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塘治理美乡村。陈思远 摄
仲景宛西制药制剂生产线。陈飞 摄
水墨龙乡,生态西峡。徐远果 摄
□孟向东 王娟 刘禾
初夏的西峡,草木葱茏,生机盎然。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弹指一年间,大地尽朝晖。西峡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豪情满怀绘长卷,奋楫笃行续华章,奏响水源地高质量发展的昂扬旋律,镌刻下砥砺前行的深深印记。
扛牢政治责任
守护一渠清水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南阳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破解水质保护和加快发展的‘两难’问题提供了‘金钥匙’,为我们更好地肩负起水质保护政治责任提供了根本遵循!”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说。一年来,西峡全县上下认真领会、全面对标,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推动西峡县在新发展征程上谱写出更加出彩的篇章。
保护水质就是最大的政治。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的西峡县,汇水区面积占河南省的40%,占南阳市的49.6%,占整个丹江口库区的14%,是库区汇水面积最大的县。面对既要保水质、保生态,又要保发展、保民生的实际,西峡全县上下已达成共识: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西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招引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节能环保型的项目,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一年来,西峡县扛稳政治责任,多手发力科学治水。全县落实河长制工作,并以“四制四化”为抓手,探索落实“党政负责制、部门协作制、行业网格制、绩效评价制,治乱法治化、治理系统化、监管信息化、参与全民化”工作新模式,推动河长制工作实现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为”三级跳。
构建三级河长体系,高位推动河湖管理机制运行。全县明确县级河长14人、乡级河长161人、村级河长273人,民间河长35人,各级河长定期巡河发现解决问题。建立河湖巡查保洁队伍,强化河湖日常管护。根据河道和水库的保洁难度划分,聘任保洁员683名、巡查员273名,网格长、网格员300余名,年投入护河经费300万元,实现全县512条河流分区分段都有人管护,为护河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障和资金保障。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强力推动河湖水生态保护。定期开展河流清洁采砂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巡查频次,对河湖问题及时进行动态清零。落实“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以三长巡查制度为基础,定期对分包河道开展全方位巡查,健全线索移送机制,推动河湖“四乱”问题解决。强力推进“智慧河长”系统建设,科技赋能为河湖安上“电子眼”。投资1300万元,在县域内64座中小型水库和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重点河流沿线设置监控摄像头257个,对重点部位全方位、全时段动态监测,确保各类涉砂及河湖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党建助力河长制,通过建立非建制联合党组织,组织基层党员、支部为治河凝聚力量,为河湖增配一大批红色“瞭望者”和“守门员”。
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抓手,扎实推进水土资源保护和乡村绿色发展相结合,使全县水土保持率达80%以上。重点在坡地兴建水平梯田、水保林、经济林及截排水工程,使山地重新披上绿装,径流合理调配;在平地进行产业机构调整,建成猕猴桃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施行有机化种植,使面源污染得到遏制,为农业创造绿色发展路;在河道建设梯级坝系、恢复护坡植被、重建河床湿地,使水位不断上升,水质得到净化,确保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标准;在村庄施行庭院绿化、景观美化、道路亮化,使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优化、精神生活更加丰富;通过山、林、河、湖、塘、坝生态治理后打造出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给种植采摘、养殖垂钓、民俗餐饮、特色旅游等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本地乡村振兴打造绿色路径。
5月8日,走进西峡县五里桥镇土槽村,绿意盎然,山花烂漫。特别是孔沟流域穿村而过,一泓清水为山村增加了清凉和灵动,也吸引了远近群众到这里观光打卡。孔沟流域经过千村万塘综合整治,使12.9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还建起了猕猴桃绿色产业园、爱情小镇湖心岛及磨盘湾休闲度假区等,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孔沟流域是西峡千村万塘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该县以汇聚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新使命,聚焦塘坝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一塘一策、分类分批,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围绕产业发展,以塘坝整治助力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农村生态水网。实现“小塘坝服务大产业,小生态促进大振兴”的目标。该县在综合整治中始终坚持产业互融。在保障农业灌溉和群众生活用水的同时,助推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培育出花海果香田园综合体、马头砦红色文化游园、马坡爱情小镇等一大批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给种植采摘、养殖垂钓、民俗餐饮、特色旅游等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截至目前,该县共完成坑塘建设整治499座,增加库容230余万立方米,受益群众11万人,受益土地16万亩。“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水和谐”的农村水文景观逐渐显现,山乡秀水映新村、满眼绿色满塘水的生态治理成效处处可见。
传承创新发展
壮大中药产业
立夏时节,走进西峡县五里桥镇燕岗村中药材基地,白的油牡丹、粉的芍药、紫的丹参次第开放,一派生机盎然。这里种植着丹参、苍术、金银花、黄精等13种中药材。6000亩的中药材基地采取果药套种的新模式,既有效利用了土地,也为群众开辟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西峡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中药材1328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峡县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实施中药材产业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中药制药生产基地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打造制药企业“第一生产车间”,培强龙头企业,做优拳头产品,推动中药材产业由资源型向基地化、粗放型向标准化、产品型向产业化转变,成为西峡县“菌果药”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一批道地特色突出的中药材基地。该县成立了南阳唯一的中药材生产办公室,建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目前,全县发展山茱萸、连翘、黄精等中药材20多种30余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达到4.6亿元。其中,山茱萸22万亩,年产量4000吨,占全国山茱萸年产量的50%,河南省年产量的70%,年均产值1.5亿元,位居全国山茱萸主产县首位,仅山茱萸产业一项,带动3.5万农户10.5万群众增收。
培育一批各具产业优势的龙头企业。西峡现有仲景宛西制药、森龙艾、向日葵、杰灵、田润聚福等中药材种植初深加工企业5家。其中,中药龙头企业仲景宛西制药年加工中药材2万吨以上,制药工业转化山茱萸1000吨左右,占西峡年产量的30%左右。2017年创新实施的“仲景”牌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填补了河南省中药配方颗粒的空白,已通过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验收,并完成了山茱萸、丹参、地黄等600种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成为我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研制出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天智颗粒、太子金、痛经宝颗粒等。拥有“月月舒”“仲景”两大商标,“仲景”商标入选中国商标500强和全国首批300个重点保护品牌,被评定为“河南老字号”。建成河南省首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张仲景经方药研究室,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中药科技项目11项。形成了从种子种苗、田间管理、中药材、优质中成药共38个技术规范及标准,做到从田间到临床的全过程溯源,实现仲景六味地黄丸的品质提升和经典制造。
壮大一批种植品种鲜明的经营主体。西峡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融入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域,先后培育仲景宛西制药、田润聚福农业等种植企业(合作社)20余家,种植规模占全县总面积60%以上。仲景宛西制药倡导并坚守“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在三省六地先后建立了六味地黄丸六大中药材品种基地,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种植管理模式,在西峡持续打造二郎坪栗坪、寨根方庄山茱萸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10万亩山茱萸核心产区实现了GAP常态化管理。田润聚福药业以发展鸡头黄精为主,以打造“定制药园”为载体,培育产加销休闲农业一体化全产业链,赋予西峡中药材产业新动能。向日葵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坡地整理、合作共建,建立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引进道地优良品种,推广林下、套作、间种等措施,区域布局发展苦参、丹参、黄芩等品种6000余亩。特色鲜明的经营主体实现了规模、品质、效益的共同提升。
创建一批具有西峡名号的区域品牌。西峡县树立品牌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理念,持续创建中药材区域品牌,先后获得“中国山茱萸之乡”“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河南省无公害中药材产地”“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地理标志产品”“全国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国道地优质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河南省出口山茱萸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河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南阳市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等荣誉。西峡山茱萸基地取得GAP认证,既是全国第一个山茱萸GAP基地,也是全国首批、河南首家GAP中药材基地。2019年,国家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仲景宛西制药作为全国10家受邀企业之一参加全国中医药大会。2020年西峡县荣获“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
坚持发展为要
建设富民强县
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年来,西峡县坚持工业立县、兴工强县。围绕特钢产业链、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中药材及绿色食品产业链等四大产业延链强链,以商招商,促进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发展。2021年,该县工业实现产值630.1亿元,增长18.87%。工业总产值、税收、增值税、税收占比、用电量5项指标均居南阳市第一。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97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2.3%,龙成新材料智能化生产、众德大众涡轮增压器分总成研发及产业化等64个项目建成投产。创新引领步伐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51家。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重点头雁企业和“瞪羚”企业15家,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研发投入强度和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市第一。骨干企业发展有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5家。县级星级企业达到127家。4家企业进入省民营企业百强,5家企业跻身省制造业企业百强,8家企业进入南阳制造业企业30强,数量均居全市第一。龙成、西保、宛药三大企业持续壮大,产值分别达到293.21亿元、102.16亿元、101.87亿元,其中,龙成集团成为唯一一家市级五星级工业企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特钢、新材料、装备制造、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分别达到220.5亿元、151.5亿元、109.6亿元、70.8亿元,分别增长29.8%、16.8%、29.8%、2.8%。
与此同时,西峡县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围绕“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扩总量、提质量,农业经济实现新发展。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73.5亿元,增长8.5%。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国家级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项目扎实推进。年产鲜菇30万吨、猕猴桃8万吨,新发展中药材6700亩、奶山羊2000只、中华蜂1.5万箱。配套能力持续提升。超额完成省定食用菌“双改”任务。完成猕猴桃水肥一体化4100亩,累计水利配套超过1.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00亩。品牌影响持续扩大。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西峡山茱萸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延期保护并获得“名优特新”农产品称号;西峡香菇入选中国中部知名农产品,西峡猕猴桃入选2021年度最受市场欢迎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西峡山茱萸被认定为省优质道地中药材;向日葵中药材合作社晋升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丁河镇获批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米坪镇、太平镇荣获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强镇;成功创建市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
征程万里风正劲,使命千钧再奋蹄。一年来,西峡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快振兴发展步伐,用实干点燃激情,以笃行续写华章,一步步把既定蓝图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