮手办

  2021年9月19日,宋展克的面塑亮相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秋奇妙游》开篇中,仅仅几秒钟的镜头,一组组充满灵气的面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头戴金冠、脚踩云履的孙悟空,金刚怒目的四大天王,簪花抱琴的亭亭侍女……每一尊栩栩如生的面塑都仿若经宋展克之手赋之灵魂,或一颦一笑,或一怒一嗔。

  “我小的时候每日看着爷爷捏面人,也算是耳濡目染,12岁就开始学习了。”16岁那年,宋展克到天津学习进修面塑技艺,开始正式入行。今年43岁的他在“面塑”上探索了二十余年。

  2020年8月,宋展克被评为洛阳市宋氏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面塑制作中最难的地方,就是人物的面部塑造,“人物是否生动全看面部细节,我在开始创作时经常会从各种渠道观察人物神态。”宋展克说。

  面塑往往需要其它工艺的配合,比如木工技法就会被运用在作品底座、配件等,即便是小到一把拇指般的凳子,宋展克也力争一比一还原,“木头衔接用的都是榫卯结构,越小的物品越难制作”。

  一件作品耗时在七天左右,较复杂的往往需要十余天,他介绍,“前些日子比较火的斗战胜佛,制作用了十天的时间,成品有35厘米高,大约一斤重,定价在2600元”。

  在宋展克的工作室内,面塑不光被安排呈现传统的福、禄、寿、天王、仙子等形象,也有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国漫大圣、二郎神,定制的二次元游戏手办、情侣小像等,更有抗疫医务工作者和今年火遍全网的唐宫夜宴小姐姐。

  宋展克更喜爱河南元素。“我很了解牡丹花、包公、豫剧等这些河南元素,河南有许多值得塑造的形象。”通过数十载的朝夕相处和研究,宋展克认为,面塑已成为自己认知社会、思考当下的载体。

  “在我看来,最传统的工艺,与最前沿的时尚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宋展克认为,一份笃定的热爱,一种大胆的创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这两者的距离。

  在传承中改良,让年轻人爱上中国风

  如何用捏、搓、揉等看似简单的手法,制作出符合当下审美的面塑作品?这是宋展克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宋氏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面塑之于宋展克,既需要传承,更需要守护。因此,在传承中,宋展克也在不断思考创新,改良祖辈留下来的面塑技法。

  单就面泥的改良,就耗费了宋展克数年的时光。“以前的面塑容易干裂、不易保存,但我在传统工艺上加入胶类,如今我做的面塑即使摔在地上都不会变形或破损。”

  每一件面塑作品都是孤品,宋展克说:“即使是两个同一时间同时开工的作品,最后出来的效果都不会完全相同,都百分百纯手工做出来的。”

  无论春夏,宋展克都是早上七点就在工作台前伏案雕琢,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日月经年,他的身体难免受到损伤。“但是沉浸在制作作品中是我最平静的时候,成品效果好,我就满足了。”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老手艺是否还有被传承下来的需要?像众多非遗传承人遇到的问题一样,宋展克也曾面临这样的质疑。

  宋展克介绍,通过短视频发布面塑制作过程,自己收获了不少粉丝,天南海北的人都会在网络上与他进行探讨,在私信来往中,宋展克也时常会收到定制面塑的询单,现在他也有了不少自己的徒弟,为宋氏面塑的下一代传承日复一日地累积。

  “如今中国风、国潮已逐渐成为主流审美,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和探索非遗文化。”在宋展克看来,传承非遗并不单单是非遗传承人的任务,每一位非遗爱好者都可以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

  平日里,宋展克时常翻阅国内外面塑、手办大师的作品。“我会吸收一些作品中比较精细、逼真的元素,融合到传统面塑手艺里,比如人物比例、神态配色,也会结合一些游戏手办元素进去,让年轻人感兴趣。”一门中国传统手工艺是否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宋展克认为不应取决于手艺人的年龄,而应该取决于手艺人的心态和思维。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