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肩负人民期待,满怀履职热情,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怀揣着民意赴京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年是本届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年,这五年,代表们履职尽责,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展现了新时代代表的风采。即日起,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履职尽责这五年”,聚焦本届代表的使命和担当,讲述代表的履职之路。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田凯中)“我来自农村基层,我深感这既是组织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56岁的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双手掌心仍留有老茧,“履职这些年,我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越来越强,法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党心民心越来越凝聚团结。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要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真正为人民办实事。”
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跑基层、下乡村,了解农民工所思所想,把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建议带上全国人代会。
把农民工兄弟的心声带到大会上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黄久生跑基层、下乡村,了解农民工所思所想,最终将一份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带上了全国人代会。一个多月后,他在工作岗位上接到了教育部的反馈电话:“电话里说关于我提出的问题,各省正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问题解决。挂了电话,我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一车间的工友,大家都很兴奋。”
“通过四年的履职,我成长了不少,拿出在建筑工地学手艺的劲头,向团里的老代表学习、请教,每一次培训调研从不缺席,记录履职经历的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农民工子女就学、返乡就业、讨薪维权……不少问题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黄久生说,“我深知我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千万农民工兄弟,我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和人大代表的使命,履职的每一天都不能虚度,一定要把农民工兄弟的心里话带到北京,把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建议带上全国人代会。”
一面旗帜,凝聚微光,汇聚星河
“我是大年三十晚上才回到老家的,初一看到手机短信里说信阳急需各种防护物资,我再也坐不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为给家乡提供紧缺防疫物资,黄久生第一时间四处求购医疗物资,加紧支援家乡和武汉。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采购越来越难。正在焦急时,黄久生冒出一个想法:既然买不到,我们自己制造。于是他立刻联系潢川县一家服装厂,由“施工队长”应急成为防护服生产厂的“厂长”,火速改造临时隔离衣生产线,生产出的抗疫物资全部捐给了抗疫一线。
“从新闻里一看到河南受灾,我就坐不住了。第一时间从外地赶了回来,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灾区做点事。”2021年7月,河南多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黄久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号召农民工党员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抗洪救灾一线。他先后采购了价值400多万元的物资,整整装满了20多辆货车,连夜送往郑州、周口等灾情严重的地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汛情之后,农民工兄弟就业困难,黄久生积极联系一些项目工地招收更多的农民工兄弟,缓解了农民工兄弟的燃眉之急。
“老代表”与老人们的约定
“我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外出打工的第三个年头,我将自己攒的第一笔钱全部买了核桃、大枣和当时流行的的确良布,在县城租了辆手扶拖拉机,带回去给老家双柳树镇晏岗村的乡亲们。”黄久生说。
在连续给村里人办年货的第11个年头,潢川县双柳树镇镇政府联系到黄久生,询问他是否可以将置办年货的范围扩大到全镇孤寡老人。“我一口答应,每户6斤肉,50斤米,一件棉衣!人数统计上来,整整680多户,这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但我还是咬牙拿出当时全部资金置办了年货”黄久生说,“现在,我每年都要置办年货看望家乡的孤寡老人们,从村里做到镇里,这一做就是35年,这是我和老人们的约定。”
为了让老人们的生活从根本上得到保障,2008年,黄久生出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双柳树镇久生光荣敬老院,将有意愿的老人全部接到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不光需要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陪伴。黄久生兴奋地说:“我经常带他们坐高铁到武汉看看长江大桥,坐飞机到北京看天安门。听着老人们在天安门广场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看着他们幸福的笑容,我心里特别开心。”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但奋斗的道路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黄久生将做一名“组织信赖、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团结带领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充分发挥农民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建设工地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