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渠首千山翠。王洪连摄
渠首大坝。王洪连摄
□孟向东 刁良梓 杨振辉
“这丹江水啊,清冽甘甜、沁人心脾!”5月6日,在北京上班的王女士给老家淅川的亲人通电话,还不忘赞叹老家甘甜的丹江水。
一库清泉,润泽华夏。最新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水质状况优良,符合南水北调的调水标准。
作为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县,如何“守好这一库碧水”?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一片深情期许:“我们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南水北调工程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加大水源涵养、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抓好污染防治,切实维护水质安全,确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
全面深度“体检”
4月20日,在淅川县马蹬镇寇楼村,一个投资500余万元违规占地1139亩的大闸蟹养殖基地被拆除。
这样的力度并不鲜见,2021年,淅川县完成库区违建线下拆除119处。
去年9月到12月,淅川县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在省政府规定时间内高质量核查6808个点位,对核查出的22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为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隐患开展了一次全面“体检”。
今年年初,长江委又反馈淅川疑似问题764处,后经核实,存在非法占用岸线、非法侵占水域、非法养殖等问题点位497处。
如不及时整治,不仅侵占水库库容,还给水质安全带来隐患。
可拆除违建谈何容易。
丹江口水库淅川境内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库岸线长达1100千米,且涉及点位多、历史遗留多、人员群体复杂,但淅川人民深知,为确保一库清水北送,再难的事也要办好。
“不讲条件,不计代价,重拳出击,铁腕整治,保护水库库容、改善水库面貌、修复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今年伊始,在召开的“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周大鹏的话掷地有声,全县上下的行动实实在在。
成立“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出征,一线坐镇指挥,主动靠前解决困难;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乡镇,吃住一线,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实行一天一统计、三天一汇总、一周一站队的办法,建立奖惩机制,倒逼工作落实。
为了一库清水,淅川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历着怎样的艰辛和挑战!
马蹬镇库岸线较长,涉及问题点位138个。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镇河长办主任张阳参与了所有点位的排查和整治,几乎没有休息一天,读小学的儿子想妈妈了,就到拆除现场见上一面。“为了确保整改进度和效果,有时一天要在不同点位间奔波200多公里;当天做通了工作,为防止反复,我们就连夜组织拆除。”张阳介绍,为了确保拆除到位,一个茶杯、一个马扎,从早盯到晚。
截至今年4月底,长江委反馈淅川的497处问题点位,已全部整改,恢复有效库容达480万立方米,连通水域360万平方米,剩余问题待水位消落后适时整改。
守护一江碧水
为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地处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一边加速绿色转型,一边加强水环境的长效管护。
为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淅川县大力开展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施行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淅川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章笑介绍:“特别是在财政异常困难、上级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先后关停380多家污染企业,县财政每年减收3.5亿元;取缔库区水上餐饮船及5万余箱养鱼网箱,全面取缔禁养区内400家养殖场、100多个养殖户,综合损失8亿多元。”
为了一库清水,淅川收入减少了,开支却在增大。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累计投资10多亿元在乡镇建成污水处理厂14个、垃圾处理场18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00多个,实现了县乡两级和环库重点村全覆盖。对县城内河进行全面治理,在环库建设了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特别是去年以来,累计投资1.96亿元,对香花、马蹬、仓房、荆紫关等4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对老灌河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扩建,对香九厚产业集聚区和厚坡镇区的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实现了丹江口水库、主要河流的监控网络全覆盖,为水质保护装上了‘安全锁’。”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
一边治,一边护。完善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实现“河常治”;横向整合关联部门成立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对库周海拔172米以下近水域144个事项开展常态化综合执法行动。纵向建立跨省界河道“联巡、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动执法,有效预防和处理跨行政区域的涉河环境问题;地毯式整治针对河湖的“乱采、乱堆、乱建、乱占”四乱问题,开展“三污一净、打击河湖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组建5支共2000余人的水上清漂和岸上护水队伍,对库周区域进行全天候保洁,多管齐下“铁拳”治水,让水源地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目前,通过技防手段进行智能警戒及语音驱离的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智能警戒视频监控系统正有序推进。下一步,淅川县将建设“高分+北斗”实时智慧监控系统,以“天上看、地面跑、水中探”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高精度监管全县2820平方公里区域,实时排查水库风险隐患,用“黑科技”助力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绿染万顷库区
走进马蹬镇双泉观国土绿化造林区,一排排一行行五角枫、山杏、山桃、火炬松、侧柏等染绿了山岗。
“这里原本是濒临丹江口水库的一个石漠化荒坡滩头,去冬今春,我们投资3696万元造林6192亩,昔日荒山变花园。”马蹬镇党委书记夏丹如数家珍。
双泉观,是水源区生态建设最直观的反映之一。近年来,淅川县坚持不懈拓展绿色空间,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管护,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筑牢水质安全防护屏障。
然而,这项战略的实施绝非易事:淅川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基础十分脆弱,石漠化面积达125万亩,其中重度石漠化55万亩,且集中于丹江口水库周围,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威胁水质安全;万顷良田被淹没后,仅剩的57万亩薄岗坡地如何让72万百姓致富?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比翼齐飞?
“我们发出争创‘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等‘三面红旗’动员令,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通过一系列奖惩举措,推动高效生态产业快速发展,让丹江水越来越清澈,让乡亲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周大鹏表示。
九重镇引进南阳一拱农业发展公司,在大邹庄发展草莓、苕尖等大棚种植1000亩;盛湾镇引入福建盛客薯业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甘薯等订单农业6500亩,“小红薯”做成“大产业”;荆紫关镇庙沟村发展1200亩大樱桃、2000亩薄壳核桃、1300亩中药材……截至目前,共有50余家企业投资生态产业,30余万亩的大樱桃、软籽石榴、杏李等染绿库区,97.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惠及城乡,“香花”牌小辣椒、“丹江”牌淡水鱼等一大批渠首名优农产品畅销全国。
“与此同时,我们还创新多元融资、合同造林、专业队造林、市场化造林等机制,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淅川县县长王兴勇介绍,高质量治理石漠化荒山38.2万亩,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治理点15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湿地5000余亩;使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5.7%提升到61.7%。我们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把石漠化荒山变成花果山,真正实现水清民富。
好一个水清民富!淅川县正在这个伟大的构想下阔步前行!