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探访新乡市博物馆——“骨骼惊奇”,商代牛首爵顶个盖儿

2022年04月11日07:4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亚林 文图

  明代关公铜造像,通高172厘米,宽118厘米,重578公斤。造像体积之庞大、铸造之精美、造型之独特,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少见。牛首爵杯高23.5厘米,腹径7.8厘米,腹深10.5厘米。盖前端饰水牛首,大眼突睛,口鼻前突,昂首前探。叶状竖耳,额顶月牙形双角,向后内弯,硕大醒目,三棱锥足微外撇,重2斤有余……2012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由省市专家和市民共同参与的平原博物院(新乡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结果公布,牛首爵、青玉鸮、赵孟頫行书条轴、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关公铜造像等六件藏品被评为“镇馆之宝”。

  真人大小的明代关公铜造像,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少见

  头戴包巾,巾带飘垂于双肩。面庞方阔,浓眉竖立凸起,凤目微合,鼻弓高突,五缕长髯飘散胸前。身着铠甲,虎头护腹、护肩,腰束带成结,自然飘垂,下着战裙,脚穿战靴。左手作掌状拍在大腿上,右手握拳平放于右腿上。一代武圣不怒自威,气撼山河的形象让观者不由得敬畏三分。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尊明代关公铜造像,体积之庞大、铸造之精美、造型之独特,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少见。造像通高172厘米,宽118厘米,重578公斤。这尊关公造像体积大只是其一,整体铸造之精美,也反映了明代铸铜工艺的极高成就。关公铜造像造型有力,特别是在细节处理上一丝不苟,衣纹刻画细腻流畅,战甲战裙纤毫毕现,面部表情栩栩如生,人物动作生动自然,将关羽威风凛凛的忠义形象完美展现。

  据今濮阳范县张庄乡李楼村村中老人讲,此尊造像是村上李氏先祖自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立村后,献巨资铸关公风磨铜像一尊供奉。抗日战争时期,铜像遭日军觊觎,在李氏族人的保护下曾辗转多乡,抗战胜利后又回归本村。但几经颠簸,铜像胡须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弹孔,似乎在诉说他辗转中历经的传奇。

  濮阳范县的关公铜像如何被收藏进了新乡市博物馆呢?这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行政区划调整说起。新中国成立后,设立平原省,省会设在新乡市。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6专区。所以,当年的濮阳范县归平原省管辖。

  新中国成立初期,铜像被运至当时的平原省省会新乡,入藏平原省博物馆。这里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华北平原南部6个专区56个县出土、传世文物数万件(套)。由于平原省只存在三年(1949-1952),随着平原省撤销,平原省博物馆改组为新乡市图书馆文物股,到1958年正式成立新乡市博物馆。其间,馆址也经历了数次变迁。直至2011年平原博物院落成,也就是现在规模宏大的新乡市博物馆。

  2011年,新乡市博物馆迁入新址后,决定面向社会评选镇馆之宝。“镇馆之宝”是一个博物馆的核心藏品,代表着地方文物特色,体现了馆藏水平,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可面对3万多件藏品,珍贵文物上万,国家一级文物55件,专家们也是踌躇不决。2012

  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由省市专家和市民共同参与的平原博物院“镇馆之宝”评选结果公布,牛首爵、青玉鸮、赵孟頫行书条轴、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关公铜造像等六件藏品被评为“镇馆之宝”。

  两斤多重的商代牛首爵,它的主人是商朝贵妇

  镇馆之宝之一的牛首爵出土地为辉县褚丘,这里是河南境内出土商周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早在夏朝时期,就有先商部族活跃于此。商王朝建立后,辉县地区处于早商郑州和晚商安阳的中间地带,是商王室统治中心区域、京畿之地。

  这个爵杯高23.5厘米,腹径7.8厘米,腹深10.5厘米。盖前端饰水牛首,大眼突睛,口鼻前突,昂首前探。叶状竖耳,额顶月牙形双角,向后内弯,硕大醒目,三棱锥足微外撇,重2斤有余。

  这件牛首爵的珍贵之处在于有盖。爵一般没有盖子,带盖的爵杯非常少。著名学者、甲骨文专家许进雄讲:“有盖子的爵可说不到百分之一。”就目前公开发表的文物研究资料来看,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带有牛首盖的爵杯,非常罕见,全国稀有,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因而极其珍贵。

  爵用现代白话说就是酒杯,自古美酒配英雄,想必手持2斤多重酒杯豪饮,岂不快哉!但令人意外的是,盖内铭文及鋬下(手持的把手)铭文均有“妇 ”字样。“妇 ”是女子的“名”,商代已嫁女子一般称“妇某”,如“妇好”“妇妌”,铭文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该组器物为“妇”所用或所铸。

  青铜爵是三代礼器中的酒器,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已有发现,可以说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当时的头等大事。一名妇女能够拥有专制的铜质酒杯,不是王妃、公主恐怕也是贵妇级别吧!

     商代青玉鸮,一掌可握的高古玉器猫头鹰

  新石器时代后期,王公贵族凸显身份除了青铜主要靠玉器。此玉鸮立体圆雕,和田青玉质,通体纹饰,胸部、双翼、头背部饰羽纹、卷云纹,刀工简练娴熟,线条自然流畅,造型设计亦颇具匠心。

  玉鸮高5厘米,宽3厘米,一掌可握,实属贴身佩戴或手持把玩良品。

  鸮,又称鸱鸮,俗称“猫头鹰”,给人一种勇猛、威严之印象。上古时期被认为是通神的动物,在商代则被视为“战神”。商人把它视为神鸟顶礼膜拜,对它极强的战斗性加以崇拜,认为是勇敢和克敌制胜的象征,有躲避兵器伤害和防避兵灾的神秘力量。

  商代玉器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西周时期玉器产生深远的影响。商代玉器主要出土于中原地区,特别是商代晚期的河南安阳殷墟一带。这件玉鸮为传世品,国家一级文物,新乡距安阳100多公里,因此推断这件珍贵文物很有可能出自安阳殷墟。

  国粹墨宝出自宋元大家

  新乡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自然离不了这些大家手笔。元代赵孟頫行书绢本条轴也是其中之一。该条轴画心纵129厘米,横48厘米。作品为赵孟頫手书唐代诗人杜甫《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

  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画心纵141厘米,横73.5厘米。画面以竹、石、兰为主题,中部山石耸立,傲岸挺拔,两丛墨兰左右分披,反转得势,清丽多姿。山石之间数枝修竹远近分明,疏密有致,墨色干淡并兼,浓淡适宜,可谓枝枝着意,叶叶含情。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