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航空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2年01月26日19:51

来源:河南政府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航空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豫政〔2021〕5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十四五”航空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河南省“十四五”航空经济发展规划

  前 言

  航空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推进航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夯实航空经济发展基础,提升开放发展能级,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本规划根据《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等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我省航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全省航空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主要指标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开启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统筹推进全省干线、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着力构建航空经济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全省航空经济呈现出规模增大、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航线网络不断优化。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运营航空公司85家,开通航线245条,通达35个国家和地区170多个城市,基本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加快建设,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航班量由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18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河南“空中丝绸之路”不断航、不停飞,为全球防疫物资运输和外贸供应链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代航空流通设施更加完善。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具备年客运4000万人次和货运50万吨吞吐量的保障能力。《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印发实施。郑州入选建设首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郑州机场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郑州机场获批开展航空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试点。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启动,郑州高铁南站加快建设,初步建成集机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航空客货运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时期,全省运输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27%和9.51%。其中,郑州机场连续四年实现客货运吞吐量中部地区“双第一”,客货运行业排名分别由全国第17位和第8位上升至第11位和第6位,客运吞吐量最高达到291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63.9万吨,跻身全球50强。本土主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取得重大突破,中原龙浩航空、中州航空相继挂牌成立并快速发展,郑州机场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增至4家,航空货代企业数量突破160家,客运过夜运力总规模达到54架。

  航空经济载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航空港实验区顺利完成“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的阶段性目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4%。电子信息业产值突破32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76.6%。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4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66.8%。跨境电子商务日均单量达6万单,航空物流、生物医药等航空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航空口岸“7×24小时”通关保障全面实施,新郑综合保税区、功能性口岸、联合签证中心等开放平台综合服务功能持续提升。

  支线和通用航空快速发展。信阳机场建成投用,安阳机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商丘、周口、平顶山、潢川等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洛阳、南阳、信阳3个支线机场客运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分别完成旅客吞吐量96.35万人次、95.58万人次、73.24万人次。全省建成取证或备案的通用机场6个,在建通用机场5个,运营通用航空企业22家。郑州、安阳2个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加快建设,上街机场开通3条短途运输航线,安阳获批建设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航空器研发制造、航空培训、低空旅游等通用航空新业态初步形成集聚;郑州上街航展、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

  “十三五”时期我省航空经济发展亮点纷呈,但是也存在航空港实验区先发优势弱化、航空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可控的现代航空流通企业和大型物流集成商缺乏、航空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等短板和不足。“十四五”时期加快布局发展航空经济,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有利于完善航空现代流通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节 机遇挑战

  随着“速度经济”时代的到来,航空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国各地纷纷布局和加快航空经济发展,航空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从机遇看,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抉择,对民航业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一方面要求民航充分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打造国际航空运输大通道,融入全球民航发展体系。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需要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持续走深走实,构建与相关国家互联互通的内陆开放通道,为我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创造机会。三是中国民航局印发实施《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新时代民航强国,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这为我省推进民航强省、航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发展航空高铁联运提供了遵循。四是随着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对外开放度及人文交流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航空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质量航空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国际知名航空物流集成商纷纷改变其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布局模式,由传统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转向郑州等内陆城市。随着5G、智联网技术的进步,通用航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从挑战看,一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全球航空运输业遭受严重影响,航空市场需求在低位徘徊,运力供给恢复缓慢,航空业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二是国内临空经济区域竞争加剧。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已达到17个,国内近百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临空经济区,同质化竞争加剧,我省先发优势面临弱化。北京大兴、成都天府、青岛胶东等机场建成投用,湖北鄂州机场即将建成,西安咸阳、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武汉天河等国内大型机场已启动改扩建工程,主要枢纽机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三是航空客货运发展面临制约。没有本土主基地客运航空公司,缺少大型物流集成商,现有本土主基地货运航空公司规模偏小、竞争力不足,适合航空运输的本地货源匮乏,空域资源紧张。

  综合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民航仍处于实现民航强国“转段进阶”的关键时期,我省航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省航空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稳发展信心、稳发展基础、稳市场主体成为发展航空经济的重要任务。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巩固优势,挖掘潜力,破解瓶颈,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模式和政策举措,推动航空经济在新形势下迈上新台阶。

  第三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锚定“两个确保”,以建设新时代民航强省为目标,着力推动现代化中原机场群建设发展,着力推进航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与航空经济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着力加快航空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发挥航空经济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作用,形成“一核引领、六区联动、多园协同”的航空经济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全国对外开放新高地,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第四节 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全省航空经济发展一盘棋思路,近远期结合,适度超前,更好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源整合作用,把握发展时序,合理引导相关航空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航空经济发展。

  项目为王,协调发展。始终把引进重大项目落地作为航空经济发展最重要途径,推动空港经济区和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全省航空产业错位、差异化发展。主动适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站位、高水平谋划中原机场群布局建设,统筹民航与其他交通、产业、城市等有机联动,形成发展合力。

  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着力破解制约航空经济发展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将改革贯穿航空经济发展全过程,开展重大改革试点试验。推进航空领域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国际航空运输服务领域分工,率先形成改革成果可复制、发展经验可推广的航空经济发展模式。

  人民至上,绿色共享。把人民群众获得高品质航空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航空服务更大更广覆盖。提升航空经济人文、平安、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推进航空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增强人民群众对航空经济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民航强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输规模大幅提升,客货运输网络更加完善,基本形成服务全国、畅达世界的航空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具有突出效率优势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服务水平更加优质的航空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更加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立以航空物流为基础,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航空经济产业体系。

  ——航空客货运输。全省航空客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5000万人次、110万吨。其中,郑州机场航空客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4500万人次、100万吨,力争全国排名位次实现跃位升级;形成10条以上国内客运快线和国际区域客运快线,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通达40个城市以上;机场终端区形成“五进五出”航线格局,年保障起降30万架次以上,基本建成北、西货运区协同发展的货运保障体系,航空货运对全省进出口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航空枢纽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全省及周边区域的中原机场群格局。建设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建成安阳、商丘机场,新建平顶山、周口、潢川等支线机场,改扩建洛阳、信阳机场,推进南阳机场迁建。通用机场数量达到15个以上。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基地航空公司达到6家,其中本土主基地航空公司达到3家以上,郑州机场位居全球主要货运枢纽机场行列。

  ——航空产业发展。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航空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形成3—5个航空高端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培育3—5家全国知名的航空制造、维修企业。飞机租赁、商业保理等航空金融业实现突破,飞机租赁业务量居全国前列。

  ——机场综合交通。机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航空服务覆盖全省90%以上人口。实现“航空+高铁”“航空+公路”联运服务,形成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快速路网融合发展的客运地面交通网络,1小时交通圈覆盖郑州大都市区,2.5小时交通圈覆盖全省范围,4小时联运服务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城市。

  ——航空港实验区。建成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航空都市,形成创新驱动引领、高端制造业支撑、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展望到2035年,我省航空经济在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成为关键环、迈向中高端,形成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航空经济产业体系,全面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建成全方位的民航强省。郑州机场实现五条跑道、三大货运区运营,年货邮吞吐量保障能力达到500万吨,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达到1亿人次,跻身世界级航空枢纽行列。适时研究启动郑州第二机场规划选址,实现“一城两场”格局。全省机场布局更加完善,形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中原机场群。

  第二章 优化空间功能布局

  实施“依托机场、优势互补、交通串联、产城互动”的发展模式,结合各地现有机场布局、资源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和园区组团等特色优势,统筹干线、支线和通用机场,培育航空关联产业集聚发展新业态,形成“一核引领、六区联动、多园协同”的航空经济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核心,依托郑州机场,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枢纽的动力源作用,打造现代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辐射力、区域带动力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形成全国开放发展的重要门户,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六区联动。依托洛阳、南阳、信阳、安阳、商丘、周口6个支线机场,结合6市资源要素禀赋,构建服务豫西、豫西南、豫南、豫北、豫东、豫东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空港经济区,加强与航空港实验区交通衔接、产业链接,辐射带动全省航空经济发展,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

  多园协同。依托郑州上街、安阳殷都、新乡唐庄、安阳永和、周口西华、安阳林州、郑州登封、洛阳万安、驻马店平舆、商丘民权等已取证运营或核准在建的通用机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各具特色的通用航空产业园,支持其他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规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强化与航空港实验区和6个空港经济区联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定位协同互补的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三章 打造便捷畅达航空现代流通体系

  统筹全省航空枢纽建设和运营管理,协调推进干线、支线、通用机场建设,打造便捷开放的中原机场群,构建畅达全球的“空中丝绸之路”,着力提升航空物流服务水平,构建现代流通生态体系,发挥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源作用,支撑形成内陆开放高地。

  第一节 建设郑州国际航空枢纽

  完善航空客货运输网络,全面提升郑州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构建畅达世界、服务全国的航空现代流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全球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畅达全球的“空中丝绸之路”,成为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核心平台。

  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有序推进《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实施,打造全球航空货运枢纽、现代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航空物流改革创新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新动力源。建成北货运区一期工程,年航空货邮保障能力达到60万吨。加快推进机场三期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设施建设,建设卢森堡货航亚太枢纽工程和空铁转运中心,建成郑州高铁南站,探索通过铁路专用线发展空铁联运,强化郑州机场客运服务设施保障能力。完善机场货运设施布局,积极争取成为北京大兴、上海浦东等机场的辅助机场,承接其外溢的国际货物。加快推进郑州机场海外货站试点,规划建设布达佩斯、卢森堡、莱比锡和列日等一批海外货站、海外仓,提升机场航空货运服务能级,提高机场综合运行保障效率。

  持续拓展完善航线网络。货运方面,以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目标,构建畅达国内国际、辐射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构建以郑州机场为核心的“Y”字形全货运国际航空网络,打造“东进、西扩、南至”的三大空中走廊。争取扩大第五航权配额等,深化“双枢纽”战略合作,开辟至欧美、中东、亚太、澳洲、非洲等地新航线,打造服务全球国际贸易的航空货运大通道。实现与全球主要货运枢纽的航线高效通达,与海外货运枢纽加强中转与联运协作,打造24小时全球可达的航空货运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客运腹舱运力资源优势,完善航空货运网络布局。客运方面,以郑州机场为核心,形成国内中短途航线与洲际长航线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加密既有热点航线,开辟新的空白航点,初步形成“五个区域、五条回路、十条航线”的网络格局,统筹推进至国内重点城市和全球主要经济体航线网络建设,积极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资源,新增东南亚、东北亚、欧美和非洲等国际客运航线。

  增强基地航空公司竞争力。加强与国内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组建本土主基地客运航空公司,补齐我省客运基地航空公司短板。加大客货运基地航空公司扶持力度,鼓励扩大机队规模,提升运营水平,支撑郑州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支持以郑州机场为主基地的客货运航空公司做大做强,在航线、航权、时刻、空域、财税金融、保税航油、土地要素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实现与机场发展协同联动。

  积极打造“四型机场”。按照“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的“四型机场”建设要求,制定符合郑州机场运行实际的安全规章和标准,提升安全保障能级。优化机场能源使用结构,减少机场运行污染,建设郑州机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支持郑州机场与清华大学开展机场碳中和合作,设立机场碳中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场运行和服务流程融合,推进机场运行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机场效率和服务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努力补齐机场服务短板,提供和谐优质服务,增强人民群众民航出行的获得感。

  第二节 加快支线机场发展

  推动洛阳、南阳、信阳、安阳、商丘、周口等支线机场建设运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补齐中原机场群发展短板,支撑我省区域航空经济协调发展。

  打造洛阳中原机场群副枢纽。建设洛阳机场三期工程,加强民航与地方合资合作,提升机场运营水平。适时开展洛阳新机场布局研究。支持洛阳机场引进航空公司,拓展国内重点城市和国际重点地区航线,加密至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航线,开通东南亚、东北亚地区航线。依托洛阳机场航空口岸,争取开通国际货运航线,谋划建设洛阳国际物流中心。依托洛阳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拓展旅游航空专线,设计“航空+旅游”服务产品。以建设国内重要的旅游干线机场和全国重要的飞行训练基地为目标,强化与郑州航空枢纽联动发展,助推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

  拓展其他支线机场布局功能。统筹推进全省支线机场建设,提高支线机场服务保障水平。建成安阳、商丘机场,新建平顶山、周口、潢川等支线机场,改扩建洛阳、信阳机场,推进南阳机场迁建。适时推进三门峡机场前期工作,强化与边检、海关等部门沟通衔接,在新建、改扩建机场时提前规划国际区域通关流程、查验场地等。开展机场建设、空域管理等重大技术创新研究,加快5G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提升现有机场通航保障能力和服务国内大循环水平,打造中原机场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 促进全省通用机场有序发展

  按照功能优先、集约节约原则,推进通用机场选址布局,夯实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拓展优化通用航空低空航线网络,提升通用机场运营管理水平,促进通用机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建成覆盖全部省辖市、济源示范区,部分重点县(市)及沿黄旅游带和三山片区的旅游目的地等重要旅游景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用机场群。

  完善全省通用机场布局。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引导调动企业及社会力量,建成安阳林州、郑州登封、洛阳万安、驻马店平舆、商丘民权等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周口鹿邑、信阳商城、洛阳洛宁、焦作孟州等通用机场。支持信阳新县、鹤壁浚县、焦作解放区、濮阳南乐、南阳镇平、新乡封丘、新乡辉县等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开展通用机场建设研究,具备条件后启动前期工作。在重点县(市)、产业(农业)园区和旅游景区规划建设通用机场或通航起降点,鼓励在偏远地区、革命老区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规划建设通用机场。支持部分运输机场增加通用航空设施,鼓励条件较好的通用机场改造发展为支线机场。

  提升通用机场运营管理水平。提升郑州上街、安阳殷都、新乡唐庄、周口西华、安阳永和、中牟雁鸣湖等6个通用机场运营服务功能。建设河南省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中心,支持洛阳、安阳、信阳和周口建设A类飞行服务站,支持有条件的通用机场建设若干个B类飞行服务站,形成“1+4+N”通用航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省通用航空器兼容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等各种监视技术的北斗导航系统全覆盖。建立健全固定基地运营服务商(FBO)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FBO品牌。完善提升航油航材供应体系,建设航材共享中心及功能全面的维修保障基地(MRO)。建设省级通用航空综合信息平台,推动全省通用机场资源共享和网络化发展。研究制定全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规划建设方案,建设河南航空应急救援基地,组建应急救援装备机队,建成若干直升机应急停机坪,率先构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带动全省通用航空公共服务发展。

  第四节 建设高效协同联动中原机场群

  统筹全省干线、支线和通用机场资源,推动干支、支支、干通、支通机场互联互通,优化各类型机场功能分工和协作,推进干线、支线、通用机场高效协同联动。

  优化全省机场功能分工。支持郑州机场以发展货运为特色,坚持以货为先、以货带客、客货并举、协同发展,完善陆空联运体系,巩固和提升在中部地区的首位优势。鼓励洛阳、南阳、信阳、安阳、商丘机场体现区位特色和专业化功能,辐射带动豫西、豫西南、豫南、豫北、豫东发展。鼓励安阳、南阳、商丘等支线机场提升专业化货运功能,吸引大型航空物流企业入驻。支持郑州上街、安阳殷都等通用机场错位发展,突出机场专业特色优势,提升机场枢纽能级,提升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全省发展大局能力。

  推动干支和支支机场协同联动。发展“干支结合”和“支支直通”的运输体系,支持支线机场开通经郑州至国内外的航线,鼓励有条件的支线机场开展联营联运,打造统一共享的航空运输信息平台。加强郑州机场与省内及周边支线机场的联系,通过代码共享及特殊比例分摊协议(SPA)开展中转联程业务,实现支线航班对郑州机场的“喂给”功能。发挥基地航空公司主导作用,积极引进低成本航空公司,统筹建立多方协作机制,提升机场的网络通达性和中转保障效率。鼓励洛阳发展“地面交通—通航—民航”协同联动,支持洛阳机场分流外省游客在洛起降。争取将周口机场作为郑州机场备用机场,承接郑州机场繁忙时起降任务。

  提升通用航空服务中原机场群能力。强化通用机场运输功能,打造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全省通用机场网络。提升郑州上街、周口西华、安阳殷都等通用机场竞争力,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级、区域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工程。规划低空航线网络,支持通用机场开展短途运输业务,鼓励运输机场兼顾开展通用航空业务。发挥运输机场公共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探索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之间的衔接模式,加强对通用航空飞行的保障服务。

  第四章 建设现代化航空经济产业体系

  统筹推进航空核心产业、航空新兴产业、航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航空物流等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航空高端制造业和航空金融、航空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要素链“五链同构”,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航空经济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加快航空核心产业提质扩量

  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航空旅客运输、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维修、航空服务保障等航空核心产业,打造以航空物流为主导的全球现代供应链管理中心、国内重要的航空制造维修基地。

  航空旅客运输。推动南航河南公司、西部航空郑州分公司等基地客运航空公司扩大在郑州运营规模,增加过夜运力。争取国家在航线开辟、航班时刻分配等方面的支持,优化骨干航线航班结构。加强与旅行社、景区、线上旅游平台、康养机构等企业合作,挖掘旅客全链条消费需求,推动“航空+”服务整合。引进柬埔寨航空、韩国易斯达航空、马来西亚马印航空等外籍航空公司,支持省属民航投资主体与民间资本、国内外大型企业在郑州合资组建本土基地航空公司。

  航空物流。提升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品牌优势,深化与卢森堡货航合作,丰富拓展合作内容,把握央企物流公司改革重组机遇,深化与国家物流央企在航空货运、电子商务、快递等领域的合作,积极争取央企物流公司总部落户郑州。做大做强中原龙浩航空、中州航空等本土主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建设郑州国际物流转运中心,打造1—2家本土综合物流服务集成商,设立东航物流郑州运营基地,建成中国邮政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顺丰区域性分拨中心等项目,吸引国际知名大型物流集成商和快递企业建立运营基地和专属货站。建设一批综合和专业物流园区,推进快时尚产品分拨、进口药品、国际快件、保税物流等业务发展。发展航空冷链物流,实现进出口生鲜产品全程冷链。加强与东航物流合作,稳定郑州至南北美生鲜运输专线,建设郑州生鲜港和生鲜产业园。发挥口岸优势,打造国际国内和国际国际空空中转、客机腹舱与全货机高效衔接、外籍航司与本土货航互为支撑的空中快线网络。

  航空制造维修。密切与中国商飞的战略合作,争取中国商飞把我省作为其重要战略基地进行战略布局,提升中航光电、新航工业等省内企业配套能级,积极参与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批产配套,争取ARJ客改货和维修基地落户我省,建设我省首家航材共享中心,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航空制造和维修企业合作,建设国际航空维修基地园区和航材保税分拨中心,引进2—3家航空器维修、大修和改装企业。提升飞机整机研发制造、航空仿真技术和飞行模拟机、乘务模拟机制造能力。依托郑州机场加快发展公务机整机制造和保障服务。发展通用航空研发制造链,培育1—2家具有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通用航空整机制造企业,培育壮大郑州上街、安阳北关、周口西华等无人机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推动“5G+无人机”“北斗+无人机”走在全国第一方阵。鼓励国有企业、军民融合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组建一批轻型航空器研发、制造和维修企业。

  航空服务保障。全面提升机场配套、客户服务、航材支援、物流仓储等航空服务质量,增强机场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机场客户服务中心、航材管理中心、航空食品生产基地、民航综合保障基地及中原龙浩生产保障基地,高质量提供航油供给、航食配餐、跑道维护等机场配套服务,机场商贸、餐饮住宿、航空票务等客户服务,飞机维修、技术支持、后期保障等飞机支援服务,信息管理、仓储配送、多式联运等物流综合服务。发展航空商务咨询和认证评估等相关服务业。

  第二节 推动航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战略需求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跨境电子商务等高附加值的航空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深化与国家重点生物医药基地合作,做强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稳定运行生物医药大分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入驻企业投产,打造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第三方检测产业集群。新建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园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创新药、体外诊断、细胞技术、第三方检测和医疗器械为核心板块,引进高端医疗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引进行业领先企业和研发机构。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依托航空港实验区和郑州机场,坚持龙头带动、集群配套,推动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芯片、智能传感器、5G、电子功能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储备和产业纵深发展,完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芯屏网端器”产业生态圈。推动航空港实验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中原科技城、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深化与富士康战略合作,扩大智能手机产能,引进知名整机研发生产、核心组件生产、应用开发、维修服务等企业,推动智能终端及新型显示产业全产业链集聚。促进洛阳、新乡智能传感器及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许昌建设全国重要的鲲鹏产业制造发展高地。抢抓数字经济和智慧民航发展机遇,支持建设航空大数据中心,构建云上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航空产业链。

  高端装备。鼓励有条件的空港经济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航空港实验区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园区建设,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等智能加工装备。深化与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瞄准产业链高端,引进培育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装备、5G、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业,通过招大引强和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精密机械、人工智能等产业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前沿阵地。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推进航空港实验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强化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引进,大力发展车载视频监控、车载多媒体、车载夜视仪、智能导航车用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依托省内空港经济区和通用航空产业园,开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精准招商、链式招商活动,谋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构建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和上下游产业链。

  跨境电子商务。依托郑州、洛阳、南阳等机场航空口岸或综合保税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布局一批双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和海外货站、海外仓,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引进国内外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在郑州、洛阳、南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总部,开展“互联网+”行动,搭建安全便捷的商业交易应用服务平台,扩大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规模,培育跨境电子商务集散分拨中心。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展专门航空货运包机业务。

  第三节 推进航空现代服务业发展

  发挥航空引领带动作用,以航空文旅协同和航空经济生态圈打造为目标,推动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和新技术应用,培育壮大航空金融、航空文旅、航空科教、航空会展、通用航空服务等产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航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航空金融。积极发挥航空领域相关产业基金作用,吸引航空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与欧盟金融领域合作,争取设立河南“空中丝绸之路”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利用卢森堡欧盟单一牌照制度优势加快欧洲网点布局。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在航空港实验区开展航空离岸金融、消费金融、商业保理等金融服务业务。加强与国内外飞机租赁龙头企业战略合作,促进飞机及大型设备租赁业务快速发展。加快发展与航空经济密切相关的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航运保险等业务,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金融中心。探索推进河南机场集团、河南航投等企业优质业务板块上市挂牌。支持省属民航企业组建通用航空产业综合投资平台,研究设立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金。

  航空文旅。依托省内丰富文化资源与旅游优势,发挥客源众多市场优势,创新“航空+文旅+产业”模式,拓展“幸福黄河游”“俯瞰大中原”“空中览太行”“鸟瞰南水北调水源地”“伏牛桐柏空中游”等旅游项目,推进航空联运体系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航空旅游服务的体验感。树立“老家河南”“功夫河南”内外整体形象,依托“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民族品格和时代价值,凝练根亲文化、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特色,发挥太行山、伏牛山和大别山的独特地质地貌和良好生态系统优势,探索文化旅游与通用航空相结合,发展低空旅游观光、航空文化体验等通用航空消费类产业。依托航空港实验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免税大型购物中心、航空文化产业园和航空科技馆、航空文化主题公园等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国防教育、航空训练、航空医疗等科普教育基地。拓展“双枢纽”合作,打造豫卢等双向旅游平台。

  航空科教。谋划组建航空航天大学和航空发动机学院。依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等省内高校,打造飞行、签派、机务维修、地勤保障、空乘服务等特色专业。支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建设高水平大学。推动新丝路国际飞行学校加快飞行员培训业务发展,支持安阳工学院智慧民航产业学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做大做强信阳航空职业学院。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入“双一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共建“空中丝绸之路”中原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中国商飞(郑州)客户培训研究中心运营水平,搭建航空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建成河南航空培训中心,建设一批通用航空培训基地。推动与国际国内一流航空院校合作设立办学机构,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飞行培训机构等在我省开展航空人才培训。

  航空运动。支持郑州、安阳等地发展航空运动产业,推动飞行运动、航空模型运动、跳伞运动、滑翔运动和热气球运动等发展,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重要航空运动赛事活动,培育竞赛表演、飞行体验、教育培训等,完善航空运动产业链。推动安阳航空运动培训基地落地。

  会议会展。发挥航空港实验区产业及枢纽综合优势,高标准建设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加强与高端会展商的战略合作,积极承办全球性的航材设备、机场设备、航空技术、通用航空等航空展会及论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航空及关联产业展会品牌。谋划举办“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郑州)峰会、“空中丝绸之路”国际产能合作博览会,吸引“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联盟或分支机构落户我省。做大做强郑州(上街)航展,高规格、高质量举办亚太通航展、通航高端论坛、中原飞行大会和世界编队特技飞行年度颁奖盛典,以及其他航空体育表演和系列配套活动。依托安阳“航空运动之都”和滑翔胜地积极举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通用航空盛会和各种会议论坛。

  通航服务。发展农业植保、农药喷洒、林业防护、飞行培训等传统通航服务,实现通航服务覆盖主要农区和林区,支持航空植保等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护、公(商)务飞行、低空旅游、无人机检验检测、无人机城市管理、5G泛在低空飞行测试等新兴业务,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打造全球领先的无人机运营企业。建设安阳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争取郑州、信阳、周口等地获批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培养航空医疗救护龙头企业,支持中部地区(鹤壁)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短途运输,组建中原快线,打造短途运输品牌,提升中原地区空中通达性。开展飞机展示、航空科普与体验活动,举办航空俱乐部及个人飞行活动,培育城市应急救援、警务警航等综合飞行服务市场。培育中原通航文化,促进行业消费升级。

  第四节 高标准建设航空经济发展载体平台

  聚焦航空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标准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载体平台,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特色航空产业集群。

  航空港实验区。充分发挥航空港实验区综合带动效应,统筹推进规划建设、枢纽建设、产业培育,打造链接双循环的先导平台。加快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郑州机场和新郑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联动,争取设立河南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对标上海浦东新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扩大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等航空关联产业培育,与航空经济相关的、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优先在航空港实验区布局,积极构建多元化航空产业体系。积极稳妥拓展发展空间,合理配置教育、医疗、商务、文化、娱乐等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建设国际人文交流中心,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建成绿色智慧现代航空大都市。强化航空港实验区与开封、许昌和郑州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支持开封、许昌毗邻航空港实验区区域大力发展航空经济。

  航空产业集聚区。鼓励各地结合自身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支线机场建设洛阳、南阳、信阳、安阳、周口等空港经济区,培育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航空经济产业集群。

  发挥郑州上街航展、中原飞行大会、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等品牌优势,推进郑州、安阳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郑州上街、周口西华、安阳永和等通用航空产业园和安阳航空教育科技研发园、安阳无人机产业园、新乡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谋划建设新乡唐庄、郑州登封、安阳林州、洛阳万安、驻马店平舆、商丘民权、信阳大别山、漯河舞阳、新乡长垣、焦作孟州、南阳鸭河等通用航空产业园。支持焦作解放区、濮阳清丰、南阳镇平、焦作修武等县(市、区)集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创建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

  引导创建航空特色小镇。探索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航空经济发展新模式,引导航空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优势特色凸显的地方创建具有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航空特色小镇,推进航空经济与特色小镇建设深度融合,将发展通航旅游、区域物流和智能配送等多元化的航空经济与特色小镇建设结合,带动航空产业集聚发展。

  规范航空经济发展载体平台建设。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航空经济发展载体平台建设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不突破合规用地、生态环保、债务防控、房住不炒、安全生产等红线底线。要坚持集聚集约,提升产业集聚强度、投资强度和亩均效益,做精做强优势航空产业集群。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比例,确保产业用地达到60%以上。对违法违规占地用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缺失投资主体、无法进行有效建设运营的,以及以航空产业园区之名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要依法依规坚决制止、限期整改。

  第五章 构建便捷畅通多式联运体系

  充分发挥航空、高速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比较优势和集成发展优势,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技术标准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打造“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空地联运体系。

  第一节 完善多式联运网络

  以郑州机场为核心,依托“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和支线机场资源,推动高速铁路与航空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实施高速铁路运能和中原机场群通程联运,实现省内出发旅客4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节点城市。推动省内机场与国际国内重要枢纽机场联动,强化远程航线航班的中转和联运,打造畅达全球、辐射全国的“空—空”联程航线网络。深化郑州机场空空中转试点,形成空空中转操作标准,扩大空空中转业务规模。建设高铁站与机场之间铁路联络专线,提升“空—铁”客货联运水平。优化“空—轨”旅客集疏系统,形成以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为核心的客运地面交通网络。完善机场周边公路网,强化与重点客货运场站的公路运输关联,构建“空—公”无缝衔接体系,以卡车航班为重点,强化机场货物集疏能力,打造内陆集散中心和快件分拨中心。依托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等场站,建设异地候机智能服务中心(大厅),推进异地便捷候机,强化中原城市群与郑州机场的便捷衔接。

  第二节 强化多式联运支撑

  加强陆空联运体系建设,形成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互动发展的联运格局。探索建立空铁、空陆联运规则标准,完善多式联运协作运行机制,推进民航与铁路、公路、海关等部门服务流程、技术标准、信息系统、票务结算、责任保险等方面对接。开展空铁联运试点,推动空铁联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机场信息服务链延伸,建设航空口岸与铁路口岸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监管体系。促进空港与陆港业务衔接,争取舱单共享,打造“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加快现有货运场站和设施升级改造,新建一批智能化、综合性场站,提高货物转运的便捷性和兼容性,推动转运环节降本增效。完善机场旅客换乘中心服务功能,开展“空—轨”联运服务,实现“一票到底、行李直挂、联程联运”。

  第六章 深化航空经济领域改革创新

  以全省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共同愿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统筹各地航空产业载体平台联动,全力做强创新新引擎,探索开展航空领域综合改革试点,打造航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系,全面塑造改革创新驱动航空经济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 构建载体创新机制

  依托航空港实验区探索建设内陆空港型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空港自贸产业园、国际经贸合作产业园、中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和跨境贸易生态小镇。争取设立自由贸易账户,推动72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境免税店落地实施。支持新型要素交易、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检测维修与再制造等多种贸易业态发展。完善仓储物流、维修、国际结算、分销、展览等服务贸易准入制度。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在通关、税收征管和支付结算等方面依法给予便利。探索“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贸易新规则,推进“河南—芬兰—北欧”“河南—柬埔寨—东盟”“河南—日韩”等“空中丝绸之路”交流合作,打造“一带一路”贸易物流畅通集散地。建立航空经济发展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全省航空经济要素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联动发展。

  第二节 完善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打造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口岸,提升服务航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支持洛阳航空口岸扩大开放,谋划申建南阳、信阳、安阳等航空口岸。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水平,加强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完善航空口岸功能,提升功能性口岸运营规模和效益,申建新的功能性口岸。建成中国(河南)邮政枢纽口岸,打造国际邮件集散中心。深化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构建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口岸监管模式创新和通关便利化。加快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稳步推进“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持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优化移民边检流程,申请“直接往返机组人员”边检查验便利政策,为全省引进“高精尖缺”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便利。加快推进郑州机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开展航空电子货运标准化体系建设、航空电子货运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实现航空物流全链条信息集成。

  第三节 优化开放合作机制

  持续落实与中国民航局签订的战略合作备忘录,争取国家在航权开放和航线开拓方面给予支持。落实中国与卢森堡航权协议,加大对卢森堡货航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卢森堡货航亚太枢纽工程。争取国家对更多外籍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开放第五航权。推动省内机场与国内外机场和航空公司交流、合作与重组。支持航空物流企业通过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从单一承运人向物流集成商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物流龙头企业。吸引大型物流集成商参与构建畅通国内国际、自主可控的航空物流网络。研究省内支线机场管理模式,有序推动安阳、周口等省内支线机场统一管理,提升全省支线机场整体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贯彻国防要求,民航机场规划建设及时征求相关军事单位意见。融入国际航空相关产业联盟,加强与发达经济体、东盟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鼓励航空相关企业在机场配套设施建设、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航空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第四节 探索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与军航、民航会商协调,推进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研究提出空域需求规划,推广应用点融合技术,搭建大众低空通航交通运输天路网络,制定发布低空目视航图,为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设立覆盖全省所有军民航机场、高度6000米以下的郑州终端管制中心,统一管理和协调省内机场的进、离场飞行,合理调配空域使用。优化郑州机场空域结构,争取国家加快推进京广平行航线贯通,争取郑州机场北侧离场临时航线调整为固定航线,实现所有方向进离场航线分离。支持安阳充分利用空域优势,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

  第七章 强化实施保障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要更好履行职责,强化系统集成,凝聚工作合力,激活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确保各项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加强组织实施

  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航空经济发展高质量。省级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健全工作机制,争取国家同意我省开展民航强省示范省建设,建立航空经济重大项目储备库,定期召开民航强省建设推进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和规划落实情况,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难题,统筹推进合作共建事宜。相关地方要强化主体责任,组建专门队伍,细化分解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明确进度计划,确保规划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第二节 优化发展环境

  将航空经济发展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要为航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培育航空经济发展市场主体,强化航空经济载体平台建设支撑。充分借助重大国际活动、国际会议会展以及网络、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体,加强对航空经济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发展航空经济的良好氛围。

  第三节 加强政策支撑

  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在航线开辟、航班时刻、航权开放、合资航空公司设立、签证便利化、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省、市、县三级围绕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专项支持政策,加大对机场基础设施的规划选址、土地使用、建设运营等要素的支持力度,严格规划用地预留控制和净空环境保护,构建有利于航空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争取国家设立民航郑州区域管制中心或武汉区域管制中心的备份中心。探索推行“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司”的运作模式,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发挥省属民航投资主体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航空经济载体平台投资建设。

  第四节 加强统计监测

  加强对航空经济发展的监测评估,研究建立准确反映航空经济和航空港实验区发展水平及趋势的指标体系,推动建设航空经济监测平台,实现对全省、各相关地方以及重点领域的跟踪监测,定期发布航空经济发展评估报告和临空经济发展指数。建立航空经济研究高端智库和咨询服务专家委员会,加强对航空经济宏观监测和理论研究的指导。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